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8日/医麦客 eMedClub/---7月16日,Astellas Pharma和Seattle Genetics联合宣布向美国FDA递交了双方共同开发的抗体偶联药物(ADC)enfortumab vedotin的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并且申请获得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已经接受过PD-1/L1抑制剂的治疗和含铂化疗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而国内,由创新药企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首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ADC药物RC48,在该适应症领域的表现也格外引人注目。 本次申请是基于在今年6月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作为重磅摘要发布的enfortumab vedotin关键II期临床试验(EV-201)第一批患者的结果,客观缓解率达44%,缓解持续时间达到7.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8个月,分别到达了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另外,该药的一项III期临床试验(EV-301)研究正在进行中,以支持Enfortumab vedotin的全球注册。 尿路上皮癌的治疗现状 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膀胱癌种类,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90%。2018年全球约有55万人确诊患有膀胱癌,死亡人数约20万;中国新发病例数8.2万例,死亡3.8万例。对于不能手术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含铂药物化疗的一线治疗在早期还是比较有效的,但出现耐药情况后导致肿瘤复发和疾病进展时,其二线治疗的选择却极为有限。 近年来,虽然在肿瘤免疫治疗上取得突破,欧美国家先后批准了几个抗PD-1/PD-L1抗体药物,用于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但整体缓解率仅20%左右,疗效并不显著。今年4月12日,杨森公司的Balversa(erdafitinib)被FDA批准上市,成为FDA批准的首款针对转移性膀胱癌的靶向疗法,用于治疗含铂疗法化疗后疾病进展的FGFR3或FGFR2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为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极为有限的二线治疗手段中提供了多一项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复发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FGFR突变只占20%左右。 因此,大部分需要二线治疗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依然处于长期无药可治的困境当中。为此类患者开发有效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紧迫,而ADC药物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 国外Enfortumab Vedotin, 国内RC48 Enfortumab Vedotin是一款采用Seattle Genetics公司独有的抗体偶联技术将抗Nectin-4单克隆抗体与微管破坏剂MMAE连接起来生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靶点Nectin-4是一种粘附分子,在包括尿路上皮癌(UC)在内的多种实体肿瘤中高度表达,它是安斯泰来公司发现的ADC靶点。 目前全球针对该靶点的在研新药非常少,并且也仅有Enfortumab vedotin开发到了后期阶段。Enfortumab vedotin曾凭借I期临床试验(EV-101)研究的结果在适应症尿路上皮癌上获得了FDA授予的“突破性药物”资格。 面对患者迫切的用药需求,国内的制药公司也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同样在2019年ASCO大会上,中国创新药企荣昌生物展示的其在研ADC药物RC48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也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关注,RC48是我国首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ADC药物,标志着我国ADC药物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 RC48针对的靶点是肿瘤细胞表面HER2抗原,HER2是一个常见的致癌基因,有相当多的尿路上皮癌呈HER2阳性,在HER2高表达肿瘤中位列第三。2017年12月,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作为组长的RC48-C005项目,一项评价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抗-MMAE偶联剂(RC48-ADC)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生物创新药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在研药物主要是抗体类大分子生物药物。
2019年ASCO大会公布的结果显示,RC48在43例二线及多线尿路上皮癌受试者中确证后的客观缓解率(cORR)高达51.2%,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0.7%。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治疗HER2阳性尿路上皮癌的药品获得上市批准,RC48的上述疗效结果证明了其在治疗临床运用潜力和前景。 结 语 面对如此乐观的临床试验结果,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些创新ADC药物或能改变膀胱癌的治疗现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