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想学摄影或者的人,普遍会遇到这样一些困惑和问题。 1. 这些作品是什么相机拍的? 2. 什么镜头拍的?德国头,结论就是果然“毒” 3. 加滤镜了吗? 4. 参数多少拍的? 5. 这张照片后期怎么做的? 这些问题几乎是初学者最常问的问题,也从此成了学习摄影好坏的重要判断标准,好照片是由: 好器材 + 相机操作 + 后期 组成的! 所以学习的时候会非常关注器材、操作相机和后期,只要照片不好就责备到器材不到位,就这样不知不觉也就形成了的误解:原来好照片关键是器材+后期啊。 真正开始学习摄影的入口是“学会看”,需要先对图像有基本的了解。最好是有一点摄影史和艺术史的认知。这样才会知道自己在历史中所处的位置点,才能看清摄影的来龙去脉,建立自己的判断,拍摄有思考的照片。 有一个摄影最大的误区就是追求“大光圈美学”,背景要虚化,图像极力模仿绘画的样式,各种虚化、朦胧美.......! 这种样式基本源于摄影西方19世界中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前的画意派摄影(用摄影模仿绘画),现代主义后,找到了摄影的独立语言,便不再成迷这种浅层的“美”了,其实当时的画意摄影还是很优雅的!现在的那真就有点不堪了,没学到内在!可以搜一下“写真艺术”“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基本可见:娇柔做作、腻歪、甜!!多少人一辈子陷在这个坑里出不来。 所以从一开始学摄影,就要搞清楚方向!这样在后面的学习中才会越来越接近摄影的本质!找到摄影语言的力量! 那该如何入门呢? 在这简单推荐点相关的艺术家给大家,可以尝试着去看看。不一定会让你感到愉悦舒适,为什么这些却是艺术作品,被载入艺术史?这才是值得思考的。打破一下习惯性的认知也是好的,这也是我初学时的一点经历提供给大家做参考: 1、纳达尔:摄影诞生之初的摄影艺术家,好的人像是要拍出内心世界的,画意摄影其实也不简单! 2、现代主义摄影: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 韦斯顿: ![]() 韦斯顿 ![]() 韦斯顿 ![]() 3、区域曝光法创始人:安塞尔.亚当斯; ![]() 安塞尔.亚当斯 新地形:罗伯特.亚当斯; ![]() ![]() ![]() 4、彩色摄影之父:威廉.艾格斯顿 ![]() ![]() 5、德国:贝歇尔夫妇, ![]() 水塔系列 安德烈斯·古斯基 ![]() 6、私摄影:南戈丁、 ![]() ![]() 荒木经惟 ![]() ![]() 7、时尚:里查德.阿维顿 ![]() ![]() 8、扮演式摄影的舍曼 ![]() ![]() ![]() 9、日本摄影:东松照明 ![]() 森山大道、 ![]() 筱山纪信: ![]() ![]() 杉本博司《直到长出青苔》这本书可以看看; ![]() ![]() 推荐初学者:首先阅读《世界摄影简史》,做一个基本的了解。 2、然后可以根据史中谈论的艺术家,观看其作品,重点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观看其作品和著作,当然此时也可同步拍摄。 3、有了初步的认知后,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摄影技能一步步实践。我相信这样一定会走入摄影的艺术世界,至少不走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