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窄QRS波心动过速的远程心电诊断

 lsjxs 2019-07-17

窄QRS波心动过速的远程心电诊断

 王鸿珍 刘霞 王金康 赵月琳 吕璧人 费思其 吕逸珍 崔定华 金烈 沈芳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远程心电监护中心

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窄QRS波心动过速是指QRS波时限≤120ms,频率>100次/分的心动过速,其中绝大部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极少数为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

由于阵发性心动过速多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部分患者虽反复多次发作,却因医疗条件所限,从未记录到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为进一步的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目前国内基层医疗机构中心电图检查已基本普及,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及时记录到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随着远程心电诊断技术的发展,快速准确的诊断,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更为精准,尤其在诊断各种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以下简称“远程诊断中心”)是24h在线诊断信息平台,现心电数据来源于上千家医疗机构,年心电图检查人次逾100万。

本研究将用该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的心电数据,观察基层医疗机构中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和心电图特点,探讨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以及体表心电图对形成机制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1.1.1 发作时心电图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数据库中,筛选出所有被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患者来源于686家基层医疗机构,其中主要是社区卫生中心、乡村卫生院以及部分二级或专科医院。

1.1.2 未发作时心电图 

所有被诊断的病例,再查询在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未发作时的心电图。

1.1.3 心电图采集和初次心电图诊断 

采集20s12导联同步心电图,在自建的远程心电平台上,用心电算法进行心电参数自动测量,然后人工复核心电参数,最后人工完成心电图诊断。

1.1.4 再次心电图诊断 

所有筛选出的心电图再经两次人工复核,以排除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者,并排除伴有不完全性束支阻滞者。

1.1.5 窄QRS波心动过速入选标准 

依据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处理2015 指南,窄QRS波心动过速入选标准为:QRS波时限≤120ms,频率>140次/分,心律规则。

1.1.6 心电图入选标准 

12导联中所有导联图形清晰,可测量各项心电参数。有多次心电图记录者,以心动过速频率最高的或图形最为清晰的图,作为分析统计图。

1.1.7 心动过速时P波的判断标准 

依据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处理2015 指南,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与心动过速未发作时窦性或其他室上性异位心律的心电图比较,观察其QRS波、ST 段和T 波,若下壁导联(Ⅱ、Ⅲ和aVF)出现假s波、aVR导联出现假r波或V1导联出现假r波,判断为P波。无未发作时心电图比较者,若以上导联出现相应的改变,判断为疑似P波。

1.2 统计方法

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心电图记录共1673,544人次,被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共1184人次,总体发生率0.07%,同期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总体发生率0.02%。

1184人次心电图采自于941例病例,其中因记录图形不佳被剔除35例,因心动过速频率<140次/分被剔除者54例,因伴有不完全性束支阻滞被剔除79例。

经再次人工复核诊断为“心房扑动/颤动”被剔除者42例,经再次人工复核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被剔除17例,经再次人工复核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被剔除1例,余713例入选。其中96例有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心动过速心电图记录。

入选者中,男性304例(占44%),女性381例(占56%),余28例性别不详。平均年龄为(58.2±17.6)(9~100)岁,其中>80岁的高龄老年人100例。另48例年龄不详。心动过速频率为174.4±19.9(140~238)次/分。心动过速发生前或后(至2018年12月31日),有窦性或其他室上性异位心律心电图对照者共316例。按有无窦性或其他室上性异位心律心电图对照,将病例分为“有对照组”和“无对照组”。

2.2 心电图与临床特点

2.2.1 有对照组 

316例中,有窦性心律记录者280例;有窦性并分别有其他室上性异位心律记录者18例;有窦性并分别有室性心动过速记录者2例;有其他室上性异位心律记录者18例,其中心房颤动有14例。

① 心动过速时有无P波:

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与心动过速未发作时的心电图比较,有P波者185例(占58.5%),无P波者131例(占41.5%)(见图1)。

② 心动过速时P波出现的导联:

有P波者,最常出现的导联是V1导联(130例,占70.3%),其次是Ⅱ、Ⅲ和aVF导联(97例,占52.4%),少见的是aVR导联(92例,占49.7%)。P 波同时出现在Ⅱ、Ⅲ、aVF、aVR和V1导联者41例(22.2%)(见图2);同时出现在Ⅱ、Ⅲ、aVF和aVR导联者20例(10.8%)。

③ 心动过速时RP间期与PR间期:

有P波者,RP间期<PR间期者多见(143例,占77.3%);RP间期≥PR间期者少见(42例,占22.7%)(见图3)。

④ 心动过速时RP间期<或≥90ms:

143例RP间期<PR 间期者,RP间期<90ms多见(94例,占65.7%)(见图2);RP间期≥90ms少见(49例,占34.3%)(见图4)。

⑤ 心室预激:

窦性心律中可见持续性或间歇性心室预激者13例,心动过速时无P波者5例,RP间期≥90ms者4例(见图5),RP间期<90ms者1例,RP间期≥PR 间期者3例,其中1例在多次心动过速发作时,分别呈宽或窄QRS波心动过速(见图6)。

⑥ 窦性心律中的短PR间期和PR间期延长:

