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人玩的讲究与潇洒

 顺益兴四合院bj 2019-07-17

从清朝入关一直到辛亥革命经过了270余年的富态生活,使得北京的八旗子弟们成为了皇城根底下最能玩的一批人,他们玩起来既能高雅又能低俗,有精妙绝伦的琴棋书画,也有平常百姓家的风土娱乐。为了打发时间他们不仅泡茶馆、逛妓院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玩意儿,“上自王侯,下至旗兵”他们会养鱼、养鸟、养狗、种花和斗蟋蟀,会唱二簧、单弦、大鼓与时调。他们之中甚至也有的写一笔顶好的字,或画点山水或作些诗词还会诌几套相当幽默悦耳的鼓儿词,所以北京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讲究玩,可以说是当时北京乃至整个北方玩文化的代表了。

老北京人爱“玩票儿”也叫“显摆”,不好听点叫“得瑟”就是喜欢张扬。最早“玩票”指的是戏剧余爱好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玩票”的范围也逐渐扩大。玩票据说是起源于清道光前后,当时有一些皇亲贵族子弟或者三五同好自由结合起来,定期在一起聚会演唱互相观摩磋商戏曲艺术,久而久之成为一种形式。当时举行这种活动必须呈请内务府立案,经过批准的都发给一张执照盖有正式大印,票上印有两条大龙叫“龙票”,但它只发给团体不发给个人。后来这种演唱自娱的班子开始被人们称为“票房”,长期参加票房演唱的叫“票友”。最初票房以演唱清口大鼓、京韵大鼓、八角鼓、单弦等“子弟书”为主,且大多是自编自演许多鼓词都是八旗子弟票友们亲自编撰的。同治、光绪之交八旗子弟的兴趣逐渐由“子弟书”转到京剧上来,票房的活动内容也变成了以演唱京剧为主。票房是八旗子弟消遣娱乐的产物,最初票友登台演唱全凭自己兴趣,老北京票房里的演唱无演员、观众之分完全是互相观摩,除设在茶馆里的票房外一般不招待非票友。富户人家有喜庆事也邀请票友清唱,起初参加堂会的票友不要事主报酬,甚至还会将自己特制的沏好茶水的大铜茶壶也一起挑了去俗称“玩票”,后来逐渐形成“票友”接受事主家的酒席招待。民国后随着京剧的不断发展票房逐渐增多,开始出现了清唱茶楼、茶社,许多机关、团体、学校也纷纷建立票房。

北京有句老话儿“扎根儿的多栽,张嘴的少养”,可见养花弄草是北京人生活的传统,从观花、闻花,到赞花、惜花北京人养花自有门道儿,从芍药、茉莉到菊花、水仙一年四季都有的看都有的赏,养花儿不仅是为了观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闲情逸致,陶冶情操。花是人人皆爱之物从古至今、从中到西,都是人们赏玩的佳品,爱花的人与故事也非常多。清朝慈禧太后就尤爱荷花和菊花,每当春天的脚步走近时,她就监督着宫中人员进行迁移荷花,据说慈禧很懂菊花习性,会提前移植栽培菊花,坚持每日灌溉精心打理,如遇到阴雨天就会用席子将心爱的菊花遮挡住。老北京比较流行的花儿无外乎初夏的月季、盛夏的茉莉、金秋的菊花和冬季的水仙。北京人还喜欢在院子里种海棠、玉兰,海棠之“海”字意为“大”,“棠”与“堂”谐音,有满堂之意喻示着满堂富贵,所以海棠花被视为“富贵花”,是吉祥与美好的象征。而玉兰则春花灿烂暗喻“金玉满堂”。当下京城遍布赏花之处,已不拘于紫禁城御花园、寺庙或是某个园子,如今的人们多是步出居所便可见到花开。

在北京有很多流传在民间的“玩艺”,随着历史的演变发展有些玩艺早已绝迹,有些却焕发出新的生机,玩花鸟鱼虫是老北京人的一种生活情趣。北京人养宠物的历史不算短,学问和讲究也多,甚至把养宠物当作和弈棋、品茗、论画一样的雅事。老北京人爱玩鸟儿是由来已久的,清代养鸟成风不仅养的鸟品种多,以至于说到北京的纨绔子弟、少爷秧子都会用到一个词“提笼架鸟”,然而提笼架鸟并非一回事。提笼是指笼养鸟主要是为了观赏和听音,这些鸟都被放入笼中饲养,养鸟人以提笼遛鸟为乐。架鸟是用架子来养鸟叫亮架,老北京最常见的架鸟当属梧桐,经过训练的梧桐会打弹儿、开锁、叼旗、开箱等各种绝技。当然玩鸟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拿个放着鸟的鸟笼子就完事的,北京人的玩鸟真的是十分讲究的,北京人养鸟以“押音”为主,主要是训练鸟学叫的本领,要说最讲究的就是“养百灵”,“养百灵”分为南派和北派,北京人大多数都是北派的,北派百灵要严格遵守“十三套”的鸣法,就是需要玩家能驯得百灵叫出十三种鸟鸣来,行话叫“十三套”也叫百灵套子。养它的器具也是十分讲究,比如鸟笼子有方笼儿、圆笼儿,养小鸟儿的,养八哥儿、百灵的都有不同,笼子还分南北,南笼讲究做工精致以广笼为首,而北方讲究简单大气以北京为首。另外鸟钩、盖板、鸟罐、鸟杠、扁担什么材质,什么年代,什么出处,都是很有讲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