分享

安史之乱时期为何有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政权帮助唐政府平乱?

 思明居士 2019-07-16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到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被平定下去,历时8年。在这8年时间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对安史之乱大都有所反映,或出兵助唐平乱,或在战乱中仍与唐中央保持臣属关系,对唐朝拜、纳贡,或趁唐内乱之机发兵侵扰唐的边境,与唐发生战事。作为唐王朝来说,面对突如其来的叛军进攻,尤其是叛军攻陷两京之后,一时手足无措。由于平乱心切,迫切希望得到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对于主动出兵者惟其所欲。

安史之乱时期为何有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政权帮助唐政府平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奴刺、颉跌、朱邪、契宓、浑、蹄林、奚黠、沙陀、蓬子、处蜜、吐谷浑、思结出兵助唐平乱;至德元年(756年),于阗国王尉迟胜率师来唐平乱;至德二年(757年),拔汗那,黑衣大食,回纥叶护太子、宰相帝德、将军车鼻、施吐拔裴罗、大臣葛逻支出兵助唐平乱;乾元元年(758年)八月,回纥王子骨啜特勒、宰相帝德出兵助唐平乱;宝应元年(762年),回纥登里可汗、车鼻将军率师助唐平乱;至德二年(757年),南蛮也出兵助唐平乱;乾元元年(758年),吐火罗叶护乌利多、西域九国首领率师出兵助唐平乱。此外,至德元年(756年),吐蕃酋长“请和亲,兼之讨贼"。次年,又“遣使来朝,请助讨贼",唐玄宗播越四川时,新罗王“遣使沂江至成都朝正月,给唐皇帝以精神上的安慰。宝应元年(762年),党项“首领来朝,请助国供灵州军粮”,给唐以物质上的援助。

这些少数民族出兵助唐平乱的热情是很高的,作战也非常勇敢。如“安禄山反,(于阗国王尉迟)胜使弟(尉迟)曜摄国事,身率兵五千赴难。国人固留胜,胜以少女为质而行。”又如,回纥首领达干等13人先到扶风,郭子仪为其设宴三日,叶护太子说:“国家有难,远来相助,何暇食为。"平乱热情甚高。在平乱中,唐朝皇帝对其始终是感恩不尽的。唐肃宗曾对回纥叶护说:“能为国家就大事成义勇者,卿等力也。”又下诏书颂扬回纥:“蒙犯不以辞其劳,急难无以蹌其分”。在肃宗朝,大食(今阿拉伯)和回纥的功劳不分上下。

安史之乱时期为何有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政权帮助唐政府平乱?

唐自太宗贞观年间起,就在少数民族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少数民族出于对唐的宾服和加强同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经常向唐朝拜、纳贡。安史之乱爆发后,仍然有一些少数民族来唐朝贡。除此之外,在安史之乱时期,还可以看到唐对少数民族封王和少数民族来降、自愿接受唐朝领导的史例。如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渤海王钦茂迁到上京,“宝应元年(762年),诏以渤海为国,钦茂王之,进检校太尉",党项“自至德以后,常为吐蕃所诱,密以官告授之,使为侦道,故时成侵叛"。宝应初,其首领来朝,请助国供给灵州军粮。“其在泾、陇州界者,上元元年(760年)率其众十余万诣凤翔节度使崔光远请降。

唐朝之所以能得到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的援兵以及这些少数民族在唐爆发内乱时仍然向唐朝贡和自愿接受唐朝的领导,这是因为:

安史之乱时期为何有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政权帮助唐政府平乱?

第一,大唐帝国声威的影响。我们知道,唐朝建立后,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显示了大唐皇帝的武功。贞观四年(630年)三月,“诸蕃酋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这表明唐皇帝既是汉人的皇帝,又是少数民族共同的最高的可汗。而且少数民族也承认它们是大唐帝国的附属政权,自愿接受唐的领导。到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出兵灭薛延陀后,太宗亲幸灵州,“敕勒诸部俟斤遣使相继诣灵州者数千人,咸云:“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至尊奴,死且无恨"。以后,“天可汗"一词便成了各少数民族对唐天子的尊称,唐帝国在少数民族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此后,虽然在武则天当政到唐玄宗即位期间,唐宫廷多次发生政变,唐帝国的声誉在少数民族中较唐太宗贞观年间有所减弱,但到唐玄宗开天盛世,这种声誉又得到了恢复和加强。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命安西都护高仙芝率兵讨伐臣附于吐蕃的小勃律国,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于是拂林(即东罗马)、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恐,咸归附"。唐的声威已波及到了西亚和欧洲。直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后的永泰元年(765年)仆固怀恩反叛引诱回纥入侵,回纥当时虽然气势汹汹,但见到郭子仪时,仍称唐代宗为“天可汗"。可见这种声威在安史之乱爆发时仍然不衰,而且在少数民族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因此,在唐发生内乱时,他们或出兵相助,或为唐军供给军粮,给唐帝国以极大的声援和支持。

安史之乱时期为何有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政权帮助唐政府平乱?

