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利专栏】 老师,您靠什么站稳讲台 原创作者|李凯利(重庆市沙坪坝区红糟房小学校语文教师) 本文为李凯利老师原创投稿,首发李凯利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凯利小语”,版权归原创作者李凯利老师所有 0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授业、解惑,简单地说,就是教书育人。这是人们对教师最基本的期许,也理应是教师最根本的初心。 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告诉我们,教师要以坚定的信念筑牢思想防线,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人,以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人,以真诚的关爱濡养人。 从古至今,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没有变,人们对教师最根本的期许也没有变。 教书育人,靠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靠的是科学的育人方法,靠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靠的是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授人”之前,教师需要保证的是“我有”,我有教书育人的底气和实力。 如果“没有”,站在课堂上,会不会心慌?会不会难堪?会不会窘迫?会不会听到几声刺耳的嘲笑? 如果“没有”,面对学生的求助,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没用?学生出现问题时,你会不会借着愤怒和吼叫的力量把问题消灭,毫不在意学生的心里已经留下了伤疤? 如果“没有”,面对教师节的那一朵朵鲜花,那一张张贺卡,标语上一句句赞扬,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羞惭? 如果“没有”…… 我简直不能再想象“如果没有”! “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 这是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提出的概念。 如果不及时“进货”,那店铺就开不下去。 如果不及时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那教师就当不下去。所以教师也要有“本领恐慌”。 因为教书是良心活,因为好教师不会坐等那些“如果没有”对自己展开攻击。 02 “本领恐慌”是教书育人的刚性需求 当前社会发展的节奏之快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消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知识学生知道得不一定比教师晚或者少。 然而有的老师却“手抓一把泥,脚踩西瓜皮,能和稀泥和稀泥,滑到哪里算哪里”:或者认为自己从教多年、成绩显著、骄傲自满;或者认为自己即将退休,得过且过;或者贪图安逸、怕苦畏难,缺乏勤学苦练的精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只有在“本领恐慌”的驱动和鞭策下,努力学习教书育人的艺术,才能站稳三尺讲台,真正践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 “本领恐慌”是获得师道尊严的必要条件 “亲其师,信其道。”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教师要想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首先应该获得人们的尊重。只有教师受到尊敬,人们才会懂得敬重学业。 祭台上的牺牲,靠献上生命得到尊重。 讲台上的教师,要靠良好的师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来获得尊重。 03 如果不及时“进货”,那店铺就开不下去。 如果不及时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就当不下去。 对教师来说,学习就是“进货”。 重视自我教育 “本领恐慌”应该是教师立足于当前自发的一种对落后的恐惧,以及由此而生发出的对进步的渴望。只有教师的“内驱力”打开,继续教育才会产生实效。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时代需求、地区和学校要求以及个人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拟定科学的发展计划,扎实落实;广泛涉猎教育教学专著以及学科相关的书籍作品,追求丰厚的理论知识储备,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人行,必有我师 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身边每个人身上的优点,积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 很多年长的老师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些身边的活字典、活兵法书可能会成为你教育教学不竭力量的泉源。 或许有些教师工龄没有自己长,资历没有自己老,但思维清奇善于创新,不妨也向他们学习学习。 或许还有一天,一个孩子给你“上了一课”…… 请千万记得:“吾师道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教师还可以依托年级组和教研组积极开展同伴互助、教学研修、集体备课活动,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所以,今天,你学习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