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般的诗意——张洪油画作品欣赏

 泊木沐 2019-07-19

《建设者》,100×80cm,2009

张 洪

正文

部分油画作品欣赏

《歇气》,160×200cm,2009

张 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油画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九三学社书画院特聘画家,成都市蜀都书画院常务理事,人民美术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为成都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绘画系主任。

《红尘》,160×200cm,2011

《教室》、《圣地在远方》、《看电视》、《多难兴邦》、《泸沽湖之冬》多幅作品入选由文化部、中国民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国家权威部门主办的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重大历史题材油画作品《巴山女红军》被四川美术馆收藏。

《圣光》,100×80cm,2006

油画作品《写生课》、《红尘》获“画意成都”美术作品展金奖。油画作品《ROCK2004》、《沉浮》等油画作品获四川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15年五月,四川电视台“巴蜀画谈”栏目对其绘画创作做了专题报道。

《数码迷惑》,170×200cm,2019

《圣地在远方》,120×160cm,2005

《赶集》,120×150cm,2013

张洪先生的风景写生有一种东方山水画般的诗意气质。他以创作的状态介入写生,以个人情感主导描绘过程,以意象的方式描绘主观心理体验。

他喜欢用地点加季节作为画题,如《上里之冬》《羌寨之秋》《泸沽湖之冬》等,正是从对此地此景、此时此刻的体验和情感出发,将笔触与结构共同组织的意象置于主观的色彩经营之中,形成含蓄隽永的画境。

《乐土》,100×180cm,2010

《羌寨之冬》中的银灰色调将丰富,果断的笔触笼罩在一片迷蒙的冬日气息之中,微妙的灰色变化伴随结构的概括与生长,挥洒的笔触如同中国画中的泼墨和破墨效果,而对光的颤动感的保留也隐含在迷蒙之中,不但表现了凝固的时间印象,更唤起了观者对生命的遐想和对逝去历史的哀叹。

《室内的鸟》,130×160cm,2016

《巴山女红军》,160×220cm,2016

同样的形式语言与处理手法也体现在张洪先生的人物题材创作之中。从《西部印象》、《桥头堡》到《歇气》、《建设者》等一系列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对乡土的眷恋情感体验落实在对建设者的描绘与歌颂,作品中的形象在从具体实在的描绘逐步简化、概括的同时,笔触与色彩却进一步得到了表达的空间与力量。

形象所处的环境被平实的情感所牵引逐步被抽象为一种银灰色的气氛,反过来笼罩了整个画面,诗意化地象征了当下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对家乡对环境的心理印象。这些“建设者”的形象仿佛更是现代城市中的“拾穗者”或“破坏者”,他们都在作者的笔下化为麻木的形态,照映着每一位观者。

部分写生作品欣赏

人物篇

《柠檬茶》,100×80cm,2015

《窗前女教师》,100×80cm,2016

《短发女大学生》,60×80cm,2018

《穿粉裙的大学生》,60×80cm,2018

《宾馆女服务员》,100×85cm,2018

《山东籍女大学生》,60×80cm,2019

结构的情感体念同样贯穿在《写生课》中,温暖的银灰色的视觉印象之下,作品视点从被观察者的角度出发,用新的视角将熟悉的变为陌生,形态与形态之间,熟悉与陌生之间的冲突与发问融化于微妙的灰色之中,一个日常的教学场景被凝固为理想化了的永恒瞬间。

《室内的鸟》亦抓取了生活中的平凡瞬间,用室内飞翔的鸟象征了禁锢在室内的童年。孩子们被一种“输在起跑线”的担忧或父母未能实现的愿望等现代社会焦虑送进各种培训教室,家长们费尽心思想为孩子不断营造更大的空间,虽然在这样的“室内”他们可以嬉闹,获得知识与经验,但他们和自然的真切联系已被切断,将他们本应对事物的敏锐感受固化成各种教条般的规则。用美好的瞬间场景隐喻画家个人对社会对现实的追问,是张洪先生人物画创作中谙熟的方式,让熟悉变为陌生,在制造距离的过程中返回生活。

风景篇

《大竹河风景》,60×80cm,2016

《芦山云雾》,90×70cm,2017

《秋天的校园》,60×80cm,2018

《远眺芦山》,60×50cm,2017

《古镇的阳光》,60×80cm,2018

《大竹河写生》,60×80cm,2017

《大竹河春天》,60×80cm,2016

《大理街景》,40×50cm,2011

《中江城郊写生》,60×80cm,2016

张洪先生通过把对现实的真切体验与思考放置在一个给定的类型化的环境之中,将平凡的场景用象征等手法理想化地定格。总的来说,这些画面是古典审美理想的延伸,现代审美需求的变革和个人对生活的体会与发问三者之间的张力作用。

在充斥着各种主义、观念、方法的当下,张洪先生用一种东方式的含蓄诗情,作为对各种争论的个人化回应。他在平实的叙述之中从对结构的创建和色彩气氛的渲染出发展开对语言的探索,而这一切又在个人对生活对现实的真切情感的引导下求得自然、个人、表现语言三者之间的沟通与平衡。

作品评价来源于【武天】

《小院前的堰塘》,60×80cm,2017

《校园之晨》,100×80cm,2015

《太行之秋》,60×80cm,2018

《太行石板岩写生》,60×80cm,2018

《远望葛仙山》,60×80cm,2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