第二,唐对少数民族的册封,使其成了唐的地方政权,在唐发生内乱时它们出兵相助也是顺理成章的。在唐朝周边的不少少数民族的可汗自立或者部下拥立,都要经过唐朝的册封后,才能算得上名正言顺的首领。它们自愿接受唐朝的册封,实际上是把自己看成是大唐版图内的一个地方政权。这样,唐发生内乱,它们出兵相助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公元647年唐朝在漠北推行府州制度时,就曾委任回纥酋长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公元774年,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在乌德犍山和唄昆河之间建立牙帐,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回纥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时还把大唐看成是“国家”,自己是一个地方政权。叶护太子就是把平定叛乱作为“国家有难"而来相助的。

吐火罗几乎在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每个皇帝执政时都到长安朝贡拜贺。唐玄宗天宝年间册其国君骨吐禄顿达度为吐火罗叶护、挹怛王。邻胡羯师曾引吐蕃攻打吐火罗,吐火罗叶护便向唐求安西兵助讨,玄宗命师破之。“乾元初,与西域九国发兵为天子讨贼,肃宗诏隶朔方行营。“既然唐可以出兵助吐火罗,同样,吐火罗也理所当然地可以出兵助唐平乱。经过唐帝国册封的少数民族部将在唐发生内乱时,他们理应出兵相助或仍然保持对唐的臣属关系,朝拜进贡。不过,由于战乱使交通阻塞以及唐的声望相对减弱等原因,在安史之乱爆发时,少数民族对唐的朝贡较前相对减少。

安史之乱时期为何有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政权帮助唐政府平乱?

第三,唐对少数民族采取羁縻、保护及优抚政策的结果。自唐太宗平定西域以来,唐对西戎北狄采取了积极的羁縻和笼络政策。这种政策的特是,不改变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委任他们的首领作为他们的统治者,继续直接统治本民族;唐一般不向他们派驻军队,不随便对少数民族用兵;在赋税征收上,也对少数民族实行宽待政策,规定夷獠之户只交纳一半赋税。这样,少数民族自然容易依附于唐。另一方面,唐对他们还采取保护和优抚政策。如吐火罗的邻胡羯师“谋引吐蕃攻吐火罗,于是(吐火罗)叶护失里忙伽罗丐安西兵助讨,帝(唐玄宗)为出师破之"。又如,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回纥首领吐迷度为其侄乌纥所杀,唐太宗“恐回纥部落携离,遣兵部尚书崔敦礼往抚之。”唐对它们的保护和安抚,这就使得唐与它们处于友好状态,因此,唐就容易得到他们的援助。唐玄宗就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马嵬驿就对唐肃宗说:“西戎北狄,吾常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汝其勉之。"事实也确是如此。

安史之乱时期为何有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政权帮助唐政府平乱?

第四,唐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继续发展的结果。唐自建立后,总的来说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是友好的。这种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双方的深人了解,更加巩固了这种关系。到安史之乱爆发时,这种关系依然朝着友好的方向发展。居住在我国东北的室韦,唐高祖武德年间来“献方物。贞观三年(629年),遣使贡丰貂,自此朝贡不绝。"在“开元、天宝间,比岁或间岁入贡"。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大历中“亦频遣使来贡。”大食在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始遣使朝贡。"武则天“长安中,遣使献良马。"唐睿宗景云二年(71 1年)又献方物。开元初,“遣使来朝,进马及宝铀带等方物。"可见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前,唐与大食一直是友好往来,这种关系到安史之乱时仍继续向发展,在“至德初遣使朝贡,代宗时为元帅,亦用其兵收两都。宝应、大历中频遣使来。"回纥更是如此。贞观三年(627年),始来献方物,之后几乎每个皇帝执政时都来唐朝拜纳贡,与唐的关系一直很好。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曾两次出兵助唐平乱,加速了安史集团的灭亡。其它如沙陀、护密、火寻、吐火罗等因与唐朝的关系基本上友好相处,在安史之乱时,或出兵相助,或朝拜纳贡。

安史之乱时期为何有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政权帮助唐政府平乱?

正是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对唐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支持和援助,唐朝才得以迅速平定安史之乱。由此我们可以说,少数民族在维护祖国的统一和稳定方面是一致的,并共同作出了贡献。

参考《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册府元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