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蘑菇成就大产业/聊城莘县模式/

 榆杨 2019-07-20

小蘑菇成就大产业     2018.11.28

“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仅为5.7万吨,到2017年产量接近4000万吨。改革开放40年来,(食用菌产量)实现了700倍增长,没有任何一种农作物有这样的增长速度。中国食用菌40年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奇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李玉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蘑菇节暨第九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和产品大会联合产业展览上发出这样的惊叹。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食用菌产业是伴随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如今已成为中国仅次于粮、油、果、蔬的第五大农作物,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一颗小小的蘑菇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蜕变。

从家庭作坊到“百菌争艳”

20世纪初,我国食用菌产业主要是农民家庭式的小生产,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利润少。农民种菇一般不将用工计入成本,他们种菇所谓“赚钱”,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收回自己应得的工钱而已。与荷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差甚远。

中国内陆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9条大型的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线,但由于技术、市场和管理等问题,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条件的成熟,国内再次掀起了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木腐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投资热潮。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引进设备和自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获得了成功。自此,我国食用菌产业迎来高速发展,并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国。

作为中国食药用菌研究领域唯一的院士,李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他眼中,一颗小蘑菇有着实现我国农作废弃物资源循环的大能量。它能利用秸秆中的废弃物长成食物,减少动植物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其生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是支撑我国食物安全的生力军,可谓“一箭三雕”。

正是基于此,小蘑菇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各地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兵器,工厂化生产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同造就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用菌产量实现700倍增长的瞩目成就。

据海关统计,2017年中国共出口各类食(药)用菌产品63.08万吨(干鲜混计),货值38.4亿美元,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09%和19.38%,近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和7%。我国境内栽培品种达70多种,形成了大宗品种稳步发展、珍稀菇类较快发展、药用菌类异军突起的“百菌争艳”局面。

“把好东西留在国内”

食用菌产业的另一个明显变化是从出口转内销。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食用菌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

曾经以出口蘑菇罐头为主的裕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齐延全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尤其是双孢菇,过去中国人很少吃,除了当时国人的消费水平较低外,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1999年之前,中国人双孢蘑菇消费量非常少;2000年后,随着消费需求模式的改变,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提高,双孢蘑菇从以前的单一餐饮渠道消费逐渐扩大到居民家庭消费,消费量越来越大,这种趋势未来将继续增长。”

这种变化让与中国食用菌交情颇深的国际著名双孢蘑菇营销专家、荷兰双孢蘑菇深加工企业Scelta公司总裁简·克尔肯也感同身受。1984年,克尔肯第一次来到中国,与中国的食用菌企业开始了贸易往来,那时候他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几乎看不到这种西方人习以为常的食物。直到2005年,他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市场已经发生变化,也让他看到蘑菇销售有了崭新的前景,于是他下决心要更了解中国的市场和消费者。

2008年,Scelta利用提鲜技术研发了食用菌浓缩物和粉末来替代味精。2014年起,公司又成功提取双孢菇蘑菇中的天然维生素D,将它与汉堡结合,并应用到许多烹饪菜品中,满足了人们健康饮食的需求。

中国13多亿人的庞大消费市场让如裕灌一样曾经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调头“回国”。“过去我们总是把好东西出口到国外,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好东西自己都不够吃,所以我们把重心放回了国内。是到了我们对国民健康做点什么的时候了。”齐延全说,抱着这样的理念,裕灌正以品牌建设为目标,多渠道布局,以大客户和农批为主,同时涉及商超、餐饮,也开始尝试探索新零售等渠道,大力拓展内销市场。

中国食用菌产业正处在蝶变的重要关头,更多企业转型升级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食用菌企业创新驱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与这个伟大的时代携手一路前行,创造更多奇迹。

 

聊城莘县蘑菇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大料场+小菇房 模式渐被认可  

2018.2.23  作者: 侯晓


   宋益胜介绍,采用可控式空调菇棚,让原本只能在高温状态下生长的草菇,冬天也可种植。

  周年化高效节能出菇棚大大提高了蘑菇的年产量。

   莘县富邦菌业作为聊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始寻求由生产型到服务型的转变,不仅种植蘑菇,还可以为农民朋友提供物料、技术等支持。

 在莘县,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靠种蘑菇致富。 大众网记者 侯晓 实习记者 郭淋淋

  聊城莘县作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之乡,特色农产品众多,蘑菇绝对值得一书。莘县蘑菇种植历史悠久,而且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栽培基地之一,更是国家生态示范区。莘县先后被评为“中国双孢菇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商品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数据:

  全县栽培面积650万平方米 年总产量13万吨

  多年来,莘县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振兴莘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培植龙头企业,完善市场体系,全县形成了在全县形成了以双孢菇、草菇为主导,鸡腿菇、姬菇、金针菇、黑木耳等多品种协调发展的局面。

  从发展壮大本地特色出发,通过合理布局南北两大基地的产业布局,莘县目前已形成南部乡镇以徐庄、朝城、张寨、王庄集、观城、大张、古云、妹冢等乡镇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北部以县城为中心,东鲁街道、莘州街道、莘亭街道、燕塔街道、十八里铺、张鲁等乡镇以草菇、鸡腿菇、杏鲍菇等品种的珍稀食用菌产业基地。

  南北两大食用菌基地的协调发展,不仅推动了种植规模的扩大,而且有效推进县域品牌的树立。目前,莘县已成为江北最大的双孢菇、草菇、鸡腿菇生产基地,并被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列为长江以北唯一的草菇、双孢菇区域试验点,并成为全国闻名的食用菌生产及销售集散地。

