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栗广野鹤 2019-07-20

(一)童年疑问——广东话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记得小时候曾看过一部香港电影叫做《少林黄飞鸿之铁马骝》: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铁马骝」也就是「铁猴子」,在广东话中把「猴子」叫做「马骝」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这个非常奇怪的称呼,曾经让当时我大惑不解:

顾名思义「马骝」应该跟「马」有关,但是「马」和「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外形没有一点相似,可以说是「『猴』 马牛不相及」,无论从哪一方面也联系不上,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那广东话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为这个问题,我甚至问过一些广东人,他们都不知道,我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跟我一样的疑惑?如果有,下面就跟随我的文字,去解开这个谜团!


(二)「排除法」——「马骝」为「古语词」

「语法、语音、词汇」构成语言三要素,在汉语方言中,广东话的发音和词汇最具地域特征,方言学界普遍认为广东话词汇有以下几个来源:

  • 古词语的沿用——古代岭南交通封闭,岭南的汉民和北方汉民交流较少,语言演变相对较为缓慢,所以,广东话中有很多古汉语词汇。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 少数民族同源词——岭南汉民曾经和南方百越杂居,广东话中有很多词汇来自古百越族语言,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 外国语借词——近代以来广东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 特殊的熟语 ——广东话中独有的一些方言词汇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以上资料 【注1】

我们知道广东话词汇的类型,就可以一一进行排除,限定「马骝」来源的范围。

首先,「马骝」基本可以排除是外来词,西方语言英语、法语。。。。中的「猴子」的发音没有一个接近「马骝」。

我查阅文献发现,宋明时代的文献中「猴子」有「马流」的称谓: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注2

最重要的是,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记载是当时的「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

成书于明代的小说《西游记》中观音菩萨菩骂孙悟空是「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马流、赤尻」对举,「赤尻」很显然就是指猴子的红屁股:

《西游记》第十五回:菩萨道: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咛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来谢我活命之恩,反来与我嚷闹。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西游记》白话文是何种汉语方言,尽管有些争议,但吴承恩肯定不是岭南人,《西游记》白话文也不是粤方言。

那么这两个史料说明:

在宋明时代,中国北方有把「猴子」叫做「马流」的叫法,「马骝」和「马流」是同词异形,都是指「猴子」。

那么,也就是说粤语中的「马骝」可以排除是粤方言熟语和岭南少数民族同源词,「马骝(马流)」应该是古汉语词汇。


三、「马骝」的词源考证

甲骨文和金文都没「猴」字,「猴」是一个很晚才出现的字。始见于《说文》小篆。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在「猴」之前,古人是用「夒」字表示「猴子」,

《說文》:「㺅,夒也。从犬矦聲。」

段玉裁注:「蝯靜而猴躁,其性迥殊。」又云:「猱即《說文》之夒字,是二者可相為屬而非一物也。」

《說文》:「夒,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从頁,巳、止、夊,其手足。」

(注意:《说文》释「夒」曰「母猴」即「沐猴」、「獮猴」之音,非指「雌性」。)

「夒」即「猱、獿」的象形初文:

《廣韻》:「猱,猴也。」《集韻》:「本作夒,或作獿、獶、蝚。」

从甲骨文和金文可以看出,「夒」就是象形「一只蹲着的猴子」: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夒」的古今字形演变过程: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注3

学者王小盾《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一文指出:【注4】

「夔」的上古同音读作「mlu」,快读读如「沐」,也即「沐猴」。缓读读如「马骝」,所以,「mlu (马骝)」实际上是上古音的遗留;

同时他认为古代汉藏诸族:汉、藏、羌、彝都有「猴神崇拜」,汉文献中所见的「猴图腾」,正是以「夔」或「mlu」的名义出现的。

甲骨文中「夔」写为「猴形」,有时候也表示殷人先公高祖「夔」,也即「帝喾」,和先公「契」:

趣味考据:广东话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

图引自注5


三 结论

综上可见,广东话中「马骝(马流)」来自古汉语词汇,在宋明文献中也可以见到。

「猴」是非常晚才出现的一个称谓,先秦文献甲骨文中「猴子」用「夒」字表示,也表示商人的先祖。

徐鍇《说文繫傳》:夒,今作猱。

「夒、猱」古今字,「猱」 字从「矛」 得声, 「矛」的中古音泥母豪韵「nau」 , 上古音为「 mlu」,缓读为「马骝(马流)」。快读如「沐猴」之「沐」。

那么,本文的结论就是:广东话中称「猴子」为「马骝」,以及宋明文献中「马流」,正是汉语古音和古称的遗留。

------------------

参考文献:

  1. 詹伯慧 . (2002). 广东粤方言概要 . 暨南大学出版社,页 44—— 51
  2. 罗竹风. (1994).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页17575
  3. 李学勤等(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页485
  4. 王小盾. (1997). 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 中国社会科学(6), 146-167.
  5. 郑子宁(2016),猴子为什么也叫做“马骝”,澎湃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