窦性心律中可见短PR间期(<120ms)者4例,心动过速时RP间期<90ms者2例,RP间期≥90ms者1例,RP间期≥PR间期者1例。

PR间期延长(>200ms)者8例,心动过速时无P波者4例,RP间期<90ms者3例,RP间期≥90ms者1例。

⑦ 其他:

2例曾有宽QRS波心动过速记录,心电图上可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其中1例窦性心律时可见QT间期延长。

2.2.2 无对照组

无对照者397例,心动过速时无P波者多见(219例,占55.2%),其中1例心动过速时,呈宽窄QRS波交替(见图7)。疑似有P波者少见(178例,占44.8%),RP间期<PR 间期者多见(153例,占86%),RP间期≥PR间期者少见(25例,占14%)。

在RP间期<PR间期者中,RP间期<90ms者多见(107例,占60.1%),RP间期≥90ms者少见(46例,占25.8%)。

2.2.3 有对照组和无对照组总和 

两组总和的总体占有率,有P波者(363例,占50.9%)多于无P波者(350,占49.1%);有P波者中,RP间期<PR间期者(296例,占41.5%)多于RP间期≥PR间期者(67例,占9.4%);RP间期<PR间期者中,RP间期<90ms者(201例,占28.2%)多于RP间期≥90ms者(95例,占13.3%)。详见图8。

2.4 影响心动过速时判断P波的因素

2.4.1 有无窦性或其他室上性异位心律对照 

有对照组,58.5%被判断有P波,无对照组,44.8%被判断疑似有P波,有对照组显著高于无对照组(P<0.001)。

2.4.2 心动过速时的心率 

有对照组和无对照组,心动过速时的心率见表1。无P波者的心率显著高于有P波者(表1)。

3 讨论

根据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处理2015指南[1](以下简称2015指南),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交界性心动过速6种。

近年来发现部分较为少见的QRS波不宽但伴有室房分离的“希氏束旁”室性心动过速。在心电图上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或颤动,常能被确诊,本研究将这三类心动过速排除在外,同时也不包括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本研究旨在相对狭义的窄QRS波心动过速中,分析体表心电图诊断价值,并推测窄QRS波心动过速中,不同形成机制的占有率。

在体表心电图上分析窄QRS波心动过速,寻找逆行P波和观察逆行P波与QRS波的关系,有助于鉴别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

2015指南建议根据逆行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先将其分为RP间期>PR间期,RP间期<PR间期两大类。前者一般多为房性心动过速、持续性交接处反复性心动过速和不典型AVNRT。后者再根据RP间期分为RP间期>90ms,RP间期<90ms两大类。

通常认为RP间期>90ms多为AVRT、不典型AVNRT和房性心动过速,而RP间期<90ms为典型AVNRT。典型AVNRT和AVRT的逆P多数靠近前面的QRS波,形成“短RP间期”心室律规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两者相比,AVNRT的RP间期更短。过去鉴别两者的RP间期为70ms,而2015指南中将该值变更为90ms,即体表心电图中RP间期<90ms 者为AVNRT,>90 ms 者为AVRT。

本研究中,有对照组58.5%被判断有P波,无对照组44.8%被判断疑似有P波,提示约半数的患者能在体表心电图上,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做出初步的诊断。因此心动过速发作时,及时记录心电图极为重要。同时有对照组,判断有P波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对照组,提示心动过速终止后再记录心电图,同样极为重要。

在有P波者中,分析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有对照组77.3%和无对照组86%的患者RP间期<PR间期。提示窄QRS波心动过速中,主要有AVNRT和AVRT构成。

在RP间期<PR间期者中,以RP间期90ms为界,有对照组65.7%和无对照组60.1%的患者RP间期<90ms,提示窄QRS波心动过速的主要构成是AVNRT。

有资料认为典型AVNRT(慢径路下传,快径路逆传),由于快径路的快速逆传,使心房肌与心室肌几乎同时激动,部分逆行P波可埋于QRS波群中无法显示[3],因此推测无P波的窄QRS波心动过速为典型AVNRT可能较大。本研究中,有对照组41.5%和无对照组55.2%的患者无P波。无P波和有P波且RP间期<90ms两者总和,提示约70%的窄QRS波心动过速是AVNRT(见图8)。

有研究报道,AVNRT和AVRT逆行P波落在QRS波的终末部位,形成Ⅱ、Ⅲ、aVF导联QRS波终末部负向的假性s波,而V1导联或aVR 导联QRS波的终末部直立的假性r波[1,4-5]。本研究有对照组中,有P波者,最常出现的导联是V1导联,其次是Ⅱ、Ⅲ和aVF导联,少见的是aVR导联,与报道的结果相符。提示观察相应导联QRS波的终末部形态,有助于发现逆行P波。

本研究的病例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病例的年龄差异跨度大(9~100岁),且老年人居多。提示窄QRS波心动过速是预后相对良好的心律失常,可在年幼发病,可长期生存至高龄老人。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缺乏相关的临床资料和心电生理检查结果,尽管如此,在远程心电诊断中,仍可根据体表心电图的特点,对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做出初步的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