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文章读懂中医最深奥的学问:五运六气!

 百花堂快乐至上 2019-07-18
小 编 导 读

五运六气看似是很复杂的理论,其实只要明白了基本原理,则可以非常简单地推导出其中的运气条件。本文从五运六气的总体出发,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五运六气的整体框架,包含了五运六气的基础框架内容,如能够深入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掌握五运六气的基本规律,也是入门整体内容的不错选择。能细读、能深思、能实行,则大有所益!

一、缘起

贝尔斯说“哲学起源于惊奇”,譬如人民看见了雷电,就会觉得很奇怪,西方就有科学家去捕捉雷电,但是很多人见识过雷电的危害后,就知道雷电会致命。比如,在中国,就以天打雷劈作为一种最严重的处罚,谁要是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就会被天打雷劈。

哲学,其实在中国古代就是所谓的“道”,研究的不是一个小小的实物,但是同时又研究每一个实物。在众多学问的开端,都有一个问。比如《楚辞》中有一篇文章“天问”就很好地体现了远古文明对这个世界的困惑与心态。只不过,中国是一个善于总结的民族,是一个极其重视历史的民族,所以历史上不管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们都会总结凝练,最后形成理论,被“藏诸名山,传诸后世”,而所有这些学问的渊源都是《周易》。《周易》的学问渊源又是上古圣人的“仰观俯察”,得天地之象,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有了这些基础,才有整个中华文化的后续发展,甚至在殷商时期,人民崇拜的是天空中飞的玄鸟,也就是现代大家知道的燕子。其实,燕子之所以成为图腾,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燕子是候鸟,可以指示节气变化;二是燕子是天空中飞翔的动物,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

农业文明是靠天吃饭的,所以气候是所要关注的要点。五运六气就是这么一种学问,其包含了两个体系,一个是五运体系,另一个是六气体系,这两个体系都可以很好地解释很多问题,但是如果要非常精准地预测,就必须结合起来。

现代很少有人会关注天文,因为我们对气候的求知欲并没有以前那么强烈,而古人的经验又足以让我们正确地进行生产。但是,正是因为我们对天象的关注没有太在意,很多时候气候的预测就会出错,不能很好地提前预知。五运六气的运用也是如此,所以要更加精准地预测,对五运六气这门起源于天文学的学问就必须回到根源,从头学起。

不过,经过古人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天象内容基本被隐去了,留下的就是纯粹的数学问题,就是一个模型的推导过程,不过在实施预测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观测天象加以精准化。

二、五运六气的作用

大家可能见识过五运六气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也见识过五运六气治疗疾病效果非常好。事实上,五运六气这门理论,是整个农业社会的经验总结,也蕴含了中华民族古老哲学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曾说“以往的哲学家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一个真正的理论,一个正确的理论不但可以解释世界,还能预测世界,最关键的是改变世界,这才是理论的作用,是理论的力量。

五运六气就拥有三种能耐:一是预测,能够精准预测未来的气候,也能够预测未来的疾病;二是解释,比如现在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出现皮肤病,会出现痔疮加重等问题;三是改变这个世界,当五运六气这种理论被群众掌握之后,人类就会得到力量,就能改造这个世界。

三、五运六气的人类观

在中国的哲学中,存在很多派别,不同的派别对于人类社会的形成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个非常盛行的文化就是将人类看成“虫”,对,没错,闻一多就曾经考证,说“伏羲是一只虫,大禹也是一只虫”,其实这就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的观点,从虫崇拜到蛇崇拜只是第一步的升华,再从蛇崇拜到龙崇拜则是第二步的升华。

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一直的基础就是,物分动植,动物则得阳气,天气较重,植物则得地气,阴气较重,仅此而已。但是对于所有的动物,人类都把它们看成是虫子,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五虫”,人就属于裸虫,五行属土,所以从这个观念上来说,李东垣脾胃论的基础就更加稳固了。

