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富散步的养生内涵

 汪山茗 2019-07-18

为了迈开腿,散步成为我一天中用时最多的项目之一。我想,如果能在散步中增加一些养生的内容,既让散步不再单调,又能收获更丰富的健康成果。

一、每天增加五分钟脚趾抓地动作

无论是日常的行走还是专门的散步,本人每天有三五次,每次有三五十步“脚趾抓地动作”:在一只脚着地的同时,给五个脚趾一个抓吸地面的力。我认为这对养生一定有好处。

这是由于,中医有“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之说。这里的“痛”是难受、不舒服、疼痛等等病痛的感觉;这里的“通”就是经络要通。传统医学认为,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是经络,经络是气血的通道,经络通就会气血通,就会百病不侵。正如城市道路根据其重要性有不同等级一样,人体经络中最重要的“枢纽工程”有十二条,称十二正经。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这三条足阳经终止于脚趾,三条足阴经中除了足少阴肾经起源于脚底的涌泉穴外,其余的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都起源于脚趾。每天总共几分钟的脚趾抓地动作,就能从源头上给一半“气血交通枢纽”以正刺激,不但不辛苦还蛮好玩,何乐而不为

二、边散步边做十巧手指操

十二正经中的另外六条,或起于手指,或终于手指,加上手部有大量的养生穴位,我就边散步边做几次“十巧手指操”,该操非常简单,网络可查,不再赘述。

三、我尝试的健肺诀

40几岁时,在每年的常规体检中,竟然多了“右肺中野外带可见密度较淡斑片状影”、“右肺野见小片状高密度影”、“陈旧性病灶”等句,虽没能弄明白是什么意思,至少表明并非好事,我对自己的肺有了淡淡的担忧。后来我最亲近的表兄退休不久就被肺癌夺去了生命。在送表兄上山的路上,我对自己的肺产生了强烈的不安。

我感觉到自己肺部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根据用进退废理论,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变得发达,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逐渐退化。我在日常生活中体力活动严重不足,导致肺活量减小而使肺处于萎缩、病态之中;二是环境污染的结果。

我的健肺诀之一:以微积分思维提升肺活量

我平时跑步没几分钟就有严重的呕吐感,所以只散步不跑步。但散步的肺活量肯定不够,就采用微积分的积分思维,“累积”起足够的肺活量。散步时,我有意边走路边吸气走上5步,再边走路边闭气走上5步,又边走路边呼气走上5步。肺活量就比原来有所进步;随着时间的持续不断提高吸气、闭气、呼气的走路步数,就能明明白白地感知到自己肺活量的提高。现在能做到吸气走30步,闭气走20步,呼气走10步这样的循环。即60步完成一次呼吸,如果以一分钟走100步计,也就是说我散步时能保持0.6分钟一个呼吸,这样的肺活量应该是健康的。 

我的健肺诀之二:以极限思维改善肺的自净能力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空气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这是对肺的严重挑战,要保持肺的健康必须提高肺的自净能力。

我们学物理的人,往往把复杂的事实简化为具有某些主要特征的模型,这样研究问题就能抓住本质化繁为简。我把肺简化成“插有几根导管的海绵球”模型,通过海绵球的张开和收缩,带动了导管中气体的交换。

日常生活中清理海绵球中的污物非常简单,只要在肥皂液中缩放、缩放的搞几下就行了。在提高肺的自净能力方面,我也做了类似的探索:如果散步到一个空气比较清新的地方,本人边散步边吸一次气闭住,等到受不了之后不马上呼出,接着吸第二次,使肺部更加饱满,吸气后继续闭气,再次受不了之后接着吸第三次,再继续闭气,直至吸到不能再吸,闭到无法再闭,才从嘴中呼出来,这时的呼吸就会如经历过剧烈运动般急促,甚至于还能排出一些粘液来,这粘液大概就是污染物吧。肺的这种剧烈的呼吸,与海绵球清洗时的一缩一放、一缩一放是不是非常的类似呢?

刚开始极限吸气时,最多只能一次走五六十步,后来慢慢地可以走上一百来步了。有一天本人非常放松竟然一次可走上三百多步,我就有了肺的自信:这样的肺生长不了癌细胞。

我的极限吸气诀还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这样几次极限呼吸后,浑身有温暖感,大概是这样的呼吸改善了毛细血管的供血;二是腰板比原来挺了,吸气后腰板不挺起来感觉很难受;三是登山时本来总是掉队,现在能一直跟随登山队伍了;四是每天精神很好,中午午休时间明显缩短,还极少感冒。这大概是肺功能强了,就会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促进全面健康。

看来,传统养生既不神秘也不复杂,只是在某种理念的指导下,稍稍改变一下过去的生活习惯而已,而收效却会出乎意料。

勇于尝试,能使平常的养生更有乐趣,也会更有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