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能相信,王安石学问之深,到了连苏轼都钦佩的地步

 江山携手 2019-07-20

王安石

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作为政治人物, 其历史贡献就是“王安石变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千百年来评价不一,莫衷一是。

总体来说,在其变法的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王安石作为文学家来说,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无论在诗、文、词几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但是今天我们不评价他的这些历史成就,就从微观上看看他的独特性格,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趣事,来挖一挖。

至于看后如何评价,请读者自己去下判断好了。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之所以在文学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和自己的勤奋努力所分不开的。

年轻的时候,王安石落拓不羁,生活非常的随意,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经常是穿着肮脏的衣服,须发纷乱,仪表邋遢。

苏轼的父亲苏洵,曾这样描述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这一次王安石无意中贡献了一个成语叫“囚首丧面”。

韩琦任扬州知府时,王安石为签判,成了韩琦的幕僚。

那韩琦在弱冠之年参加科举考试,就名列探花,也是文采飞扬之人,所以很专注于做学问,同时也青睐有真才实学的才子。

苏洵

宋朝是文人的天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生活在宋朝的文人真是太幸福了。

首先,他们没有政治风险。有了太祖遗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了,可以针砭时事了,多自由的环境,这是哪个朝代都不曾有的好事呀!

其实,生活待遇好。宋朝官员的俸禄都是很优厚的。拿着那么多的工资,畅所欲言的工作着,那每天还不唱着过日子。

李师师

但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怪,在主人看来这么随意潇洒的人生,有人却偏偏享受不了,就愿意做书虫,你说气人不气人。

王安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习惯了清教徒的生活,一生除了夫人之外,再没有另娶一房,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你说他那方面有问题把,他还有子女;你说他那方面正常吧,那为何不沾这些东西呢?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了。

不光是这样,连妻子给他找的小妾,都给退掉了。

公元1063春天,王安石官居知制诰,这是一个替皇帝起草诏令的官职,那是十分重要的职务,所以俸禄增加很多。

自己俸禄增加了,于是便把老母亲和妻子儿女接到东京来。家里人一来,顿时增添了许多人气。

王安石

一天,王安石下朝回家,进入内室,不禁愣住了。

夫人吴氏不在,床边上却坐着一位二十岁的妙龄女子。

只见那女子高绾发髻,上插孔雀碧玉簪,身穿锦绣华服,淡妆细抹,颇有姿色。此时看到王安石进屋了,便羞答答起来给王安石道个万福。

“你是什么人?为何在这里?”看到生人在自己房间,王安石奇怪的问道。

那女子幽幽的答道:“是夫人让妾来的,夫人吩咐我来服侍大人。”

这可奇了,夫人如何会做这样的事情,主动把美妾送到自己身边?王安石不相信,继续追问。

于是那女子把经过全部诉说了。

小妾

原来,那女子是一个武官的妻子。丈夫在一次押送军用物资时在河里翻了船,造成重大损失,如能交上九十万罚款,人可以释放,否则就判刑。

女子万般无奈,只好自卖自身,要价就是九十万,结果被人领进这个不太宽敞却很幽静的宅院。

她看出这是大户人家,女主人告诉她,说是给她丈夫买的妾,吩咐她要好好服侍官人。又说官人是个难找的好人,不会亏待她。

听完女子的哭诉,王安石劝慰道:“你不要难过,也不必给我当什么妾。你马上可以回家,去跟你的丈夫团圆。”

“那钱呢?钱怎么办?我们家哪有那么多钱还给大人啊!”那女子十分疑惑地反问。

“钱就算是我赐给你们的,不用你还了。”

听了官人的话以后,那位女子露出惊愕的神色,连连说道:“真的吗?是真的吗?”

王安石把话又重复一遍,那女子才相信,千恩万谢,回家去与丈夫团圆。

苏轼和王安石

王安石把那女子打发走后,叫过夫人,询问为何要这样做。

原来夫人进京后,见京师里的富户都有几房妻室,朝廷官员更不用说,几乎没有不纳妾的。

尤其是有一定品级一定地位的官员,如果没有一两个妾,人们就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你,或认为这个官员过于惧内,家中一定有个母夜叉。

王安石已经是五品高官,早有纳妾的资格。夫人见丈夫终日忙于公务,很是劳累,可能是没有功夫顾及于此,就私自做主,派人到外面去给丈夫买了一妾。

听了夫人的叙述,王安石才知道了她心中所想,于是正言说道:"都是为名声所累呀!"

除了这方面的自律,在做学问上那更是自律,自律的有些苛刻,所以才有了很深的学问很深。

五犬花

王安石的学问深厚到何等地步呢?这方面大才子苏轼深有体会。

苏轼号称全才,诗词书画各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但谁能猜想得到,他在王安石面前还崴过脚呢。

相传王安石一日吟了二句诗:“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

写完以后就放到了公案上。

恰巧苏东坡来拜见,看王公不在,案几上有这两句诗,看完以后不禁抚掌大笑说:“哪有这么大的花心能卧下五条狗呢?”

于是提笔将诗句改成“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荫”。

后来,苏东坡因与当朝权贵政见不合,被贬到海南岛的儋州。

一次他到海边游玩,见到一种灌木,花呈淡紫色,花心处恰似五条小狗悠然安卧,他大吃一惊,急问当地人,才知道这种灌木就叫“五狗花”。

苏东坡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学识不足,不识五狗花,改错了诗,心中懊悔不及。

由衷的叹到:“荆公见识之广,子瞻自愧不如呀!”

参考资料:

《辨奸论》宋·苏洵

《邵氏闻见录》宋·邵博

《宋史》元·脱脱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