五虫的观念一旦确立,就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很多预测及生产指导,比如每逢木年,因为木克土,对于人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生殖问题,这对于计划生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虽然,对于个体来说,这种统计学的数据没有太大的直接意义,但是对于群体来说,就非常有意义了。

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搜索“庆余阁”微信公众号,轻松学习五运六气。

四、五运太过不及的推导过程

天以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以五脏化五气,以生忧思惊恐悲,其中的五运对应的关系非常之多,可以与五行相对应,也可以与五脏对应,也可以与五方对应,最重要的是对应五气,也就是生长化收藏。

生长化收藏是天气在整个自然界的最重要的表现,因为气有多少,所以也会有五运的太过不及,对应着生长化收藏的太过与不及,这个就成为了我们预测的核心。生长化收藏的太过不及在时间上则对应春夏秋冬的气温变化和春夏秋冬的时间长短。

所谓的太过不及,按照时间观念来推测,则是“不至而至,是为太过”“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什么意思呢?比如今年立春了,但是还没有感觉春天的意思,所以这就是今年的春不及,也就是木不及,生发之气不及;所谓的太过,就好比有的时候还没有立春,但是感觉已经是春天了,风也不冷了,水也不刺骨了,这就是春天早来了,是为太过。太过,则会表现在春天的气候比较温暖,而万物生长比较快,特别是很多多年生的植物,就会比较早地抽芽,会迅速开花。如果是一年生植物,就会在当年的春天迅速长出苗。对应于人,则是肝木太过,生发之气太强,出现肝脾不和,会导致腹痛以及眼睛、肝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原则上会采取泄肝的治疗方法。

春天过后,生发之气之余,便是生长之气,也就是说生发之气其实是坐吃山空,比如去年积累的糖分,经过春天的抽芽等反应,就会消耗,当绿叶真正长出来之后,才会开始光合作用,补足了养料之后,才开始生长,才开始有体重增加,能够形成自己的东西。所以,一般来说,对于人而言,冬长肥,春开始减肥,而肝木旺之人,也就是肝胆疏泄作用强的人,是很难长肥的,同时长肥的人一般都是肝胆疏泄不旺的人,而生长之气很强的,所以中国古代对于木型人的定义就是比较瘦。肥胖的人,因为肝胆之气不及,所以很多都会患脂肪肝之类的疾病,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厌恶油腻,或者经常性的头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生发与生长之间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同时也存在区别,生发是比较缓慢的,是木性的,而生长则是火性的,是迅猛的。生发长的主要是叶子,是光合作用的工具,而生长之气则主要长的是枝干,是植物长大的必需品。根据一年的木太过不及,火的太过不及,就可以很好地推测这一年的农作物生长过程,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也可以作为指导中医药治病的物候。因此,学习五运六气最重要的不是公式,而是训练一种观测物候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治病的过程中。

生长之后,便是化,也就是土的功能,土太过,对应的就是湿热之气太过,湿热之气太过在长夏季节,就意味着动植物可以存储更多的糖分,所以这种条件下很多植物就可以非常好地收获了。比如,我们都知道拉菲红酒最好的是1982年的,为什么呢?因为1982年的葡萄获得了丰收,而且非常的好。究其原因,1982年是壬戌年,壬戌年是丁壬化木,主运是木太过—火不及—土太过—金不及—水太过,在葡萄生长的夏天,是火不及,所以葡萄的枝叶不会太茂盛,一般情况下枝叶不能太茂盛了,太茂盛则结果不多,而土太过刚好在葡萄成熟的季节,而且主运、客运都是土太过,所以那年的长夏季节,葡萄结果非常好。同理,我们可以预测一下下一批高端红酒会是什么年份的了。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所谓的长夏代表什么?代表湿热,也就是说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热,一个是湿,有这两个要素才是长夏,才是土太过,才会出现化气足。

长夏之后,便是秋,也就是金的太过与不及,金太过则肃杀之气太强,也就会出现立秋开始就秋意明显,收气强则会出现大地干燥,皮肤干燥,出现树叶落得早,而枫叶、银杏叶这种景观性的植物在金太过的年份会出现比较早的落叶。

