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论-——郭熙林泉高致的身即山川而取之

 yzsr273 2019-07-20


2012-12-22

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 — ——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很容易被我们简单地解读为近 似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 论, “摹仿” 或者被认为是西方近代美学中的“移情”现象。而这都不符合此命题的内在含 , 义。文章认为 “身即山川而取之”不能等同于西方美学中的“摹仿” 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 论, , “移情” 它是在中国 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孕育的绘画理论,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
“身即山川而取之 ”是北宋山水画家兼画论家 ( 《林泉高致山水训》郭熙( 生卒年不详) 在由其子郭思整理成篇的《林泉 , 学画花的人要 临其上而瞰之 ” 学画竹的人要 “高致集》 中提出的, ① 它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 “取一 枝 竹 ” 观 察, 画 山 水 的 人 则 要“身 即 山 来 学命题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对它的理解似乎过于简 , 川” 这样, , , 花之“四 面 ” 竹 之“真 形 ” 山 川 之“意单化、歪曲化,这个命题很容易被我们认为浅显明 度” , 才能描绘出来。 按此理解 “身即山川而取之 ”白,反映的就是画家亲临自然山水作直接的审美观 讲的就是 画家要对自然山水作直接的审美观照 ” “ ,照然后将 山 水 之 形 摹 写 出 来, 者 认 为 它 讲 的 是 或 “只有作直接的观照,才能发现自然山水的审美形 〔1〕374 〔2〕278 的“移真情实感于山水” “移情”活动。 但笔者认 象” 之 。“身即山川” “即”就为接近、走进之意。为,其实际情况可能远比这复杂。 也就是说,画家要亲自走入自然山水之中,对其作直 接的审美观照, ) 山川之 然后再动笔作画( “取之 ” , 一 “意度”才有可能显现出来。 郭熙的本意是否就是 我们知道,北宋时期的绘画风格,总体上讲,重 如此?写实、重法度,这在院体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熙 诚然, , , 画家要画出花之 四面” 竹之“真形 ” 山 “宁年间( 1068—1077) ,作为图画院艺学的郭熙自然 , 川之“意度 ” 不能不首先亲 临 观 照 自 然 景 物。 因会受到这一时期总体画风的影响。 因此,郭熙针对 , 为 “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 、 真山水之烟岚, ”“ 四山水画创作技巧所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 ”很容 , 时不同 , 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 ” 画家不亲临 ”“易被简单的理解为画家对自然山水的亲临与摹仿的 自然山水,不对其作多角度的观照,是难以把握山水“写实 。《林泉高致集》 ” 中也有这样的叙述: 之形的, , 更谈不上体现山川之“意度” 因此 “身即 。 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 山川而取之 ”的确含有 画 家 亲 自 来 到 自 然 山 水 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竹,因月夜照其 中,作多角度的审美观照,然后,再进行艺术创作。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