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谕纪泽纪鸿:谨遵八本 三致祥 【原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接二月廿三日信,知家中五宅平安,甚慰甚慰。 余以初三日至休宁县,即闻景德镇失守之信。初四日写家书,托九叔处寄湘,即言此间局势危急,恐难支持,然犹意力攻徽州,或可得手,即是一条生路。 初五日进攻,强中、湘前等营在西门挫败一次。十二日再行进攻,未能诱贼出仗。是夜二更,贼匪偷营劫村,强中、湘前等营大溃。凡去二十二营,其挫败者八营(强中三营、老湘三营、湘前一、震字一),其幸而完全无恙者十四营(老湘六、霆三、礼二、亲兵一、峰二),与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夜贼偷湖口水营情形相仿。 此次未挫之营较多,以寻常兵事言之,此尚为小挫,不甚伤元气。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所盼望者,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鲍军能从湖口迅速来援,事或略有转机,否则不堪设想矣。 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我初志,失信于世。起复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恋。自念贫窭无知,官至一品,寿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 你们成年立业之时,万万不可从军,其不但难以建功立业,且易造成罪孽,给后世留下口实。近来阅历渐多,深知督军之苦。你们只当一心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也不必做官。 惟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独辟康庄。古文尤确有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亦略有入处。三者一无成,不无耿耿。至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即前此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 身处乱世,银钱越少,越利于消灾免祸;用费越省,越利于修身养福。你们兄弟侍奉母亲,除了“劳俭”二字以外,没有其他的安身方法。 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造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则专重孝字。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吾祖星冈公之教人,则有八字、三不信。八者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者曰僧巫,曰地师,曰医药,皆不信也。 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尔兄弟奉母,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吾当军事极危,辄将此二字叮嘱一遍,此外亦别无遗训之语,尔可禀告诸叔及尔母无忘。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译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接到二月二十三日来信,得知家中五宅均平安无事,很是欣慰。 初三我抵达休宁县,听说了景德镇失守的消息。初四我写了一封家信,并托付九叔寄回湖南,说这里的战况很是危急,恐怕难以支持,但仍然主张进攻徽州,因为此举若可得手,就是一条生路。 初五开始进攻,强中、湘前等营在西门出师不利,遭到一次挫败。十二日再次进攻,却没有能引敌军出城交战。当天晚上二更之时,敌军却趁夜偷袭我军营地,强中、湘前等营损失惨重,一共去了二十二个营,遭挫败的有八个营(强中三营,老湘三营,湘前一营,震字一营),其中有幸完好无损的有十四个营(老湘六营,霆三营,礼二营,亲兵一营,峰二营),这次的战况与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敌人偷袭湖口水营的情况相似。 不过这次没有受挫的部队较多,就总的情况来看,这只能算是一次小败,还不至于大伤元气。目前的战局,正值万分危急之时,四面梗塞,给养接济也已经被切断,不幸又遭到这次的失败,难免军心震动。我现在最企盼的是左军能够尽快打败景德镇、乐平之敌,鲍军能从湖口迅速赶来救援,只有这样,战况或许还能有所转变,否则不堪设想。 自从军以来,我一直心怀临危受命的志向。丁、戊年在家患病期间,我经常担心自己会就此死在家里,那我的志向将永远也无法得以施展,失信于当世之人。待病愈再次为官之后,更坚定了自己最初的志向。若这次因作战而遭遇不测,我也毫无牵挂。我自认此生学识贫乏,竟能官至一品,而且现在已经活过了五十个年头,薄有浮名,手掌兵权,感到惭愧万分,即使战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只是古文与诗这两个方面,我都下了很大的工夫,苦苦研究,但未能很好地利用它们,另辟蹊径,成就一生的作为。尤其是在古文方面,我确实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如果承蒙先人的指点和润泽,将我心中所得展示出来,就会成为绝唱《广陵散》了。虽然早年在习字上所用的功最少,但近年来也渐渐有所领悟。如今三方面都没有什么建树,心中一直耿耿于怀。至于行军打仗,本来不是我所擅长的,兵贵奇而我太平实,兵贵诈而我太倔直,我如何能对付那些强大而又奸诈的敌人?虽然以前也小胜过多次,不过是侥幸而已,那已经超出我的意料了。 曾氏家族的教子之论 我祖父星冈公教育人侧重的是“八字”、“三不信”;我父亲竹亭公教育后辈,则重在孝字;对我自己来说,教育子弟要谨遵“八本”、“三致祥”。 曾氏家族的教子之论 祖父星冈公: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 父亲竹亭公:重在孝字,少壮时敬亲,暮年时爱亲,都是出于至诚的孝心。 我(曾国藩):八本:读古书要以训诂为本,作诗文要以声调为本,养亲要以得欢心为本,养生要以少恼怒为本,立身要以不妄语为本,治家要以不晚起为本,居官要以不要钱为本,行军要以【引文】不扰民为本。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 你们长大以后,万万不可从军。从军不但难以建功立业,而且很容易造成罪孽,更易于给后世留下口实。我身在行伍之中已久,每天仍是如坐针毡,幸好还不算辜负平生所学,时刻不忘记爱民之心。近来阅历渐渐增多,深知指挥军队之苦。你们只当一心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也不必做官。 我教育子弟要谨遵“八本”、“三致祥”。这八本是:读古书要以训诂为本,作诗文要以声调为本,养亲要以得欢心为本,养生要以少恼怒为本,立身要以不妄语为本,治家要以不晚起为本,居官要以不要钱为本,行军要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我父亲竹亭公教育后辈,则重在孝字,少壮时敬亲,暮年时爱亲,都是出于至诚的孝心,因此我撰写墓志,只叙述这一件事。我祖父星冈公教育人,则是八字,三不信。八个字是: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不信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 身处乱世,银钱越少,越利于消灾免祸;用费越省,越利于修身养福。你们兄弟侍奉母亲,除了“劳俭”二字以外,没有其他的安身方法。目前正处于军事危急的境地,生死难料,我只就此二字叮嘱一遍,此外也别无遗训之语,你们可禀告叔叔们和母亲别忘了这些。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