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论“‘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征”

 依然听雨依然闲 2019-07-21

《管锥编-毛诗正义》札记之四十三

钱钟书论“‘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征”

             /周敏          

《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四十三则《蒹葭》,副标题为《“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一诗是唯美的,也是空灵的。关于它的诗旨,毛《传》提出“讽喻说”,姚际恒主张“求贤说”,朱熹倡导“爱情说”,一直纷纭难定。

钱钟书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钱钟书关于《蒹葭》这一则札记的副题是《“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征》。

我想,“‘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征”这句话应该就是《蒹葭》一诗的诗旨。

【“‘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征”的内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伊人”是谁?

伊人,只不过是人们远远望见的一点忽隐忽现。人们无从知道伊人的身份,也无从知道她的容貌。

“伊人”在哪儿?

回答:在水一方。

俗语说“距离产生美”,伊人独立在蒹葭、白露的空灵境界里,因“在水一方”变得十分朦胧而缥缈,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卓然超拔的清丽形象。

诗人通过描写清丽、空灵、缥缈的氛围,通过描写向往者的苦苦追寻,喻示了、烘托了伊人的美妙,促使读者凭自己的想象,将一切美好的经验和印象加诸其上,使其成为了俏丽佳人,成为了尽善尽美的化身。

伊人就在那儿,和向往者相隔一湾秋水。当向往者追寻着她所在的方向,无论是溯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均无法靠近,二者之间依然隔着一湾秋水。

这不免使追寻者感到一丝焦虑,但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一如既往,上下求索,苦苦追寻。

这就是《蒹葭》一诗的大略。

钱钟书告诉读者,《蒹葭》一诗的核心意象是“在水一方”,诗用“在水一方”来象征“企慕情境”。

企慕情境是人喜爱、羡慕某对象,却因为有阻隔而“可望难即、欲求不遂”,越是得不到越是想得到的情形。

象征是用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某种抽象的道理,简洁地说,就是“取象寄意”。

《蒹葭》所取之象是“在水一方”,所寄之意为“企慕情境”。

【“在水一方”作为企慕之象征,是普适的】

“在水一方”作为企慕之象征,适合于表达人们心中一切美好的愿景,比如“求仙”、“求爱”、“求贤”、“求友”、“求官”、“求财”、“求名”、“求福”、“求寿”等等,它是普适的。

但是,如果把这种象征归结为特指,归结为众多欲求之中的某一方面就是狭隘的、局限的。

正如陈子谦所说:“作为一种美感经验或人生体验,‘企慕情境’不只是限于男女怀意,一切所为憧憬、向往的事物,而又非如其愿望者,都会产生这种‘距离怅惘’,表现在艺术中,便是这种意境、情境或境界。”

就是说,钱锺书从《蒹葭》及《汉广》诗中拈出的“企慕情境”是存在于诸多领域的普遍现象,凡是“可望难即,欲求不遂”的情形,都可称之为“企慕情境”。

钱钟书列举了许多例子加以印证。

诗歌类: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孟郊《古别离》:“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郞,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小说类:如《搜神记》卷一一所记: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叫何氏美,康王将其占为己有。韩凭不服,康王将其囚禁。何氏美传信给韩凭:“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后来被人截获呈康王,无人能懂,唯大臣苏贺解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外国诗歌类:如德国古代民歌叹咏“好事多板障”,每每托兴于“深水中阻”;海涅赋小诗,也取象于隔深渊而睹奇卉、闻远香,希望有人为之津梁;但丁《神曲》也以“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沧海”寄寓此旨。

宗教类:如神仙家所指示的“蓬莱仙境”,佛家所指示的“彼岸世界”,基督教所指示的“天国”,可见,所谓出世间法,都取“在水一方”为象,以寓慕悦之情,示向往之境。

【“在水一方”作为企慕之象征,以受阻为前提】

让我们做一个假设,“伊人”在白露为霜的芳草地,倘若没有一水阻隔,向往者很容易就上前和“伊人”相识了,并两情相悦了,还会有所谓“企慕”之情吗?答案不言自明。

推而广之,一切对愿景的“企慕”之情,都是由阻隔、坎坷、艰难造成的。所以说,“在水一方”即受阻,是产生“企慕情境”的前提。

【“在水一方”作为企慕之象征,以受阻为动力】

“伊人”象征着美好的愿景,“在水一方”言伊人和向往者之间隔着一湾碧水,象征着从现实到愿景有阻隔,且“道阻且长”,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达到。它所蕴含的哲理用我们最熟知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越是难以达到,达到的欲求就会越发强烈。阻隔会成为一定要达成愿景的一种动力。

