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学渊‖听说书的日子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7-20

惠学渊‖听说书的日子


最早听人说书,是在年少懵懂时。

说书人,是邻家的老奶奶、老大娘,是外婆,是外公。他们说的,大多是故事和传说。对小孩子来说,都是听"古经"。

不明白老年人的肚子里怎么那么多的"古经"?多的一如夏夜银河里的繁星!

"古经"中有凡夫俗子,也有江湖奇人;有神仙施法,也有鬼怪横行。小朋友们听的时而欢呼雀跃,时而不敢作声。

很多时候,有的小朋友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

后来,村里来了"鼓儿哼"。

一个小鼓,一副铁板,一个演员,就是整个演出的阵容。

"鼓儿哼",讲究的是边说边唱,题材也丰富多样。虽是用鼻音做尾声,但好的说唱者必须得吐字分明。

其开场常常是几句顺口溜,倒也生动机灵。

第一天,战鼓敲,铁板愣,各位乡亲你仔细听(鼓声);

第二天,战鼓打,铁板悠,今天我来说一说龙潭沟(鼓声);

第三天,战鼓咚,铁板叮,咱们今天来表一表姜太公(鼓声);

……

那时候农村没有通电,昏弱的煤油灯光下,看不清演员的模样,可他们的举手投足间,是对表演的陶醉和钟情。

毕竟是民间艺人,语言上多有土话和俚语,甚至发音上也往往让人忍俊不禁:"上次说了个小罗成,今天来说一说穆乖英(穆桂英)……"

"鼓儿哼"和当时的露天电影一样,打破了农村夜晚的沉闷,充实了农村人的夜生活,也使人们体味到艺术的生动。

随着收音机的兴起,评书又走进了千家万户。《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小八义》、《隋唐演义》、《大明英烈传》、《水浒传》等一部部脍炙人口的长篇评书纷纷登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艺术家: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

单田芳的特质沙哑,田连元的风趣幽默,袁阔成的大气古朴,刘兰芳的气贯长虹!

大师们的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让多少人听的如痴如醉,如梦如醒!

听《岳飞传》,我几乎是每天听两遍,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当时是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一套中午播出,晚上二套重播);感动我的不仅仅是岳飞岳家军,还有梁红玉韩世忠,更有那段"王佐断臂,巧收陆文龙";

听《杨家将》,对那个潘仁美,我心里的恨啊,犹如听到了秦桧,听到了风波亭,牙根嘎嘣嘎嘣;

听《三国演义》,因为吃住在校,听的就断断续续了;但灿若群星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都是那么栩栩如生;

听《水浒传》时,电视普及了,还是在电视上看到田连元大师的表演。也是从那时候才知道,大师们不是在朗诵评书,而是在表演评书!——说一段评书,大师们原来不只是动口,还要调动全身的力气,以求渲染最好的语境!

最悲催,印象最深刻的是,没能听完单田芳大师的《大明英烈传》!当时我五年级,在老家五华里之外的镇上的学校上。清楚记得,新建的襄樊人民广播电台试播不久,安排中午12:30播出《大明英烈传》。这样安排本来挺好的。因为我12点放学,走快一点,12:30刚好到家。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节目播出时间调整到12:15,这样我的时间就不够用了。为了尽可能多听一句,每次放学,我连钢笔都来不及合上,就往家飞奔!偏偏有一次,父亲让我从街上捎点东西回来,可我心里只想着快点回家,竟把捎东西的事忘得一干二净!那次要我捎的东西可能是急用,父亲一怒之下,勒令我以后不能再听评书了!我那天泪水涟涟,但也悔意深深!此前,父亲是很支持我听评书的,不许我再听,可能是觉得我太过痴迷而影响学习吧?!畏于父亲的严厉,我的《大明英烈传》就成了一个长久的遗憾!但也是那一年,我的一次出色的表现,为我赢得了一个"小刘兰芳"的美名!

那时候,中午在家听一遍《大明英烈传》,凭着年少良好的记忆力,午饭后到学校,给围过来的小伙伴们再"重播"一遍!可后来被禁听了,也就"停播"了!这一天,语文学到了《景阳冈》。敬爱的孙芝兰老师,那天怎么会鬼使神差地让我站起来朗诵课文。也许是被压抑了太久,一向在公众场合十分怯生的我,那天竟莫名其妙地用评书的语气,把课文一气呵成!当我读到最后:"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语气落处,掌声响起。我则坐在那儿,小脸红了又红!

以后学业的紧张,工作的繁忙,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可以接触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听书的机会越来越少。但不管生活怎么变化,那些邻家老奶,那些民间艺人,还有那些老一辈评书表演大师们,已经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因为听书,我知道了什么叫忠奸,什么叫善恶,什么叫仁义,什么叫无良。也知道了什么叫五味杂陈,什么叫多样人生。

列位看官请注意,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听热闹,别只顾着听热闹了,却忽略了说书人常用的一个家伙三——惊堂木!这家伙,在官府,是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对象,惊堂木一响,犯人两腿就飕飕发凉!在说书,常常用这玩意儿提示准备开讲或者够一段落,或者说到关键点,生怕听书人注意力不够集中——画龙必须点睛,说书要的是一乍一惊!在咱普通人,要经常用这惊堂木给自己一个警醒:人生不易,时时保重!

图网络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