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分享 | 不懂技术,SQE该如何评审模具方案

 宋洋sy 2019-07-19

最近特忙,一家供应商提供的注塑产品严重变形,虽然还是在项目阶段,存在整改周期,但是其变形量还是远远超过了预期,导致模具的预变形量较大,周期较长,会影响我们总体的项目进度,原来这个零件是Alex负责的,因为问题较大,我就参与一起解决该情况,在忙着确认模具方案、定计划、压缩周期、检具确认、产品确认等等一系列问题之后,我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将这段时间的经历进行总结。

在产品一出模具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它的变形量已经非常大了,通过24小时的冷却后,又增大了他的变形量,这样的变形量我们已经能判定不是通过调整注塑工艺就能解决的了,其后通过梳理发现,在供应商提供的模具方案中,其实已经有该问题存在了,但是我们没有提出来,甚至说我们根本没有评审模具方案。

Alex的理由很简单,模具涉及到的专业性太强,我不懂啊。是啊,又有几个SQE真正谈得上懂模具制造,甚至有几个设计工程师懂模具制造的?反正我们公司是没配置模具工程师的,设计工程师就哪些可以做分型面,哪些可以做拔模角度可以判定外,绝大多数还是要借助供应商的开发能力的。

那这样我们就可以不顾模具方案不管了么?放任供应商自由发挥,直到产品打出来后再紧张的进行弥补工作了么?最后谁来打扫战场,还不是SQE么?所以我们还有理由不去好好评审供应商的模具方案了么?

但是作为外行人员的我们,该如何去评审专业性那么强的模具方案是否适合呢?

在此我总结了一下我是如何评审供应商模具方案的,供大家参考:

●确定分型面符不符合要求,这点可要求技术协助,当然有些图纸上也会具体描述,尤其是内外饰件。

●确认图纸要求材料是否和供应商在方案中的一致,里面涉及缩水、CAE分析等问题。

●确认产品是一出几,如果是一出多模,后面就要确认每一模腔的情况,甚至在出了产品后也要确认每款产品,这是极易造成质量问题的地方。

●查看热流道CAE分析,一般使用Moldflow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塑料粒子在模具中填充、保压、冷却过程,分析产品的变形情况和受热情况。

●就有限元分析结果,确认强高温(红色)是如何解决的,有些高温甚至已经高过了塑料粒子的最高值,会让材料变性,导致材料易脆等功能性问题。●就有限元分析结果中关于变形情况,确认后期如何改进的,如果是调整工艺,请根据相关参数重新进行CAE分析,查看是否满足预期;如果需要做预变形,请将预变形方案制作完成,再进行CAE分析,至少我们要在理论上满足要求。

●确认图纸中的关键尺寸在模具上的成型方案,尤其是易出飞边的地方,确认是如何在模具上保障的,该位置的模具加工工艺是怎么实现的。

●如果后期需要经常设变的地方,需要以镶块形式制作,当然识别这块需要历史经验和一定的技术要求。

以上是我在评审供应商模具时候的主要操作步骤,大家是不是觉得相对较清晰,也较能实际操作,而且不需要太高的专业背景,只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的产品要求,看的懂CAE分析图即可,更多的还是需要供应商的解答,我们SQE不可能熟悉所有行业所有产品,我们需要的是如何用我们掌握的知识提出相对专业的问题,让供应商能够合理有效的来解除你的疑虑,这样才能将双方的问题聚焦,才能以外行人的眼光来评审专业性较强的模具方案。

在下一片文章中我会聊聊如何来验收模具,如果这一步做好的话,后期我们的产品质量就会异常稳定,我们的工作量也会大幅减轻,有问题大家可以在留言区留言,我会就一些问题在下篇文章中进行解答。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