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心理效应告诉父母,为什么孩子做作业时,越催越不做

 肯定式教养 2019-07-18

对于所有的父母来说,特别是妈妈,在教育孩子时,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唠叨。假如对孩子做个调查,做一个《孩子最讨厌父母的行为排行榜》的话,我相信,唠叨排绝对排在前几位。

网上有一个有网友说:

有一次打完球,把衣服落在球场了,妈妈非常生气,就开始教育我:

我前天才跟你说了,天热的话,就把衣服脱下来,放书包里,可你就是记不住。你的记性怎么这么差?昨天上课还忘了带笔。你长着个脑子干什么用?学习天天考倒数,作业天天磨磨唧唧,吃个饭还拖拖拉拉,你说你干什么中用?除了一天到晚打游戏,我就看不到你有什么精神的时候?

我再说一次,以后衣服脱了先放书包里,别天天丢三落四的?你就不能长点记性?天天指望妈妈给你记着?

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听过父母这样类似的唠叨。

这样的父母太多了,他们很容易从孩子的一件小事,牵扯出孩子以前的旧账,然后上纲上线,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教育孩子,扩大打击面。但是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孩子不买账,不耐烦,甚至顶嘴、叛逆。这又激起父母更大怒火,于是战争升级。因为一件小事,弄的鸡犬不宁。

很多父母很委屈,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呢,好赖话不分呢?我这都是为了他好?

事实上,真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吗?一遍一遍的说孩子怎么就是听不进去呢?还偏偏对着干?是孩子不行,叛逆吗?

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是,这只是人的一个心理规律在发挥作用。只要是人,都会这样,这个心理规律就是超限效应。

什么是超限效应

在说什么是超限效应之前,我们先说两个有趣的小故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募捐演讲。

一开始,他觉得牧师讲的太对了,让他非常感动,他准备捐1000美金。但是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滔滔不绝,马克吐温就有点不耐烦了,他决定一会只捐100美金。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是没完没了,马克吐温更坐不住了,他开始有点生气了,决定一会一毛钱都不捐了。最后募捐的时候,他反而顺手从盘子里顺走了2美元。

还有一个故事,

一个人为残疾人搞募捐,高价出售一本仅有几页,但定价5元的小册子。他在车站拦住一个乘客,这乘客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只有4.5元。但他一会还要花1元坐公交,因此他非常不好意思把其中的3.5元递给募捐的人。募捐的人摇了摇头,指了指牌子上的定价。乘客没办法,把最后1元钱给了他,并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就这些了。”结果这募捐的还是不收,又指了指定价,该乘客终于发怒了,夺回了钱,大声说:我不买了,行了吧?”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叛逆的心理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的心理机制

之所以会存在超限效应,是因为我们的长久说教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不信任

超限效应背后隐藏的真相是对于听众的不信任。

试想,如果我们信任对方的话,我们还会对听众一遍遍的重复个没完吗?如果我们信任对方,知道说一遍他们就会做的话,我们还会费心费力的教育他们?不会。如果我们信任对方,我们就不会说个没完。我们只要说一遍,告诉对方,然后等待他们去做就是了。

在马克吐温的故事中,如果牧师信任听众,他甚至不用说教,只须让听众募捐即可。正是因为牧师怕听众们不捐钱,所以才不停的说教,试图说服他们,让他们最终去募捐。

这种潜在的不信任,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听众的自尊心,引起了人们的反抗:既然你不信任我,我还做干什么?

2、过度控制

不断说教的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控制。

之所以不断的说教,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控制,就是为了让对方遵从自己的意见。这种说教的时间越长,力度越大,带给人的控制感越强,就越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因为人人都是生而自由的,都在不断的追求自由,不喜欢被别人控制。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对于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他们本来想做的事情,父母一说让他们去做,他们就反而不做了。比如本来孩子计划一会就写作业,但是父母回来就逼着他们去做作业,他们就不去做了。因为他们不想让父母感觉到他们是因为听了父母的话而去做作业,那样的话就显的他们好像被父母控制了。他们要追求自由意志,即使这种自由是错误的,他们也会去坚持。

所以,一旦说教的时间过长,带给人们的控制感会越来越强,就好像逼着你必须去做,直到你去做了,他们才会停下说教一样。人们的自由意志受到了侵犯,于是人们就想反抗。

超限效应的教育启示

超限效应对于父母的教育特别重要,因为父母在平常的教育中太容易触犯这种心理效应了。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从而避免超限效应呢?

1、相信孩子

要避免超限效应,父母首先要做的是相信孩子,改变对孩子的怀疑态度,这是根本。

只有当父母改变了对孩子的怀疑态度,父母在日常教育孩子中才会相信孩子可以改变,能做好。父母才不会一遍遍的去重复,去强调。甚至很多时候,如果父母相信孩子,父母认为孩子会自我调整,自我修正,那么父母都不用去专门的教育孩子,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唠叨的情况。

所以,要避免超限效应,父母首先要改变态度问题,相信孩子。

2、就事论事,不要扩大化

这是很多父母,特别是妈妈常犯的毛病。喜欢翻旧账,扩大打击面,这好像是女人特别喜欢做的事,大概是源于女人的天性。

但是翻旧账非常不好,因为一旦翻旧账,现在教育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变成了批斗大会,是在全面的否定孩子。

作为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总盯着孩子过去犯下的错误不放手。孩子是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过去犯的错已经过去了,孩子会改变的,这也是我们父母教育的目的。不要因为孩子犯了一个错,就永世的不得翻身,每次孩子犯错就拿出来重新说教一番。这种不相信孩子改变的态度,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

而且,如果我们总是不时的给孩子翻旧账,就是在不断的强化孩子的缺点,等于是给孩子贴了一个负面标签,孩子将很难改变这种负面的认知。那时候,缺点就真的固化在孩子身上了。

3、获得孩子的承诺

避免超限效应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获得孩子的承诺。

超限效应的隐藏意思是不信任,如果父母改变沟通方式,获得获得孩子的承诺,那么就等于获得了一个信任,这就减少了父母的不信任焦虑。没有了这个焦虑,父母也就不会啰里八嗦的教育个没完。

所以,每次教育孩子时,父母不妨直接询问孩子“你听清楚了吗”、“我说的意思你懂吗”,从而获得孩子的承诺。有了这承诺,父母就不用再教育了,本来父母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理解自己,改正问题,孩子承诺了,父母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这就有效的避免了超限效应的出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