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虢州澄泥砚宋代名品之“三堂”铭记

 春典公后人 2019-07-17

三堂风雨'三堂'砚

图文/李俊林




1964年《文物》杂志第十期图版二十三、砚史资料(十)介绍了一方'三堂'二字竖排、篆书阴文压印铭的宋代抄手式陶砚(实为澄泥砚),且有当年收藏者召棠先生的一段竖列三排二十二字题识,识云:'甲辰年余砚食钜鹿适,土人掘地获此,不惜重价购得之'。重价购得之,自是有他的道理,可知当年此砚是件非常难得的收藏珍品。赏玩之物重价购得,不外乎有三种原因,一为经济价值;二为历史价值;三就是其艺术价值了。但对于此砚的产地以及三堂印款的来龙去脉,却并未过多提及。而近年来'三堂'款的宋代澄泥砚又多有发现:如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抄手式砚、福建南平博物馆藏古琴式篆书'三堂'砚以及私人藏家也有多方收藏等。
'三堂'之名词,笔者经多方查阅资料,《词海》、《词源》遍寻,均未有所获,辗转反侧而终不知所云。不意间在一首古诗里觅到了它的踪迹,又在朋友的帮助下,查看了相关方志,终于使我穿越了千余年的时光隧道走近了三堂,叩响了三堂之门。
据乾隆年《直隶陕州志》卷十三古迹第五页载:'三堂在虢州治内(治今河南灵宝),唐歧薛二王刺州时建,取人在三堂之义,吕温为记,今韩退之刘伯刍具有三堂二十一咏诗,《通志》在灵宝城南四十里'。《明一统志》也载:'三堂在河南府灵宝县旧虢州治内,唐岐、薛二王刺史时建,取人臣再三之义'。三堂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早已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以至于清末方志中的灵宝二十景,也不见它的芳踪。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之时,三堂可谓是名震两京,著名久尔。开元初年岐王李范、薛王李业,二人同为虢州刺史时,'天子思二南之风',有感召南甘棠树下问事之遗风,兴建三堂,'三堂。三者,明臣子再三之节;堂者,励宗室克构之义。岂徒造适,实亦垂训,居德乐善何其盛哉?''始革机构,丰而不侈,约而不陋,以琴筑诗书之幽素,以绮纨钟鼓之繁喧'。
七十余年后的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虢州刺史刘伯刍刺州期间,职修人治州中称无事。观其胜景心旷神怡,吟出了五言绝句《三堂二十一咏》但凡新亭,流水,竹洞,月台,渚亭,竹溪,北湖,花台,柳溪,西山,竹径,荷池,稻畦,柳巷,花源,北楼,镜潭,孤屿,方桥,梯桥,月池共二十一咏,每咏四句五字。人间瑶池之仙境尽收眼睑,一派太平盛世歌舞升平之景象。
其诗流行颇广,京师文人名士群起而和之,就连大名鼎鼎的文豪韩退之,也不甘寂寞写下了:'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只言池未满,池满强交流……'以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伯刍三堂新题二十一咏,韩退之何许人也,此君乃'文起八代之衰',被后人推举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韩昌黎。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以三堂为名作诗《钱虢州以三堂绝句见寄因以本韵和之》,贾岛也有一诗《题虢州三堂赠吴郎中》曰:'无穷草树昔谁载,新起临湖白石台;半岸泥沙孤鹤立,三堂风雨四门开……'。
'独依危楼四望摇,杏花春陌马声骄……'五代诗人、词人韦庄也写下了《三堂东湖作》、《三堂早春》诗二首,从以上二诗中,三堂的衰微以初露端倪。二百年时光飞逝,转瞬间到了宋代,三堂已成为了久负盛名的历史古迹,是文人墨客游历题诗、士人们朝思慕想的绝好去处。岁月流逝星转斗移,到了满清一朝,灵宝知县霍浚远的一首《虢州古城》却把我们带进了一片远古的废墟,诗云:'风度函关扫碧秋,寒泉日夜为谁留;三堂遗迹留衰草,二虢残碑勒戌楼;林外烟云迷古道,村中灯火偏芳州;那堪月落孤城冷,野寺疏钟怯梦游'。从以上的这些诗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三堂在这一千余年的风风雨雨里,从大唐开元盛世始建到满清山河零落的衰败,从繁华到没落的前后历史过程。