【“在水一方”作为企慕之象征,愿景的追寻和愿景的达成一样美好】

《蒹葭》一诗,自始至终描写的是对理想的追寻,而没有涉及追寻的结果;《蒹葭》的结构和意境是进行式,而不是完成式。

向往者对“伊人”的追寻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达成愿景,另一种是未达成愿景。

我以为,无论是哪种结果,都不会影响追寻的积极意义。

达成了愿景,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

为何说未达成愿景也有积极意义呢?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我们能运用、把握和掌控的,也只是它的过程。对一种愿景的追寻是生命整个里程的一个或长或短的阶段,而追寻的结果无论成败只不过是生命的一个节点。我们有什么理由只注重那一个短暂的节点,而轻视那较长的过程呢?

我们可以体会到达成愿景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到追寻愿景的快乐和满足。生命过程只要能体会快乐和满足,就是充盈和幸福的。

爱因斯坦说过,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

歌德诗也赞美了追求过程的美好:辽阔的世界,宏伟的人生,长年累月,真诚勤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常常周而复始,从不停顿,啊!这样又会前进一程。

【《蒹葭》一诗没有悲凉、失落的意味】

有一些文章说《蒹葭》渲染了悲凉和失落的意味,我以为不然。

认为《蒹葭》悲凉的,是错解了“可望而不可求”这层意思。

我们仔细拜读和体味《蒹葭》这首诗,便可看到,这首诗从头至尾(从首章到末章)没有一点悲观失望的情绪。伊人的向往者一直怀着热切的希望,溯流而上又顺流而下,不断追寻,不断探索,从不气馁,也从不懈怠。

这是人们对美好愿景积极追求的姿态。

至于“不可求”或“不可即”,应该理解为尚不可求,或尚不可即,即还没有达到的意思,而不能理解成终不可求,或终不可即。

我如此解读《蒹葭》的理由是,如果追寻者认为愿景终不可求,或终不可即,他就会中途停下脚步,不再追寻。

既然我们在诗中读不出任何停步不前的意味,说明追寻者一定坚信,只要不停追寻,就一定会达成愿景。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注:篇中斜体字引自《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四十三则)

附录:《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四十三则

四三 蒹葭· “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传》:“‘一方’、难至矣。”按《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附录》论之曰:“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二诗所赋,皆西洋浪漫主义所谓企慕之情境也。

[增订一]海涅赋小诗讽谕浪漫主义之企慕,即取象于隔深渊,而睹奇卉、闻远香,爱不能即,愿有人为之津梁。正如“可见而不可求”、“隔河无船”。参观《全上古三代文》卷论宋玉《招魂》。

古罗马诗人桓吉尔名句云:“望对岸而伸手向往。”后世会心者以为善道可望难即欲求不遂之致。德国古民歌咏好事多板障,每托兴于深水中阻。但丁《神曲》亦寓微旨于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沧海。近代诗家至云:“欢乐长在河之彼岸”。以水涨道断之象示欢会中梗,并见之小说。《易林·屯》之《小畜》:“夹河为婚,期至无船,摇心失望,不见所欢。”(《兑》之《屯》同,《临》之《小过》作“水长无船”、“遥心”、“欢君”)又《屯》之《蹇》:“为季求妇,家在东海,水长无船,不见所欢。”(《涣》之《履》同),又《观》之《明夷》:“家在海隅,桡短流深,企立望宋,无木以趋。”《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华山畿》:“隔津叹,牵牛语织女,离泪溢河汉。”孟郊《古别离》:“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搜神记》卷一一:“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谬其词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王得共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取象寄意,佥同《汉广》、《蒹葭》。

[增订四]罗晔《醉翁谈录》己集卷一《梁意娘与李生诗曲引》李生卜之于日者,得兆曰:“隔江望宝,遥遥阻隔;虽欲从之,水深莫测。”取象亦同。

抑世出世间法,莫不可以“在水一方”寓慕悦之情,示向往之境。《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三神山云:“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未能至,望见之焉。”庾信《哀江南赋》叹:“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盖匪徒儿女之私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