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肝炎,是考验中医思维的“照妖镜”

 文文ap25 2019-07-19

杏林墨香

■ 每天中午11:00

■ 推动中医药干货盛宴

传脾

慢性肝炎,比较常见而反复难治。黄疸型肝炎,中医一向有治黄疸之法,疗效甚佳,故有人以此引申,喜用清利湿热与清肝利胆之法治疗本病。

不知慢性肝炎之病位虽然在肝,但其所表现之证,却以脾为突出。

从临床表现来看,慢性肝炎患者,大多有怠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溏等一系列脾胃的症状;亦有胁痛,胁部不适,头晕失眠等肝的症状。从脏腑辨证而论,应属肝脾同病而以脾病为主之证。

从论治的角度来看,根据《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张仲景赞成此说,于《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根据这一宝贵的理论,治肝炎应注意“实脾”,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在“实脾”这一思想指导下,积累了一些经验,拟一方名慢肝六味饮。

“慢肝六味饮”

党参(或太子参)15~30g,云茯苓15g,白术12~15g,甘草5g,川萆薢10g,黄皮黄皮:南方一种水果,叶有解毒疏肝之作用。树叶15~30g。

本方取四君子汤补脾气健运脾阳以“实脾”,用黄皮树叶以疏肝解毒行气化浊,川萆薢入肝胃两经升清而降浊。

加减法:

①脾虚甚,精神不振。气短,声低,舌胖嫩有齿印,加黄芪15~20g。

②湿浊上泛,脘闷,恶心呕吐,苔厚浊,脉缓滑,加法半夏10g,砂仁3~6g。

③肝气郁结,胁痛明显,急躁易怒,头痛头晕,舌嫩苔薄,脉弦,加白芍15g,郁金10g,或合四逆散同用。

④若肝阴不足,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舌边尖红、苔少,脉弦细或兼数者,照原方用太子参30g,去川萆薢,加旱莲草12g,桑椹子10g,楮实子、菟丝子各10g。

⑤兼血瘀者,必见面色暗滞少华或唇色紫暗,胁痛明显,胁下癥块(肝大质稍硬),舌质紫暗或舌尖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或弦涩者,加丹参15g,茜根9g,或但加土鳖虫6~10g。

⑥若湿郁化热,口干口苦,小便黄,或兼发黄,舌嫩红、苔黄白或厚浊,脉弦数者,可选加金钱草、田基黄、绵茵陈、虎杖、溪黄草各用15~30g,但用其中一二味便可。

慢性肝炎之所以反复发作,原因不一,但治疗不彻底乃重要原因之一。我治此病,即使肝功能检验已正常,仍应继续服药数月至半年,不再反复乃可停药。又应注意者,服上方时,其他一切护肝之中西成药均应停止,以免互相干扰影响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