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浚县古庙会社火主要种类、表演形式及故事内涵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7-20

(文:马金章 张富民‖编辑:今日浚县)

 踩高跷 

高跷表演的形式主要有: 探海、提篮、背剑、抱月、蹿桌、扑蝶、捕鱼、单双叉、叠罗汉、牵象、赶驴等。

以前,高跷表演一般有一位拉弦子的伴奏。打开场以后,拉弦子的坐在中间,跟会的人四边围着,所有的高跷队员绕场子边扭边唱,往往满场回应,赢来阵阵喝彩,这叫满场热。他们唱的都是现在即将失传的民间小调,其曲调非常纯朴和优美,最有名的曲调有《尼姑思凡》《放风筝》、《孟姜女寻夫》《吹金扇》等。
         如《放风筝》里的第一段:三月里来呀寸草生,桃花哟杏花满园红,柳条又发青,嗨嗨哟哩柳条又发青。春暖花开呀天晴朗,我和姐姐去踏青,捎带放风筝……

 扭秧歌 

         秧歌本是南方插秧季节劳动时的小调,移植到中原浚县后,成了边行边舞边唱的综合性社火形式之一。秧歌表演以文为主,传统的秧歌一般队前有两个穿黄马褂的领队者,头戴红缨凉帽,手持马鞭,其后依次是打棒壮士,青蛇、白蛇、许仙、打腰鼓的、苏三起解、双玉私访、穆桂英、梁山伯、祝英台等戏剧人物,另有一个小丑“打岔人”,队尾是打伞人。队伍行进时,以小铜锣和边鼓伴奏。近几年简便为队前一人,以吹哨为节奏,边扭边行。

         浚县秧歌具有舞唱结合的独特风格。表演者扎场演出时,打伞人站中间,领头者率众打圆场,边舞边走,停下来后,打伞人唱伞帽小曲:秧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要想听俺把歌唱,哎——XX你下场唱起来。点到谁的名字,谁就演唱一段,一般是二人对唱,唱完,打岔人(头戴红缨帽,翻穿皮祆,丑角脸谱,手拿鹅毛扇)出场说打岔曲,顺口溜,逗人发笑。

浚县县城东街的秧歌有名。秧歌的歌曲有100多首。20世纪90年代后,秧歌表演只有行走和扎场,已经没有了唱曲内容,仅仅在哨声的指挥下走一些花步。

 舞狮子 

狮子是正月庙会传统的社火形式之一,参与者较多,狮子后边一般都跟有武术队。狮子的数量以双数居多,或4只或6只或8只,有的大狮子后边还跟有一对小狮子。舞狮子由两人配合表演,一人做狮子头,一人做狮子身,领狮人着武士装,穿短衣,扎青巾,手拿绣球,引领狮子打斗抢球。

一声呼哨,舞狮开始,狮子或张牙舞爪,或温顺乖巧,行进中伴以战鼓、铙钹等大型打击乐,另有几支尖子号,不停地吹奏,烘托气氛,有的还配以火轮、流星,更显其激烈壮观。舞狮子扎场表演主要有滚翻、狮子滚绣球、扑食、抖鬃、 梳毛、蹿桌、蹿火圈、直立、倒立、追逐、爬行等。舞狮后,进行武术表演。

 跑旱船 


         
旱船也叫花船,社火表演叫跑旱船。早在隋场帝时代,浚县东有黄河,西有大运河(卫河),水上交通便利,船来船往帆如云。黄河与卫河岸边成长着一代又一代的船公。黄河改道了,卫河停航运了,船没有了,只有从社火“跑旱船”中看到当年的影子。竹竿绑扎的布船,用绳挎在演员肩上,外穿彩衣遮掩,船上有桃花船门,演员多是女角或男扮女装,船上置衣裙和假足,以示坐船,另有一艄公在旁边划桨。