  日前,大众网记者从莘县食用菌管理办公室获悉到这样一组数据。根据统计,截止2017年12月底,莘县全县双孢菇、草菇等栽培面积已达到650万平方米,鸡腿菇、平菇投料8000万斤,姬菇、金针菇、黑木耳投料5000万斤,鲜菇总产量可达13万吨,总产值已突破5亿元。

  典型:

  走出去引进来 科学种植铺就致富路

  莘县作为食用菌大县,近年来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种植能手和示范企业,莘县富邦菌业有限公司及总经理宋益胜值得一提。2002年,宋益胜毕业于菏泽农学院,两年政府机关工作经历后,宋益胜拾起老本行,毅然投身到莘县食用菌种植大军中。当时,宋益胜只有26岁。

  对莘县蘑菇的种植现状,科班出身的宋益胜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宋益胜注意到,尽管莘县蘑菇种植历史由来已久,群众基础也比较广泛,但和南方相对成熟的食用菌栽培发达地区相比,培育技术和配套设施都明显落后,产量和质量更是有天壤之别。

  2004年,宋益胜打开眼界,自费远去福建省漳州市考察学习,经过不断走访打听,结识了当地一位对蘑菇种植颇有研究的老师傅,并花费重金将其邀请到莘县老家,给帮忙出谋划策。2005年,在老师傅的指点下,宋益胜从银行贷款20余万元在朝城建起两座蘑菇大棚。

  这便是宋益胜创业的开端。和其他种植户不同,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视野,宋益胜坚持高起点,主动摒弃传统落后的栽培模式,选择主动走出去,先后到荷兰、西班牙等世界先进蘑菇生产国淘金,率先将二次发酵技术引进莘县。进而,又引进了层架式栽培技术。

  仅此两项技术便让莘县蘑菇实现了质的转变和量的提升。宋益胜说,过去每平方米种植面积可出10公斤蘑菇,采用了二次发酵和层架式栽培技术,产量可提升至15公斤。2009年,宋益胜重返西班牙,又引进周年化栽培模式,传统的简易菇房摇身一变,升级为可控式空调菇房。

  “简单来讲,过去一年只能出一茬,现在一年能连续出四茬。过去只有在夏天才能种植的草菇,现在冬天就可以种。成本虽然增加了,但最终收益绝对提升了。”宋益胜说。目前,莘县富邦菌业现有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年交易总量6000吨。

  模式:

  企业带动散户 “大料场+小菇房”模式渐被认可

  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莘县富邦菌业在悄悄的谋求转型,过去是单纯的种蘑菇,现在转而做服务。比如,向公司和农户推广新型棚,提供技术服务和物料供应,这种模式不局限县域内的公司加农户,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全国大文章。

  作为致富带头人,宋益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定期对周边菇农进行全方位技术义务指导,坚持每年举办百余次义务培训。宋益胜说,下一步他计划建设农民创业园,新增100座新型空调菇房,让没有足够财力建棚的农民,可通过租赁菇房实现致富,将农户的风险降到最低。

  在莘县食用菌栽培领域,富邦菌业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实际上,在莘县,类似的带头企业还有不少,包括大山合、双丰、奥瑞等。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以大山合、富邦、双丰为代表的双孢菇隧道料场以奥瑞为代表的菌包场逐渐被农户认可。

  简单来说,企业提供物料和技术,农户种植蘑菇,即“公司作料+农户出菇”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分工合作,提高了食用菌生产的产质量水平,大幅减低了用工量和劳动强度,有效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企业在壮大的同时,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

  此外,莘县食用菌栽培模式也有了新发展。比如,莘县华盛绿能有限公司在光伏棚内种植香菇、平菇、双孢菇的基础上,2017年成功在双膜双网光伏棚内规模栽培秀珍菇及在温控光伏棚内周年生产黑皮鸡枞,为莘县乃至全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还有,2017年,莘县奥瑞蕈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创新,奇思妙想,在十八里铺镇的闲置鸡棚内试种黄金针菇、灵芝、毛木耳等都获得优质高产,完全可以替代专用菇房,为莘县闲置鸡棚鸭舍寻得一条新路,不少农户纷纷效仿。

  规划:

  将建五处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园区

  稳定双孢菇、草菇等面积,发展姬菇、鸡腿菇、毛木耳等新品种,推进标准化食用菌基地建设,壮大山东奥瑞、莘县富邦、聊城大山合、莘县华盛绿能光伏食用菌等食用菌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县双孢菇、草菇等面积稳定在600万平方米,其他珍稀菇200万平方米,全县总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鲜菇总产16万吨,总产值力争突破10亿元。

  这是莘县食用菌今后一个时期的整体工作思路。此外,莘县还将建设完善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5处,全县形成5大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园区:以朝城为中心的周年化双孢菇生产园区、以王奉为中心的林下食用菌生产园区、以莘亭为中心的珍稀菇生产园区、以俎店为中心的菌菜轮作生产园区、以王庄集为中心的光伏食用菌生产园区。

  今后,莘县将协助富邦菌业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干好三件事。一是在燕五路东齐南路北建设一处占地30亩的蘑菇交易市场,将西街交易市场的部分客户迁过来;二是在富邦菌业料场北边还有200亩地,公司将与镇政府结合,利用扶贫资金,再建100个季节性菇棚,然后由富邦菌业将这些菇棚承租给贫困户,进行统一管理;三是与省市农科院合作,开展食用菌新模式、新品种试验,富邦菌业准备拿10个周年化菇房作为试验棚。

  继续对菇农进行技术培训,争取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市农科院等科研推广部门支持,举办一次大型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种菇水平,让更多老百姓从中受益。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协助莘县德瑞、富邦、鸿扬、大山合等食用菌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申报农业科研项目,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