冬季对应的是水太过与不及,水与土不一样,虽然都是湿邪,但是,水着重的是寒,长夏着重的是热,而夏天注重的是火,所以我们在区别概念时要有很强的分辨意识。

以上就是基本原理,主运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分为五步,万年不变。参照当年年天干的合化口诀,“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然后根据天干的阴阳属性,就可以确定中运的太过与不及。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阳干之年为太过,阴干之年为不及。通过年天干就能判断当年的中运(即年运,是当年运气的主要特点),比如2018年是戊戌年,戊癸化火,戊为阳干,所以2018年是中运为火太过的年份。

确定中运之后,就可以确定2018年的四季的特色了,因为中运火太过,也就是说2018年夏天会出现非常热的现象,同时因为火太过就会克制金,所以2018年的金属性的疾病会非常多,皮肤病将异常严重,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也要着重考虑因为中运的太过不及而导致生克失衡产生的五行不平衡。

主运第二步是火太过,则生火的木必然会不及,所以2018年主运第一步是木不及,而火所生的土则是不及,土不及,则土生的金会出现太过的问题,金太过则生出水不及。这就是五运预测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原则:太少相生。一年四季按照太少相生的规则,就有了一年五行的大格局,这个大格局又会有其他的五行之间的不平衡。

因为五行之间不仅仅是相克,而是共有生克制化四种关系,所以还需要考虑众多其他的平衡。比如,还是以2018年为例,根据中运火太过可以推测当年的主运五步:木不及,火太过,土不及,金太过,水不及,在这五个五行中,火太过克金,金也太过,所以关系虽然紧张,但还是有一定的抵挡能力的。但是,金太过,而木不及,这就有点力量悬殊了,所以2018年在治病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肝木,正是因为如此,2018年治病时加点补肾的药,疗效会非常好,因为补肾则有水滋肝涵木,可以克制心火,当然了这些都可以推导到其他的年份。

定了主运之后,就是定客运,客运是按照主运五步运的太过不及,然后以中运作为第一步客运,比如2018年的中运是火太过,所以客运的第一步运就是火太过,然后土不及,土不及之后便是金太过,然后水不及。但是水不及之后不是木太过,而是木不及,因为火太过之母必定是木不及。

定了主客运,就可以基本确定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可以确定一年四季的发病规律。当然,其中的运用与深入的配方,则需要根据五行之间的太过不及与多个五行之间的平衡来确定。

五、六气司天在泉的推导过程

五运六气,主要包括了两个系统,一个是五运系统,前面已经进行详细的介绍了,下面进入六气系统的介绍,其实六气系统比较简单,没有所谓的太过不及,但是也有一个司天在泉,司天在泉是六气中最为重要的。

因为六气之中主气永远是一样的,不管什么年份都是厥阴风木开始,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依次排列,所以这个是常,没有太多变化,非常好掌握。当然,个人觉得应该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样排起来预测更准,且主客气的排列可以一致起来。

所以,在主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的情况下,就必须看客气了,而客气的确定则是由司天在泉决定的。《黄帝内经》里面有一个口诀“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己亥之岁,上见厥阴”,所谓的上见,其实就是司天。而司天之气在客气中就是三之气,在泉之气是六之气。比如2018年(戊戌年)的司天之气是太阳寒水,在泉之气就是太阴湿土。所以三之气是太阳寒水,太阳是三阳;所以往前便有一阳生二阳,二阳生三阳;往后则三阳生一阴,一阴生二阴,二阴生三阴。

所谓的一阳,就是少阳,所谓的二阳就是阳明,所谓的三阳就是太阳;所谓的一阴,就是厥阴,所谓的二阴就是少阴,所谓的三阴就是太阴。 

其中,“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司天为三之气,在泉为六之气,先用年地支定司天在泉之气,前后循序推理,就可定出一年的客气。司天在泉总是固定成对出现,太阳寒水配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配厥阴风木,阳明燥金配少阴君火,其中一个司天,另一个必定在泉。

