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最流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文化,那就要属唐诗了。唐诗,造就了多少奇人异事,多少人依依不舍、缠绵悱恻,多少将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甚至,唐诗的流传让我们可以了解很多历史。当时的唐朝,尤其是中唐时期,真可谓是百家争鸣。但是这样的繁荣景象也有弊端。有很多声名不显的奇人,他们的文采也很好。但就是因为唐朝写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遗失了很多的精粹。 那么唐朝的竞争压力到底有多大呢?笔者给大家大概罗列一下,你们就知道想在当时的唐朝出名是多么困难了。抒情诗是李白独占鳌头,咏物是白居易独步天下,咏史诗是杜甫、杜牧,边塞诗是岑参、高适等等。这些人在当时就名满天下了。当然了,也有一些一鸣惊人的,平时文笔平平,但看到了某些景物就文章天成的,像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被誉为江边最美夜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首诗就更了不得了,被称为“单体无敌,孤篇盖全唐”。言归正传,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唐朝专写爱情诗的大诗人李商隐。他的诗一向以缥缈难测闻名,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下他很出名的一首诗的韵味。
我因为最近公事繁忙,导致与她见面的机会很少,但这样却显得每次见面异常珍贵。至于分离,就更让我痛彻心扉。永别的那天,正赶上春天将逝,带着刺骨的东风来点缀我们的离别。所有的花都凋谢了,这岂不是让离别的氛围更加伤感吗。春天的蚕在结茧的时候,直到死亡的那一刻还在吐丝,生命不息,吐丝不止。蜡烛要绽放自己所有的光华后才灰飞烟灭。但临走前的蜡油就像她的眼泪一般让人心碎。我早上看着镜子打扮自己,唯恐那三千青丝会变成白色。思念总会让颜色改变。会让亮丽的容颜而逐渐憔悴。 在多少不知名的夜晚,他都辗转难测,轻哼那段长长的伤情的歌而导致失眠。在这样的夜晚,一定会很冷。天上的月亮也会无比清冷迫人。感觉身上都被月光的清寒照射的无孔不入。他住的地方似乎在不远处的蓬莱山,但是想要去那里似乎都没有道路相通。能够看见却无法到达,这难道不是一种悲伤吗?咫尺天涯,但愿会有当初青鸟一样的热心使者,会载着我去那里看我的情人。 李商隐在我看来亦是谪仙,他的文学造诣,他的思想境界都难以猜测。时常给人一种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的感觉。但即便是如此,他还是被人们推崇。就是因为,古今学者研究他的诗,眼看着就要读懂了,然而一阵风,又把他们的思路吹散了。似懂非懂,才是对李商隐诗歌特色的最美诠释。他的诗柔情百转,通常以女性为角度展开叙述。大概他太了解心上人,并且足够细腻吧。我私以为,这首诗更像是一首纯美的悼亡诗。蓬山那是仙人住的地方,由此推测,作者的爱人应该已经离开了。言归正传,我们一起品味一番。 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乍一看给人多此一举的感觉。但实际上,第二个“难”字,读起来有种决绝绵长的感觉,稍显沉重。两个“难”字,层层递进,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即便再难,也是想念。但即便再想念,见面已经显得太难。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在他们分开的时节,赶上春天即将逝去,过往的生机不在。带来了彻骨的寒冷与百花的凋零。一个“残”字,不仅仅衬托离别氛围,奠定基调,而是指作者那颗曾经炽热的心,如今已经支离破碎,残碎不堪。躯壳还在,但想念的心,早已经随着她的离开而离开,空有肉体,没有灵魂,于生命来说,这不也是一种残吗。 第三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春天的蚕直到死还在吐丝。作者用蚕比作自己的妻子。在他忙的那段时间,妻子直到死的时候都一直在等待。能够听出无限悔恨之情。一个“方”字,有“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真挚情谊,也是一种浪漫的责任,“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第四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也是用来衬托爱人的品质,就像蜡烛一样为我绽放光华,燃烧最后一滴眼泪。其实她,何止留过一滴眼泪,但我却无法陪伴。她守着我们的爱直到天荒地老,九死不悔。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深沉爱意与痛苦莫名。 第五句“晓镜但愁云鬓改”,曾几何时,她的容颜清丽无匹,而今因为我却日渐憔悴。她的头发是那么柔顺发亮,如今却染上淡淡的颜色。一个“改”字,写出了多少爱人等待时的煎熬。以及为了爱情奉献的唯美品质。第六句“夜吟应觉月光寒”,在那么寒冷的夜晚,我的妻子身体本就虚弱,却在担心我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寒,是否康健。这里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心痛之情。一个“寒”字,岂止是外部的寒冷,更冷的是心,是她不在身边的苦寒,是她再也无法回来的寂寞。 第七八句,充满绝笔的意味,“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莱岛在古代是神仙的地方,作者不相信自己的爱人走了,而是来到这座岛。可以看得见,但却找不到。其实,作者用蓬莱岛暗指奈何桥,听说过名字,但却没认真的看见过,浑浑噩噩找不到路。一个“无”字,不止是找不到路,而是作者内心的迷茫,不知去往何处。最后一句,暗指作者的决心,如果有一天,我也离去,希望有一只青鸟能带我与她团聚,表达了作者真挚到极点的思念。一个“为”字,写出了作者无限悔恨的心情,但也包含数不尽的温柔与心疼。 顺便介绍下李商隐的故事。他做事算得上认真负责,在官场也是如此。但是最有趣的是,他从不多干,但也不偷懒。做完自己应该做的,拿东西就撤。听起来挺有趣,这也正是李商隐的为官的特点。但每个人都有无奈,他也是如此。即便他再讨厌应酬与死板的工作,但他不得不做。平时的他很注重闲情逸致,虽讨厌官场,但也习惯了。直到有一天,他的妻子去世了,他没有在身边,悔恨莫及。 总之,这就是李商隐,就这首诗而言,说它是第一情诗也不为过吧,你们觉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