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写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否有市场?

 燕山茶社 2019-07-17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很笼统,批判现实主义到什么程度?这个可以暂时不理。但什么叫有市场?这里面说法就多了。

稍微笼统的讲,目前的名著大多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你说名著有市场么?比如《红楼梦》,在当时绝对算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否则也不会被禁),只是现在看是古典而已。诺奖获得者莫言,因为得奖而洛阳纸贵,他的小说批判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如果把市场看成是流行,那么批判现实主义注定干不过网络小说

无他,受众不同。网络小说基本就是娱乐大众的。既然能称之为大众,自然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论流行,严肃类文学一定比不过流行类文学作品。因为网络小说是为了让读者爽,爽的让人不可直视,爽的让人三观尽毁。而批判类作品是让读者思考,反思,注定让读者不爽。何况,有些事情,真的让人绝望,比如我一度被迫送外卖,各种无理取闹差评以及随之而来的罚款,已经让我抓狂,你再让我去读批判现实主义?还嫌自己活得不够惨么?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网络爽文其实是为了让我减压,这样我才能正常的活下去,不至于疯掉。作为社会底层的我,我完全能够理解网络爽文的刚性需求——我已经不需要对这个社会有深刻认识了,我已经亲身体会到多次,我不喜欢看到别人比我更惨而获得快乐——那样我绝对会变成一个心理变态。那我怎么办?只能找时间看些美好的事物,调整自己的心态。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我真的看不下去。

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却非常受到电影界的爱戴

为什么电影喜欢批判现实主义?因为它看起来深刻,不像网络小说那样肤浅。作为艺术殿堂的一员,电影导演也希望自己通过电影给大众讲述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并受人尊敬。比如商业化很明显的大导斯皮尔伯格,他不仅拍摄了《大白鲨》《侏罗纪公园》他也拍摄了《辛德勒的名单》《林肯》。

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在电影界受宠,就是因为它本身的深刻毋庸置疑,哪怕拍的略差,思想深度是可以保证的——除非像《驴得水》那么业余——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夸《驴得水》的教育性,让人深省。没人不喜欢被夸有思想深度,作为思想深度的顶级作品,批判现实主义简直就是为了电影而生。它的主题很明显,不会像某些哲学类作品一样深刻而又枯涩,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同,它天然自带的批判属性,又会让观众顶礼膜拜,简直就是一笔好买卖。

其实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天然带有一种矛盾特质——它描述的对象往往没有心思看,原因我前文已经讲明,但喜欢它的人却远离那种恶劣的环境,他们阅读是为了自省,但也仿佛是为了猎奇,甚至那种自省也是“原来还有这么悲惨的人和事”,从对比中感受幸福,唯一让人欣慰的事,读者不仅仅获得幸福感,他们也懂得追求人类的自由和平等。肉食者们虽然短视,但并非无良。

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最大难点在于,你是否能够耐得住寂寞

就如同前文所述,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注定无法快速变现,和网络小白文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何况,你以为的批判现实主义,在其他人眼里又如何?要知道,喜欢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人口味可是很挑剔的。你的思想真的足够深刻么?你的作品真的比其他人更好么?这里是思想深度的较量,一山还比一山高,你真的有自信打败其他人么?

但我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好的文学作品绝对不会被埋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