比如2018年的主气,和往年是一样的,都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然后根据2018年(戊戌年)属于辰戌之岁(以年地支而定),所以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客气的三之气就是太阳寒水,往前推一之气就是一阳,是少阳相火,二之气就是阳明燥金,四之气就是厥阴风木,五之气就是少阴君火,六之气就是太阴湿土。

司天与在泉的区别就是,前半年司天主导,后半年在泉主导,所以2018年清明节之际居然出现了下雪的天气,同时也有冻裂干燥的现象,其实这就是太阳寒水发挥的作用,太阳寒水前面还有一个阳明燥金,金生水,水非常足,导致少阴君火这个主气出现了部分时候的缺席。当然了,在五运来看,第二步主运是火太过,客运是土不及,所以干燥异常,且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所以寒水有机会肆虐。

其实其他的年份都可以以此类推,推出来之后,有了司天在泉、中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就可以通过推导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对应的气候特色,推出那一年常见的疾病,并找出治疗疾病的出路。

六、五运六气的合化

五运六气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两个系统,五运主导的是太阳及五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六气主导的则是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所以有的时候,五运预测更加全面,而六气预测因为分得更细一些,也有一些优势。但是不管如何,五运六气必须结合起来,不然就会预测不准,如何结合呢?

通过阴阳五运,则可以把所有这些要素都结合起来,比如五运有属性,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属性,六气之中厥阴属木,少阴、少阳属火,太阴属土,阳明属金,太阳属水,五行是五运六气的共同特点,所以这个非常重要。

五运六气通过天干地支可以加临在一起,通过五行又可以合起来,其中就有一个生克制化的关系。

所谓的生,就是五行之间的顺序相生,比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果土跟金在一起,很显然会削弱土性,增强金性,也就是说湿气的特色会少一点,而燥气的特色会加重。

所谓的克,就是一个五行可以制住另外一个五行,比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的关系是所有五行中最大的关系,所以在运用五运和六气的时候,着重要考虑的就是克的关系,2018年火太过,必定克制金,所以属于金的肺与大肠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六气中也是,比如如果是厥阴风木,那么木克土,所以也容易出现脾胃不适。

所谓的制,其实就是五运六气的子复母仇,比如2108年的火太过,那么会出现火克金,这个时候金的子也就是水就会反过来制火,这样才能将主要矛盾化解,复也是《黄帝内经》大加描述的一种关系,在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能够运用。不过,现代的五运六气的书籍,基本没有系统讲解这个内容的,我们将在后期的文章中重点往这方面解读,毕竟这是一个可以较好解决“克”害关系的一种方法。

所谓的化,是一种化敌为友的关系,《黄帝内经》一直在强调“生生化化,品物咸章”,例如所谓的生是木生火,而所谓的化则是在水克火的中间用一个木,就可以泄水,生火,水的力量减轻了,而火的力量也得到了加强,所以这种关系就叫作化。

明白了生克制化之间的关系,再回过头来解读五运六气,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宗了。

七、五运六气与疾病

明白了五运六气的核心是五行,而五行最重要的是生克制化与太过不及,那就可以很好地运用了。

首先要明白五行,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了解人体的五行,其中最好分别的就是五脏,肝、胆属于木,心、小肠属于火,脾胃属于土,肺与大肠属于金,肾与膀胱属于水,然后根据第一个克的关系,确定是哪两个脏腑出现问题。

确定出现的问题后又要看其他的五行之间的关系,确定疾病的证型,然后再在中医药名方之中选择实用的方剂加以加减,这样就可保证相对准确,最起码开出的方不会走相反的方向。

例如,2018年是火太过,那么就容易出现火克金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太阳寒水司天,也就是说寒与火相互交叉,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还是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水克火,所以可以通过肝木来协调。其中,五运中金克木又太过,所以2018年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适当地补肾非常必要。