唐人用砚重澄泥,清朱栋《砚小史》曰:'唐初书家林立,大概多用陶砚,而其品特珍'、'唐人重陶砚,宋人亦珍之'(陶砚,即澄泥砚,唐时无此称呼)。唐朝时,虢州作为西京国都(今陕西西安)和东京陪都(今河南洛阳)之间的必经之地,来往于两京之间的官员、商贾都到此落脚、云集、给养。从而促进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一派繁荣景象。再加上历史古迹众多,文人墨客也多游历于此,也给澄泥砚创造了极大地发展空间。
虢州当时已成为了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并作为贡品,进贡皇宫。据唐杜佑《通典》记载,虢州岁贡'砚瓦十具'。又《唐书·地理志》亦谓:'虢州土贡絁砚瓦',关于'土贡'之'贡',《周礼·天官·太宰》载:'五曰赋贡'陆德明解释说:'赋,上之所求之下;贡,下之所纳于上',土贡即为古代地方敬奉给宫廷的土特产品。

入宋以来,制作生产澄泥砚之地颇多,如已知的山西泽州、汾州、降州(至今未见实物),山东的柘沟、尼山,河南相州,河北滹阳等地。但虢州澄泥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保持着贡品的地位,其名可谓是独步天下,文人墨客无不推崇备至。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砚谱》中说:'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为第一,今人罕用矣'。宋李之彦《砚谱》亦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今人罕见'。在当时,甚至还有了'虢州法造闰金砚子'的追摹品。

何谓虢州澄泥砚?就笔者寡闻,至今为止唐代的虢州澄泥砚,未见一方带有确切铭文的科学考古报告发表,这和当时的社会习俗有关。而宋朝虢州澄泥砚,多见有'虢州澄泥砚'、'虢'、'虢砚'、'虢砚瓦'、'虢州裴第三罗土澄泥造''虢州魏家'等带有'虢州'铭文的澄泥砚,但其不足以代表鼎盛时期的宋代虢州澄泥砚之艺术全貌。北宋以来,在砚上戳印作坊铭号,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流行时尚,是宋代手工艺人的作风,如:'降州杨家丹粉罗土澄砚记'、'泽州路家丹粉罗土澄泥砚记'、'滹阳刘万功夫法砚'等;又如日用陶瓷枕、铜镜上的铭文戳记,饶州叶家久炼青铜照子、湖州仪凤桥石家真正一色青铜铸等多种。
欲说虢州澄泥砚不能不提'三堂'铭砚,愚苦心专题收藏古澄泥砚数年,入藏和经眼有多方宋'三堂'铭抄手式澄泥砚及标本。可谓缘分不浅。这些砚均出自离古虢州不远的区域内,泥质细润,质地紧密,声音清远,华贵而不失典雅,极具宋韵,虽同出三堂却性格迥异,各具神采。应当说暂时可以填补一下砚史之缺憾吧!抄手式砚,是北宋一朝最先流行的一种样式,是由唐风字砚、簸箕砚演化而来。所谓抄手,又称插手,以供用手插抄拿起之意。
能有这些砚君子相伴左右,必养其心、其性、其品,此乃天趣也。心静则平,不为时世功利所有诱惑;性平则寿,可颐养天年长命百岁;品高则雅,便可超凡脱俗静观尘世。
宋时三堂作为名震天下的名胜古迹,以它为名,当作制砚作坊的堂号,借名扬物以增异彩这很有可能,也合乎宋人的风俗习惯,此风气沿用至今,恐怕不会有大错。必定是著名已久的'唐宋皆贡'宋代虢州澄泥砚之著名品种。正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之《砚谱》中所盛赞的'砚中第一'、'叩之金声'、'刀之不入'。它们理当是填补历史空白之物。
让我们在温习一下,唐·吕温吕合叔《虢州三堂记》中有感召南甘棠树下问事之遗风,所写出的经典名句:'不以自乐而忽鳏寡之苦,不以自逸而忘稼穑之勤'。这句话要早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百年。
三堂无存,'三堂'砚犹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