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邮政大楼 解放上海邮局 文 | 汪一洋 1949年 5月 26 日,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苏州河,准备解放上海。而矗立桥头的上海邮政大楼便是突破苏州河的要塞。要想进入上海,必须先突破邮政大楼。 国民党在撤离之前,对上海邮政大楼下的命令是炸毁,宁可玉石俱焚,也不愿落入共产党手里。而共产党的政策是保护。这栋美轮美奂的标志性建筑,这颗上海滩上的明珠,是上海人心中的瑰宝和骄傲,怎能让它在战火中毁于一旦?它是属于上海,属于人民的,不是属于哪一个党派,任何人毁掉它都是历史的罪人。因此,毁邮与护邮的工作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拉锯般展开。 早在几个月前,共产党中央便委派秦鸿瑞联合上海的地下党展开护邮工作,因为上海邮局内有许多工会成员都是秦鸿瑞的老同事老下级,其中不乏地下党。秦鸿瑞与这些坚实力量一起组成护局委员会。委员会名义上叫消防队,特意组织了数次消防、救火演习,躲过了国民党的审查。私下里,护局委员会对职工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保护邮政大楼的安全,也要保证邮政的日常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一天也不能耽误。因为邮政关系着千家万户,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越是战火纷飞,人民群众越是需要一封家书,传递消息,联络情感,报一声平安。 5月24日,国民党青年军强行占领邮政大厦。局势顿时紧张起来。 两天后,解放军的机枪大炮已在苏州河对岸架设,数万大军军容整饬,枪口、炮口齐齐对准了邮政大楼。邮政大楼内,二百名国民党军也严阵以待,准备还击。一场争夺邮政大楼的大战即将打响。 和平接收邮局,是党中央的决定。解放军已接到命令,不许使用大炮等杀伤力太大的重武器,只允许使用轻武器。不得损坏大楼和误伤群众。正如陈毅将军所说,只能是“瓷器店里打老鼠”。大楼内,两百多名护局委员会成员也展开工作,劝降国民党军,安抚邮政职工继续工作,维护邮政大厅内秩序和安全。 国民党军准备砸碎玻璃,架设机关枪,对解放军进行扫射,却被旁边的邮局职工苦苦相劝,说,这些玻璃都是从国外进口,损坏了实在太可惜了。如果损坏了,每一块都需要从国外购买,那很贵的!邮政大楼关系到千家万户,你们怎么忍心损坏呢?人心都是肉长的,邮局关涉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国民党军犹豫了,有个别想负隅顽抗的,迅速被地下党制服。这些玻璃竟然真的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这一边,经过护局委员会长时间地做思想工作,大厅内的邮政日常工作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填单子,写信封,收寄包裹邮件……一派安然有序、岁月静好的样子,浑然不管楼里楼外两军对峙,一触即发。 解放军一时劝降未果,双方炮火交加,子弹在空中穿梭呼啸,正在此时,几个邮差背着一袋邮件出门,高声喊道:“我们是邮差,这些都是急件,今天必须送出,请让路!” 两军交战,纵算是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或是双方最高司令长官,任何的大人物到场,也不可能让两军停火去为他让路!然而,这是邮差!邮袋里的一封封书信、一个个包裹就是一颗一颗的心,这里面可能也包含着在场这些官兵的心,父母妻儿,骨肉相连。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人心都是肉长的,谁敢去击碎这些心? “停火!让邮差先过!” 邮差。图源: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双方同时停火,硝烟弥漫的战场暂且安静下来,一队穿着制服的邮差骑着邮车,驮着包裹信件,从两军交战的硝烟中从容穿过,带着一颗一颗老百姓的心,去行使一个邮差的职责,为老百姓送信! 直到邮差们的邮车走远,已走出枪炮射程,抵达安全区,一声“打!”双方又开始弹火纷飞,打得不可开交。 由于不能使用重武器,一天一夜,解放军组织了数次冲锋都未果,牺牲很大。唯一的办法,只有谈判。那么,派谁去谈?又如何与大楼内的国民党军官兵取得联系呢?