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禅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杀了一个该放之人,放了一个该杀之人

 相逢就是缘 2019-07-18

趣观历史

2019-07-13

在现代社会,对于一些拥有良好先天条件却依然一事无成的人,不少人都习惯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加以形容。由此可见,蜀汉后主刘禅在后世众人心中的形象是有多么昏庸糊涂。诚然,作为亡国之君,刘禅的风评自然不会有多好。不过真要算起来,刘禅倒也不是所谓只知享乐的无能之辈。

图片

蜀汉后主刘禅剧照

在三国十一位皇帝(不含追封的魏武帝曹操)之中,刘禅是在位时期最长的一个,长达41年之久。不仅如此,刘禅自小跟随刘备东征西走,吃过很多苦,因此他深知百姓疾苦,执政时期非常注重民生问题,蜀汉因此保持着相对平静,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动乱。从当时局势来看,蜀汉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使其必然会走向灭亡,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退一步来说,在三国后期,蜀汉国力由于连年征伐已经十分疲弱,然而在姜维外出征战时,粮草供应依然顺畅充足,这能说明什么?起码证明刘禅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图片

蜀汉将领魏延剧照

当然,要说刘禅作为皇帝没有一点儿错误,那是不现实的。刘禅犯下的最大的错误便是在用人方面,他杀了一个该放之人,却放了一个该杀之人。前者指的是魏延,他的枉死使得蜀国再失一国柱。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不少读者觉得魏延是咎由自取,其实魏延是真正枉死于小人之手。魏延出身行伍,有着军人的直爽和粗鲁,杨仪作为一介文官,同时和魏延又不属于同一个派系,自然瞧不起魏延的好大喜功。经年累月之下,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图片

诸葛亮及杨仪剧照

在诸葛亮死后,魏延与杨仪为争夺兵权,终于爆发了一场争斗。两人先后上书刘禅,互相指责对方的错误。此时刘禅的态度,便决定了最终谁能胜出。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要知道,董允、蒋琬和杨仪都属于荆州派,他们三人自然会相互支援,这样一来,魏延便彻底失去了刘禅的信任。不久之后,魏延争权失败,被马岱斩杀。这场内斗使得魏延冤死,直接削弱了蜀汉国力。倘若魏延不早死,后期姜维北伐怎么会无将可用?

图片

刘禅及黄皓剧照

至于刘禅放过的“该杀之人”则是宦官黄皓。诸葛亮死后,其军政大权一分为二,政治方面交由蒋琬、费祎等人继承,军事方面则由姜维接手。由于姜维乃是降将出身,又在费祎之死中存在很大的嫌疑。这样一来,刘禅很难对姜维真正放心,因此他宠信宦官黄皓,其实也是有着借后者之手来制约姜维的意味。《三国志》注引《华阳国志》曰:“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

图片

姜维剧照

从这段记载中不难看到,姜维看到刘禅如此宠信黄皓,生怕惹来杀身之祸,所以主动请求前往沓中。姜维离开朝堂之后,黄皓这下彻底得势,再也没人加以挟制,刘禅听信黄皓谗言,致使蜀汉后期的朝堂不稳,不少官员离心离德。平心而论,刘禅如此纵容黄皓,确实为后来蜀汉政权的灭亡埋下了巨大隐患。

参考文献: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