一队3条花船,前有推车的男子,后有手端莲花灯的女子,其角色大多取自民间故事。如《赵区胤千里送京娘》《陈妙常赶船》《白蛇大闹金山寺》等。演出时作行船动作,急则如顺流而下,缓则似逆水而上。舞蹈动作有穿花门、苍龙摆尾、转陀螺、蜻蜓戏水等。端莲花灯的演员双手持灯,高低仰俯,踩秧歌步行进,好似划船采莲。

 骑竹马 

竹马是社火玩会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浚县东后街的竹马表演很好看。竹马是用竹篾扎做马形,外表糊纸数层,打成硬壳,有用平绒布和人造毛制作外表的,彩绘着色,马头装饰铃铛、璎珞,马身下用白布作围裙,画马腿作奔驰状。演员用绳子将马挎于腰间,装束成各种角色,有瓦岗军英雄、穆桂英、花木兰等。

表演时先跑圆场,随后有“苍龙摆尾”“挖门”“穿花门”“走马穿花”“雁摆翅”“日月穿梭”等花样,其中有驱马奔跑的快步,有按辔徐行的缓步,有冲锋陷阵的驰骋,有越野窜涧的跳跃。演员前后配合,形成阵容,马铃丁当,人影绰约,另有战鼓、四大扇等打击乐伴奏,声势夺人。

 玩龙灯 

龙灯由头、身、尾组成。龙身为一布制长袋,以竹篾支撑,龙头龙尾以竹篾绑扎造型,有红色的火龙,有青色的苍龙,有的黄色的金龙。龙体长10米有余,龙腹内安装直流电灯泡,腹部固定木棒干,十几个人每人手持一棒,相互配合。

一般正月庙会社火表演时两条龙同时入场,表演时先跑满场,然后,作“蛟龙探海”“游龙在天”“滚龙盘柱”“ 苍龙摆尾”“二龙嬉戏”“窜火海”“蹿桌”“金龙戏珠”“飞龙探宝”等动作。

 抬阁与背阁 

抬阁是由数人合抬一木架,架上有化装成戏剧人物的表演者。背阁是由着黄色武士服、头扎黄色武士巾的青壮年背上捆铁制背架,高约2米,架顶固定有儿童演员,装扮成杨宗保、秦琼、罗成、穆桂英等英雄形象,也有孙悟空吊秋千等。虽然都是固定在坐托上,但外观看来,有站枪、站花、站刀尖等,武士走动扭摆,架上的演员也随之摆动。

背阁不仅历史久远,形式独特,而且需要较高的技艺。成年人的肩上,背着一个化了妆的小孩,有时表演的时间长了,孩子就在上面睡着了。看热闹的便笑那个背阁汉子背了个“瞌睡虫”。因背阁表演难度大,对演员要求高。在浚县一带,北街村演这类节目首屈一指,少说也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抬老四  

        抬老四是由两人抬一根四五米长的粗木杠,中间坐一清代地方官员打扮的丑角。他头戴红缨帽,名叫“老四”。走动时木杠起伏,“老四”在杠上做各种滑稽动作,抬者不时与老四对话:“老四喝茶不喝茶?”“不喝茶不喝茶,拿起粪叉剔剔牙!”“老四喝酒不喝酒?”“不喝酒不喝酒,拿到银钱你就走!”“老四吸烟不吸烟?”“不吸烟不吸烟,抓到银钱就窜圈。”这项社火表演意在嘲讽那些敲诈百姓、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很逗人开心。

 大头乖乖 

         大头乖乖一般是两个人头戴大头面具,一个为和尚,一个为美女,边走边做出花样动作,以吸引观众。有的配二鬼摔跤、马葫芦换亲、西游记人物等。大头乖乖形象的来源有传说是来自“目莲僧救母”,南山街李顺波先生讲的是“大头和尚与刘二翠”。说是从前有位得道高僧,不问七情六欲,不管世俗凡仪,只一门心思念经唱佛。有一天,寺里来了一群人,是县太爷领着眷属到寺里降香。老方丈没出来,只有几个小和尚迎接县太爷,县太爷嫌对他不尊重,就问:“老方丈为什么不出来接我?”小和尚回答说:“老方丈是修炼成的高僧,不轻易见人,别说是县太爷您,就是五品、四品的大人来了,他也不会出来接待。”县令一听很恼火,马上打道回府。

