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拗 | 司马光为什么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云锦居士 2019-07-20

《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这首《客中初夏》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描写的是诗人在洛阳初夏所见到的景色,然而,如果单纯的把它作为一首纯粹的写景诗来解读,那就未免和诗意所要表达的深意就隔了一层。

执拗 | 司马光为什么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影视剧照

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是: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未成而自请贬到洛阳任职。诗人用飞扬的柳絮表达了对那些人云亦云,随便附和之人的不屑,用向日葵来表明自己爱国忠君的坚定意志。那么司马光为什么要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呢?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缘由。

要想解开这其中的缘由那是和司马光的性格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啦。我们先来看一下司马光,此处我们就不再录入小学课本中已经学过的砸缸的故事了。

史载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字君实,号迂叟,今天的山西夏县人。为人天资聪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虽然聪慧,但仍然用警枕时刻提醒自己要勤奋读书和工作。

公元1038年,二十岁的他通过了科举考试,开始步入了公务员行列。宋英宗在位前后任谏议大夫,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

公元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知永兴军。次年,又自请任西京御史台,长居洛阳达十五年之久,在此期间呕心沥血于《资治通鉴》的编撰。宋哲宗即位后,调回朝中任职。

公元1085年,升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除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死后“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灵柩送往夏县时,“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家家挂象,饭食必祝”

执拗 | 司马光为什么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砸缸图

时评其为人忠君爱国、刚正不阿,清廉仁厚、不卑不亢、秉持道义。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受人景仰。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赞誉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

然而,数年后,便从神坛跌落,谥号被一贬再贬。更有人视其为大奸臣,这个评价的反转不可谓不大也。那么前后不过十数年对于司马光的评价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其实这一切还是因为他所反对的变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定性吧。

那么王安石等人为什么一定要变法改革,他们所主张的变法又是怎样的呢?

原来自大宋建国以来,为了削弱官员的权利,很多官职都是一职多官,这无疑就增加了公务员的数量。同时由于大兴科举、又采用世袭承荫等政策,这就导致了机构更加的庞大和臃肿。

当时大宋的外患主要来自于北方民族,因而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实行“养兵”之策无可厚非,然而由于朝廷又害怕武将专权(学他老祖宗那一套),便实行“更戍法”,也就是军官经常调动,导致了兵将之间没有任何紧密的感情可言,虽然养兵多多,军费开支增加,但战斗力却非常弱。

与此同时政府又大兴土木,地主、财团疯狂兼并土地,税收来源不断减少,致使原本就拮据的财政变得更加入不敷出。

多中原因的累加,时间一久最终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公元1069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时任宰相的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改革新政。

执拗 | 司马光为什么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画像

从改革原因和初衷来说,这个变法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司马光等人为什么会强烈反对呢?

其实,在改革的初期,司马光等人是支持改革的。但变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理论上原本对国家和人民带来双赢的政策在执行时,地方上的一些官员就做的变味了,同时也动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由此受到了强大的阻力。

比如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这样既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又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员采用了强制农民借贷;变着名目的增加利息,这就无形中反而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再比如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就是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的制度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差役,不愿服的可以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目的是为了让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有充足的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

此法无疑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可在具体的实施当中呢,一些地方豪强勾结官府,把差役承包,这就导致了一些贫苦的农民原本可以通过服差役减轻负担的,结果反而是增加了开支。

诸如此类实施过程中变了味的还有很多,时间一长导致了朝廷大批保守派的反对,人民更是苦不堪言,强烈抵制。以至于在变革失败,王安石被罢相返乡回老家的途中,亲历了让他痛心的一幕幕。因他对改革变法的执拗,农民把家中所养的猪唤作“拗相公”以表达对王安石变法的唾骂。

行文至此,这个司马光和王安石,哪一个是好人,哪一个是坏人的定性就要来了。我们一贯的评价应该会说王安石诗坏人,司马光是好人。

执拗 | 司马光为什么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塑像

其实对他们二人简单的用好坏来评判是不正确的,可以说他们都是绝对的君子,为官不贪,忠君爱国,都是一心为国为民。他们二人的不合只是政治观点上的不同,绝对不是为了一己私利。

虽然他们俩在政治上斗得不可开交,王安石依然赞叹司马光道:“司马君实,君子人也!”一个令政敌都叹为君子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小人!同样,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是“介甫无它,唯执拗耳”

简略的说,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守旧派,王安石是改革派。王安石主要是围绕着当时财政、军事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激进的方式对经济、军事等进行全面的改革。

司马光反对的并不是王安石变法的本意,而是反对他激进的改革方式。司马光认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于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之内,即使改革,也首先要保证稳妥,因为“大坏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

所有这些,都必须循序渐进,稳妥进行,而不可能立竿见影,不然会发生好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青苗法,他认为这样一来必然会给地方官吏带来更大的腐败空间,他们会借机不断提高贷款利息,从而进一步加重农民的负担,而且后来的好多事实也已证明,从结果来说,司马光的政治智慧无疑更老练一些。

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也是不能一味抹杀的,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执拗 | 司马光为什么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画像

而司马光之所以在死后不久,谥号被贬,世人对其评价多变,主要是在其任宰相后,新法尽废,全盘否定,原本已经有成效的变法也禁止实行,这未免是矫枉过正。

从历史的发展结果来看,他们新旧两党之间从最初改革方式的斗争,发展到后来不问对错只问立场的党争,给原本贫弱的国家带来了非常大的伤害,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变法改革,只有商鞅变法最终是成功的,实现了秦国的强大,然而变革者商鞅本人最终却难逃被车裂的酷刑。

历代的改革都是阻力非常大的,王安石变法的再次失败无疑给后来者深深的思考,也让那些有改革意志的仁人志士不敢轻易掀起改革的浪潮,他们更大的可能性是自己被浪潮无情的吞噬。

时代在变,物质条件在变,可我们的人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能量场却始终没有变,依然在以不同的人和事演绎着。

王安石的变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只是把原来的蛋糕重新分配而已,并不是一起把蛋糕做大。从国家的利益上来说,实现了富国强兵,抵御外患基本达到了。可农民的利益和生活条件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是变得比以前更加的贫弱。

执拗 | 司马光为什么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塑像

变法的最终失败有其激进的原因的一面,但一切的行事如果离开了所谓的道终将一事无成,而这个道就是动态的平衡,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平衡。

司马光

轩辕

砸缸救友显聪颖,

警枕安邦为国民。

沥血呕心编通鉴,

抵制新法亦尽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