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教育特殊学生

 木香草堂 2019-07-18
一、案例描述:
  小王: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家中经济状况较好。该生父亲是个装潢老板,整天忙于生意,无法照顾教育孩子,母亲专门在家照顾孩子的生活,同时管孩子的学习。他们对孩子在学习上舍得投资,星期天让孩子学奥数,学书法,希望孩子成才。
  小王是我从教后碰到的一名行为较为特殊的学生,他就像一枚随时爆炸的炸弹一样,随时随地引发各种危机。主要特殊行为表现为:
  (1)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坐姿,注意力不集中,高兴听时就举手发言。要是有时举了手,老师不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就在下面乱插嘴,捣乱课堂纪律;要是不高兴听时就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或趴,或折纸,或拨弄手指,或看课外书。
  (2)平时常常对同学做一些恶作剧,一旦与同学发生矛盾,总是想尽办法为自己进行辩解,爱钻牛角尖。
  (3)平时喜欢看课外书,不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常常作业不完成也在看课外书,到放晚学要把他留下来了,就声嘶竭力,大哭大闹。
  (4)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但每到考试,也会较认真地答题,不浪费时间,较看好自己的分数,但由于平时学习不怎么认真,往往成绩位于班级中等水平。
  二、产生特殊行为的原因分析
  1、来自家庭的教育影响
  小王是父母从小领养的孩子,因此,从小他就成了整个家庭的小太阳,父母长辈对其疼爱有加,处处满足他的要求,使他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性格,稍有不顺心,就会发脾气。
  2、来自学校教育和自身心理的影响
  正因为小王是个问题学生,所以,同学们平时都不在意他,都不太和他交流,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小王选择了做一个“坏孩子”,以种种破坏性行为或异于常人的行为来突显自己,以引得大家的关注,尤其是老师的关注,从而希望获得更多的关爱。一旦结果没有预料的那样,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便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既而陷入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
  三、矫正对策与实施
  在了解了小王的行为特征、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便与班主任老师一起,共同制定方案,有针对性地对其特殊行为进行矫正,以促进其行为朝着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学校教育
  (1)抓机会,改善小王和同学们的关系。
  由于小王平时爱做恶作剧,而且被恶作剧的对象大都是女生或与他有过过节的同学:有时吐口水;有时把橡皮扔同学;有时用脚拌同学……,所以,同学们平时都不愿意和他交往,有时,有了问题,就一齐把矛头指向他。对此,一方面,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从别人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其他的同学以宽容之心去对待他,让他在反复的过程不至于失去信心。除此之外,抓机会让同学们转变对他的看法。一次,期末复习时,那天真好是星期四,做一张练习卷时,我让同学们看了投影做题,这时,小王对我说:“老师,这样做,既浪费时间,有些同学又看不出,有些同学还容易看错数字和题目,我爸爸工地上有复印机,还有复印纸,我回家让爸爸帮我们班同学每人复印一张,然后你可以让我们班同学星期天带回家做,星期一进来你批好了,就可以直接在数学课上评讲了。”我觉得小王的注意不错,决定采用他的建议。我问学生们:“你们觉得小王的意见怎样?”同学们齐声说“好”。第二天,小王真的把练习卷带进来了,我及时表扬他说到做到,做事讲信用,这时,教室里不知哪位学生首先鼓起了掌,接着,掌声越来越响,同学们都对小王的举动表示感谢,此时,我发现小王的脸因激动而变得通红。课后,我及时找他谈话,我问他:“刚才,你为什么脸红了?”他说:“我没想到,帮同学们复印了一张练习卷,同学们会这样感谢我,想想我平时对有些同学做的事,真感到惭愧,以后我要努力改掉不好的举动。”想不到一张练习卷带来了这样的教育效果,更想不到,同学们在星期天的练习中,个个做得很认真,而且,对小王的看法也变了很多。从此,小王和同学们的关系大大改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