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好环境,引来“百凤栖”。
一轮轮招商引资的热潮、一阵阵项目建设的热浪、一声声加快发展的号角,如浩荡东风劲吹黄冈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一流的投资服务环境,与优良的产业基础、丰富的资源禀赋同等重要。
招商引资,既是优势的竞赛,也是诚意的比拼。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能否创造一个规范、公平、高效的投资服务环境,是招商引资成败的关键。
黄冈市委、市政府抢抓政策窗口期,正式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意见》,围绕企业创新发展、降低企业成本、金融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经济等8个方面,出台了46条高含金量的支持措施。分别从财政、土地、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实行项目引进、落地、建设、发展全过程服务,对创新人才给予启动资金、个税奖励、住房补贴、生活津贴等优厚待遇,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投产。
开放合作,是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后劲所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深入调研,制定政策,亲力亲为,努力推动。按照“引大、引新、引优、引强”的要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全力以赴抓招商。市委书记刘雪荣、市长邱丽新多次率团走南闯北,从西北到东北、从西南到东南,风尘仆仆,多次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庆等地考察交流,上门邀请央企、省企来黄冈考察投资、洽谈合作等,推动形成了领导带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浓厚氛围。
项目引进来,落地最关键。为避免“签约时风风光光、签约后不见踪影”这一现象,黄冈依托产业项目库,对新引进项目实施全程跟踪,对项目从签约到注册、从开工到投产,进行全程掌握。为加快项目推进,市招商局在2017年建立领导挂点县区服务招商工作机制,对县区、开发区新注册、新开工、新投产项目进行每月一次的现场核查,推动了项目注册率、开工率、投产率等指标大幅提升。
“筑巢引凤”,“凤”的多少,往往取决于“巢”的优劣。只有让软环境硬起来,才能真正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
黄冈牢固树立优质服务理念,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搭建平台,让黄冈通达天下。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生根,镌刻着全市招商引资者的足迹,彰显了黄冈“大抓开放,抓大开放”的决心。走出去、请进来、借平台,黄冈推动双向开放攀登新的高峰。
大健康产业蓄势待发,“健康黄冈”品牌渐入佳境。展望未来,激情澎湃。
立足大别山、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今年,我市出台了《黄冈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全要素集聚、全产业链服务、全方位立体化格局,打造大品牌,建设大园区,形成大产业。
夯基础、塑品牌、集产业。到2020年,基本形成科学完善的大健康产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业特色优势进一步突出,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力争达到10家,培育形成10个左右具有示范效应的大健康产业基地或健康小镇,大健康产业力争达千亿元规模。
建支柱、提声誉、创一流。到2025年,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大健康产业成为支撑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市形成以大健康为引领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25家以上,其中年产值突破50亿元的企业5家左右,形成30个左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基地或健康小镇,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绿色发展新潮叠,红色老区再建功。新一轮大健康产业竞相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蓬勃在黄冈这片激情活力的热土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