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为什么能一眼望穿你的病?其实是你自己已经暴露了

 帕米豆 2019-07-19

在我们平常人看来,中医看病诊断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许多厉害的老中医往往不用患者描述过多的情况便能对患者的病情一清二楚,难道他们真的是神医吗,能够掐指一算便可通晓?

其实’神‘这个词有点夸张化了,老中医也是人,只不过他们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相对完善的规律,能够通过人体很细微的差别便可了解患者身体机能的状况。

记得上学时间书本上有一篇关于扁鹊见蔡桓公的记载,只不过那时还尚年幼,不知书中所云为何。扁鹊是古时的名医,他有一次参见蔡桓公,只是在蔡桓公的面前站了一会便看出蔡桓公‘疾在腠理’,然而蔡桓公不信,还对扁鹊讽刺一番。十天后,扁鹊看出蔡桓公‘疾在肠胃’,蔡桓公依旧是不相信。又过了十天,扁鹊见蔡桓公后什么也没说悄悄退下了。蔡桓公很疑惑扁鹊这次异常的反应,于是派人询问,扁鹊便言明蔡桓公已经病入骨髓,自己也回天乏力,所以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果然,五天后蔡桓公病发身亡了。

大家都知道中医里面看病都讲究‘望闻问切’,这里面首先说到的就是‘望’法看病,好的中医确实非常的厉害,能通过自己望到的人体细微变化便知病情。其实这并非中医毫无根据的主观判断,这里面都包含着很深奥的经验道理。

或许我们平常人看来有些病人的外观特征和健康的人并无差异,然而一丝一毫的改变都逃不过老中医的眼神。简单的来讲,病人不管是从精神状态还是气色外观都会和正常人有一丝差异,这些微妙的变化早已经将人体的状态暴露在中医师的眼中。

神态变化

有些中医看病会交代患者不要过多的浓妆艳抹,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因为化妆掩盖了病人真实的神态。神态是我们机体状态和精神意识的直接体现,正常人一般都是神气充足,而大部分病人会表现出‘少神、失神、假神、神乱’这几种情况。比如人体正气受损、五脏失和、气滞血瘀的时候,便会出现神气不足的少神状态;而假神则是垂危患者暂时好转的一种表现,中医能够通过假神判断出病人身体是真的好转还是回光返照的假象。

气色变化

气色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就我们正常人来讲也可以看出病人气色的差异,只不过对我们来讲知晓的并不详细,而且人的气色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这些我们都是很难看出的。健康的人气色相对红润光泽,而生病的人一般常见的会有’青、赤、黄、白、黑‘这几种情况。青色一般出现在气血瘀滞、经脉不畅等情况;赤色一般出现在外感发热、实热气盛等情况;黄色则在脾胃虚弱、气色不足的患者中常见;白色一般常见于出血过多、气血亏损的患者;黑色是肾阳亏虚、血瘀气滞患者的常见气色。

五官变化

在中医理论中讲五官对应着人体的五脏,五官的变化也可反映出人体内五脏的变化。“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之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因此中医可以根据五官的微妙变化看出具体的病情。比如中医看到人的目赤眼肿便可判断出是否肝热上亢,看到人的口唇糜烂便可判断出是否脾胃湿热等。五官的变化也有颜色的变化,二者合参就比较复杂了,这时候就是考验中医师的时刻了。

舌质变化

我们看病的时间医生经常会让我们张开口唇,伸出舌头来查看,这时间常会听到医生说什么舌苔厚腻、舌头尖红的症状,其实舌质的变化也与人体的病情密切相关。正常人的舌头一般比较红润鲜亮,舌苔薄白,而气血不足的人舌头会显白色,实热气盛的则会显绛红色,气滞血瘀的人舌头常见青紫色。舌苔也会反映出人体的病情,比如舌苔白厚油腻的人一般脾胃不是特别好,舌苔黄腻的人多有湿热内结等。

或许我们常认为中医看病就是把脉,其实不然,望闻问切,中医看病排在首位的是望法。有经验的老中医一般通过对患者的观察便会了解大致病情,然后经过询问切脉之后综合参考详悉患者的病情。中医看病看似简单,然而内在的道理是非常深奥的,内在的功力也是非常深厚的,非一言半语能够描述,也非一时半会能够理解,一个望法便包罗万象,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更是错综复杂。上面的介绍只是简单的描述,实际情况都是相对复杂的,没有中医师们的丰富经验是很难做到准确的综合判断。

望闻问切,这是中医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几千年来中医文化中的智慧结晶,这里面包含着一代代中医人呕心沥血的不懈奋斗,一代代中医人口口相传的薪火相承。如今,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和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