这时,秦鸿瑞神秘一笑,说,有一个人最合适不过,此时他就在大楼内。他,便是一个月前刚刚上任的邮政局长王裕光。 王裕光是个典型的职业人,业务精湛,对邮局有很大贡献,但政治方面却是一片模糊。1949年初,北平傅作义起义投诚,李质君在共产党接管北平邮政后原职未动,南京邮政总局邀请他随军撤退台湾……这种种消息把王裕光的心搅成了一团乱麻,不知该何去何从。这时,一位神秘来客轻轻叩响了王裕光寓所的大门,让王裕光又惊又喜,这个人,就是王裕光的老朋友——秦鸿瑞。 秦鸿瑞说,国民党大势已去,解放军过几日必然会突破邮政大楼,解放上海,谁让炮火毁坏了这栋瑰宝般的邮政大楼,伤害邮局的兄弟姐妹和无辜百姓,谁就势必会成为千古罪人。作为一个邮局的局长,保护邮局,保护邮局职工,让邮局行使好自己的职责,为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服好务,是你的职责。所以,为大局着想,让解放军顺利接收一个完好无损的邮局,这是你的使命。至于你的职位和职工的去留,你不用担心,共产党会妥善安排好每一个真正愿意为新中国贡献力量的人。一通谈心下来,王裕光打消顾虑,心悦诚服,秦鸿瑞心里也有了底。 经过王裕光的努力,解放军军代表和秦鸿瑞终于与邮政大楼内的国民党军上尉营长通上了电话,楼里楼外,开始电话谈判。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谈判,守了一天一夜的国民党残军终于放下武器,插上白旗。 解放军突破邮政大楼的封锁,一举解放上海!瑰丽的邮政大楼也终于完好无损地回到共产党手里,回到人民手中。奇迹般的,整栋大楼完好无损,面对着炮火的一整面玻璃窗仅有一个弹孔。这个弹孔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纪念。 面对着炮火的一整面玻璃窗仅有一个弹孔。图源:新民晚报 中国解放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组建新中国人民政府的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秦鸿瑞不断地参加各种会议,为新中国政府的组建献计献策。 这一天,王云三找到秦鸿瑞,说,《共同纲领》中规定:改善并发展邮政和电信事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中,规定政务院设邮电部。中共中央希望由秦鸿瑞组建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秦鸿瑞一听,意外非常。虽说自己这么些年积极支持共产党,并参与了共产党解放中国的各项工作,但毕竟自己还并不是一个共产党员。这么重要的职位,怎么能让一个非共产党员来担任呢?秦鸿瑞说,这么重要的职位,还是让共产党的老同志来担任,自己做个副手,协助工作就好。 王云三说:“你是邮工出身,你对邮政有感情,也懂邮政业务,你的工运生涯也是从邮政起步,带领邮政职工巩固邮基运动,支持蔡廷锴将军抗日,组建别动队亲上战场杀日寇,包括这一次的保护邮局工作,广大邮工一直是你最坚实最基础的群众力量,你也是他们最信任的灵魂人物。邮政职工永远代表着工人阶级里最先进的力量,邮电部是新中国非常重要的部门,既是党的基础力量,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这个位置,非你莫属!” 王云三掏出一个卷轴,只见上面书写了八个大字: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落款:周恩来。王云三说,这是1940年周恩来应在西安的中华邮政第三军邮视察段总视察长林卓午的邀请,给陕西省邮政管理局全体员工做形势报告后,给林卓午题写的。这个是拓印版,王云三带来送给秦鸿瑞,殷殷嘱托不言而喻。 周恩来手书 秦鸿瑞看到这幅遒劲飘逸的题词,一股暖流瞬间流遍全身。一时心神激荡,不能自已。“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说得真好啊!邮政于国而言,就宛如人身上的血脉,从心脏抵达每一个神经末梢,流通循环,通达则顺,滞碍则死。作为一个老邮工,秦鸿瑞深知这个工作的伟大和艰巨。党内主要领导人亲自点名由自己来组建邮电部,这是对自己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个老邮工,作为新中国政府的积极拥戴者,为国效力,自己责无旁贷! 选自《国脉:谁寄锦书来》,汪一洋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