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骨头坏死之干细胞治疗,还您健康新希望!

 刘俊波 2019-07-21

股骨头坏死, 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难治骨病之一。其是多因素导致股骨头血供障碍, 使软骨下区的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发生坏死, 并伴局部骨质疏松, 最终导致股骨头塌陷的一种难治性疾病。股骨头坏死好发于20~40岁, 发病原因复杂, 因其病程长且致残率高, 所以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再生阻止骨坏死、防止关节软骨退行性变, 从而恢复组织解剖结构。目前,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没有一种技术远期效果满意, 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因此在缺乏有效治疗、干预的情况下, 多数患者最终只能选择股骨头假体置换。

近年来随着细胞疗法的发展, 随着干细胞技术研究的重大进展, 其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已被广泛关注。目前, 已有大量有关股骨头坏死与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报道, 提示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干细胞与股骨头坏死的联系

目前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尚未定论, 上述假说均未能完全阐述骨坏死的发病本质, 而从细胞层面研究有望进一步探索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研究显示, 股骨头坏死与干细胞的成骨能力有关。有文献指出, 干细胞的成骨活性和复制能力在股骨头坏死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另有研究表明, 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生长作用, 提示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及其修复过程有重要作用。

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髓芯减压植骨术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外四科住院的股骨头坏死病例27例, 男21例, 女6例;年龄36~55岁, 平均40.5岁。致病原因:长期饮酒19例, 外伤后5例, 长期服用激素2例, 不明原因1例。提取培养人脐带MSCs。并对患者进行髓芯减压植骨术联合脐带MSCs移植治疗。27例患者术后12~20个月 (平均18个月) 随访, 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疼痛消失, 能从事各种劳动, X线片或MRI显示股骨头基本正常23髋 (76.7%) ;疼痛明显减轻, 行走基本正常或者轻微跛行7髋 (23.3%) ;行走间距延长28髋 (93.3%) , 髋关节功能障碍明显好转18髋 (60%) 。

髓蕊减压术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有效再造坏死区骨质。

脐带MSCs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可能为:

(1) 疏通发生病理改变的股骨头内血管, 改善静脉回流, 降低骨内压力恢复或改善股骨头内的血供。

(2) 改善或增加股骨头坏死区周围及髋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3) 保护血管内皮,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再生及血管新生。

干细胞移植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瘦素、骨桥蛋白及骨保护素水平的影响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入住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符合国际目前通用的Montm诊断标准, 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ONFH患者100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 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细胞注射治疗。根据电脑自动生成的随机对照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治疗后两组均有所上升 (P<0.05) , 且实验组(间充质干细胞)增幅较突出 (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均有所下降 (P<0.05) , 且实验组降幅较突出 (P<0.05) 。随着病情治疗患者OPG水平下降 (P<0.05) ;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 两组血清OPN水平显著上升 (P<0.05) ;且实验组升高较为显著 (P<0.05) 。见下表。

 治疗前后患者BMD水平比较

此项研究表明, 干细胞注射能够升高患者血清OPG水平, 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产生, 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望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其因病程长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故难以治疗, 预后差。目前,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多样, 如髓芯减压、高压氧治疗、肌骨瓣移植等, 但总体效果不理想, 且疗效存在争议, 多数患者最终只能选择做股骨头假体置换。而细胞疗法的出现为其治疗带来希望。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无限增殖能力, 来源丰富且没有显著的伦理问题, 是细胞工程的种子细胞。因此, 干细胞技术现已成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研究的热点,也有望成为股骨头坏死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

[1]曲志国, 野向阳, 林辉, 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及治疗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5 (45) :8503-7.

[2]罗春.股骨头坏死的介入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 2005;7 (81) :441-2.

[3]Aldridge JM 3rd, Urbaniak JR.A 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I head:etiology, pathophysiology, classification, and current treatment guidelines[J].Am J Orthop (Belle Mead NJ) , 2004;33 (7) :327-32.

[4]Lieberman JR, Berry DJ, Mont MA, et al.Osteonecrosis of the hip:manag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J].Instr Course Lect, 2003;52:337-55.

[5]Chen C, Qu Z, Yin X, et al.Efficacy of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ased therapy fo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 three-year follow-up study[J].Mol Med Rep, 2016, 14 (5) :4209-4215.

[6]Daltro GC, Fortuna V, de Souza ES, et al.Efficacy of autologous stem cell-based therapy fo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sickle cell disease:A five-year follow-up study[J].Stem Cell Res Ther, 2015, 6:110.

[7]康凯, 邵林, 韩剑锋, 等.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7 (2) :187-191.

[8]Hang D, Wang Q, Guo C, et al.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with VEGF (165) transgenic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mongrel dogs[J].Cells Tissues Organs, 2012, 195 (6) :495-506.

[9]Pak J.Autologous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induce persistent bone-like tissue in osteonecrotic femoral heads[J].Pain Physician, 2012;15 (1) :75-85.

[10]Jin H, Xia B, Yu N, et al.The effects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arterial perfusion on vascular repair and angiogenesis in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dogs[J].Int Orthop, 2012;36 (12) :2589-96.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