         他要试试老方丈是不是真的修炼得脱离了尘俗,就从家中的侍女中挑了个最漂亮、又懂风情的丫头刘二翠去寺里调戏大和尚方丈,看他动不动心。结果刘二翠使尽了招数,也没打动方丈。这出社火就取自这一故事。所以,表演时,女大头用手绢拂弄和尚的脸,用手摸和尚的头,用嘴亲和尚的耳朵,和尚推她挡她不理她。

张公背张婆

     演员为一男一女,打扮成两位纯朴善良的老人,穿插行进在社火玩会中。老汉手拿烟袋,老太太紧随其后,作各种亲呢表演。这两位人物来源于当地的一个传说:《地陷临河城》。传说浚县城东北20公里处黄河边有座临河城,当年水淹临河城前,有一位仙人化装成卖油翁,在临河城卖油。每次卖出的油都多那么一两二两,凡是买油的人,觉得占了便宜,都不做声,唯有张公老汉买了油到家一过秤,多了2两,老伴让他去退还给卖油翁。卖油翁认为这老两口是实在人,要救他们出临河城,就告诉他们:难快来了,啥时见庙门前石狮子眼里出血,就赶快往城外跑。”

         张老汉把这消息告诉给别人,别人以为他脑子有病,还嘲笑他。有天夜里,有个无赖专门用猪血抹红了庙前石狮子的眼,天亮后,张老汉从庙前经过,看见狮子眼红了,以为是出了血,就赶快回家叫老伴出城,还边跑边喊,叫乡亲们赶快出城,大难就要来了。别人都笑他疯了,老伴也不愿离开家,无奈之下,张老汉背起老伴就往城外跑。他们刚跑出城,只听山崩地裂一声响,身后的城不见了,只有一片汪洋,诚实的人得救了。为了教育世人,就把张公背张婆演进了社火里。

  其他  

除以上介绍的社火种类外,正月庙会上表演的还有蹦杆跷、抬花轿、顶灯、打花棍、腰鼓、二鬼摔跤等,近几年又增加了太极扇、盘鼓等内容。参加社火表演的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四五岁的儿童。

有些老人表演气功,平躺在地上将石条放在肚子上,让人用大油锤砸,石条断裂,人却毫发无损。至于三层人叠起的高跷,太师椅上高空翻滚的狮子,真刀、真枪,真拼实打的软硬功夫,让前来观看的人眼花缭乱。


也有些儿童在背阁上,因为早晨四点就与大人一块起床、化妆,表演时又是游街走,时间太长,没等上浮丘山,孩子就哭闹着要吃东西、所以,中途就得卸下来“加加油”。但不管多么累多么疲乏都要积极参与,而且一参加最少得连续3年,这是锻炼,也是精神寄托。

往往一个村出社火,全村家家都有人跟会,或者打旗举幡,或者推车打鼓,或者干脆两手空空跟着会走,要的就是这个人气和精神。本村社火前一般挑个橫幅“XX村火神圣会”或者“XX村同乐会”等。

与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社火相比较,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会不再有单位邀请到门前表演了,玩会内容也没有了拉弦唱曲。过去正月十六从浮丘山朝顶后下山,一般是下午2点,吃过饭后还要到有邀请的机关和村庄扎场表演,直至深夜才结束。现在下山后一卸装就算结束了。


决胜中考的1小时金牌课

听完《中考作文临阵超常发挥利器,胜过学生自己琢磨多年,对作文会有颠覆性的认识和快速跃升!(本讲座适合初二以上学生学习) 

  师:马金真:作家、作文教育专家。(详情百度马金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