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甸那些事(九)—杨达波条约

 楚天浩慧聪书院 2019-07-17

古今分界线



03

英缅断交


《杨达波条例》签订后,英国政府在1826年9月派出了以克劳福特为团长的一个20多人的使团,到阿瓦与缅甸政府洽谈商业条约。在经过13轮的艰难谈判后,克劳福特终于与缅甸政府达成最终协议,这个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允许双方居民自由通商,保护商业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但对克劳福特提出的释放1000名曼妮坡和阿萨姆俘虏的要求,缅甸政府以曼妮坡应该独立于英国的理由给予拒绝。


克劳福特于1827年4月回到印度,英印政府对他带回来的条约深感不满。同月,缅甸国王孟既派使团到印度,要求英国人归还曼妮坡和钦敦江之间的卡包河谷以及毛淡棉,也被英印政府果断拒绝。


1829年12月,英印总督任命亨利.伯尼为驻缅甸首都的使节。伯尼是生于加尔各答的英国人,16岁起就在东印度公司服务,对缅甸的情况极为熟悉。英印政府给伯尼的使命是,索取缅甸还没有交出的第三、第四笔赔款,进一步打开缅甸的大门,同时,负责谈判领土纠纷问题。

伯尼于1830年4月到达阿瓦。当时缅甸宫廷中弥漫着敌视英国的气氛。但是,伯尼十分善于活动,当年就获得了与缅甸官员一起参加早朝的权利。孟既1831年封他为蕴道。但是,伯尼面临着缅甸政府要求归还卡包河谷和丹那沙林的棘手问题。

当时在这两个地区,双方不时发生武装冲突。


英印政府权衡利弊得失,于1833年接受伯尼的建议,把卡包河谷还给了缅甸。缅甸则在同年付清了全部赔款。在丹那沙林问题上,英印统治之初,丹那沙林每年支大于收,仅1826年财政赤字就达15万卢比因此,英印政府曾考虑把它卖给缅甸,但索价高达3000万卢比,缅甸政府当然拿不出这一笔钱,1833年,英印政府考虑到丹那沙林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决定永远将该地置于英国统治之下。


伯尼在缅甸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向英印政府“报告扩展英国的商业和英国制造品销售的实际可能性”。伯尼为此在缅甸宫廷积极活动,说服缅甸政府设立邮站,开辟阿拉干与缅甸之间的商路,增加英国商品的输入。他本人曾利用合法身份,深入到掸邦活动。

1834—1837年间,他还帮助他的朋友英国人理查德和麦克劳德两人深入到掸邦活动。伯尼也曾向缅甸政府建议,派出一些贵族青年到加尔各答学习,以增加缅甸人对英属印度的认识,结果,遭到缅甸方面的坚决拒绝。




1837年,缅甸宫廷危机时期,伯尼曾在孟既和礁拉瓦底之间进行斡旋,企图利用这一事件,加强英印政府和他本人的影响。3月29日,他建议孟既准备战船,退往仰光。到4月1日孟既曾派人试探英国能否帮助他夺回首都,伯尼说此事要报告加尔各答。于是,孟既决定留下。

礁拉瓦底在当王子时,就对《杨达波条约》极为不满。他登上王位后,就对英国采取了强硬态度。1837年6月,孟坑王召见伯尼,谴责英国侵占缅甸领土,并宣称他过去没有看到过《杨达波条约》的全文,英国人也没有同他缔约。

因此,他不理会《杨达波条约》。缅甸宫廷中反英气氛骤浓,一些官员公开声言《杨达波条约》是“缅甸人的耻辱”。


伯尼在阿瓦的日子十分难混,他感到已不可能在那里起什么作用,就不顾英印政府要他继续赖在缅甸首都的训令,于1837年7月退回到仰光。伯尼一到仰光,就给英印政府送去一份报告,说缅甸新国王决心要向英国人开战,收复他们的失地。因此,英印政府应该先发制人,向缅甸宣战。

1837年9月,伯尼再次建议英印政府抓住时机,立刻发动战争,“在更大范围内确立英属印度的影响,控制阿瓦朝廷宫”但当时英印政府正在准备第一次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没有考虑伯尼的建议。

1837年12月,孟坑王确定了对英国的政策决定既不否认也不承认《杨达波条约》,既不拒绝也不欢迎英国任命新的驻扎使,英缅关系急剧而下。

虽然,英印政府还是向缅甸首都派驻官方代表,先后于1838年5月任命本森为驻扎使,1839年3月又派麦克劳德接任本森的职务,但这两位驻扎使都受到冷遇,孟坑王根本不理睬他们。

麦克劳德在189年8月退到仰光,1840年1月回到印度。英国驻扎使馆正式关闭,英缅双方断绝了外交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