这篇文章基本把五运六气的大概念都讲明白了,如果要细致入微地学习,还需要结合中国历来都比较重视的易学、中医经方及运气方等内容。

八、五运六气与地震等灾难的关系

2018年恰值汶川地震十周年祭,所以我抽空写一些有意思的文章,特别是如何运用五运六气来预测灾难发生,毕竟五运六气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人类提供不确定性决策做参考的。

其实,在写之前,我就不断地翻看了古代的一些典籍,尤其是看一下古代的典籍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在翻看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不过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出现了。

进入正题之前,我们还是来回顾一下上古人民对于灾难的认识吧。最早有关于灾难的记载,当属《尚书》了,但是尚书的记载只是记载,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更谈不上预测,到了孔老夫子的《春秋》才慢慢开始用时间与灾难相结合,所以在左丘明作《左氏春秋传》的时候,开始记载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对于灾难的解释,这些解释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还是为了解释而解释的情形。

进入汉代之后,由于人类的思想开始异常成熟,所以很多人寻找解释自然灾难的途径,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董仲舒,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的继承者,当时的《春秋》有三家非常有名,一是公羊学派,一是榖梁学派,一是左氏春秋学派,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主张,也有不同的阐释体系。董仲舒所代表的公羊学派因为占据了朝廷的主流地位,所以被大家广为接受。

董仲舒提出了人类史上一个最大的命题,那就是“天人感应”,现代所谓的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中医界的人比较少研究中国哲学史,所以很多人压根儿就不知道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之间的区别,它们的前后顺序是什么?天人感应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灾异学说,也就是大自然的灾难,不一定是天灾,而很多时候是人祸。

其实,董仲舒的这个学说,在现代也很流行,比如关于汶川地震最让人恼火的不是地震死了那么多人,而是豆腐渣工程导致的伤亡远远比天灾带来的伤亡严重。按照董仲舒的意见,这就是典型的在上位的某些人有所失德导致的(在当代则是指一些贪腐官员)。后来的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其实很多观点都是来自于董仲舒,而且整个汉代的哲学发展都绕不开董仲舒。

在董仲舒的影响下,后世的哲学家在解释这些灾异现象时就有哲学基础,就有了合法性,所以很多学者解释灾异就异常灵活了,包括后来的刘向、京房等。

地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按照京房等的说法,就是下强而上弱,所以会出现山崩的现象,而根本原因就是金木水火殄土,所以导致了这个。并且在整个灾异事件过程中,可以看到阴雨的现象,所以解释时也说阳气郁闭,阴气不能下行,这个解释算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并没有太多的神秘主义在里面。回想2008年地震,其实明确有的一个现象就是地震之后又阴雨绵绵,当然这个在古人的观测中也出现了。

其实,这些预测,在汉代人的眼中已经非常神秘了,因为能够预测这些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掌握了《周易》的人。汉代的《周易》,很明显的一个特色就是与四时五行相结合,按照现代西方的研究思路,那是阴阳家与周易家合流,如果稍微学过一点《周易》就会发现,这两者必须合流,只有这样才能预测准确。而到了唐代,这种依靠对气候的预测而预测灾异的学问才达到较准确的程度,才真正做到科学化、可操作化。

这个体系其实就是五运六气体系,它将古代最容易让人迷惑的日食、月食、大雾、冰雹、雨后天晴等现象进行很好的解释,其中地震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灾异,而五运六气体系也给出了解释。“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在五运六气的体系内,出现土郁则会有地震,而地震之后多半伴随着阴雨天气。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土郁?在五运六气的体系之内,在土不及(而且这种土不及是过度被抑制的)的年份才容易发生地震。土不及的年份有很多,其实2008年是火太过,而火太过再加上一个少阴君火司天,不过,土郁到底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发生,一直以来也是个争论的焦点。

不管这些预测是否有效,但仅仅从现象的角度,地震之后多半有阴雨天气,而地震之前必定有土气不化的现象,这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