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学的中心思想何在?

 饮膳道人 2019-07-18

儒学的中心思想是三纲五常。

巜论语》中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西汉时,董仲舒根据阳尊阴卑的理论,对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作了发挥,提出“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认为“三纲”是“天”的意志。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东汉时,班固编辑成书的《白虎通》,大都是复述董仲舒的思想观点。在《白虎通》中,把“三纲”的內容正式确定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五常”的思想,形成于两汉,但它的思想基础却是由孔子奠定的,到了宋代,经过朱熹的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一套系统而完备的封建专制思想体系。

董仲舒用“天命”、“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阳尊阴卑”等理论,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而朱熹比董仲舒更进一步。他从宇宙万物的本源上来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三纲五常”在董仲舒那里是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在朱熹那里是“天理”,“存天理,灭人欲”。董仲舒的“道”和朱熹的“理”,意思是一样地,都是法则、规律的意思。

无论是董仲舒,还是朱熹,他们都认为,宇宙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规则,天有天运行的规则,地有地运行的规则。生于天地之间的人类社会也有它运行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三纲五常。无论朝代更替,社会变迁,三纲五常这个规则是永远不变的。

因此,三纲五常是儒学的中心思想。你了解三纲五常,你也就了解了儒学的实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