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懂这3点你才敢称自己是读书人

 yh18 2019-07-21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自古至今都被视为很神圣的事。《管子》中讲的“士农工商”,也是对饱读诗书的大学士青睐有加,把他们排在了第一位。《大学》里讲的人生几件大事“修齐治平”,也大部分是读圣贤书习得。《论语》中也讲“学而优则仕”,好好读书,前途似锦!古代,一般人的孩子读不起书,只有达官显贵的孩子才有机会,读书被认为是一条可行且出息的一条路,书香门第备受推崇,家中出个读书人是个光宗耀祖的事。

几千年过去了,读书还是会受到大家的青睐,读书的风气依旧很浓,读书的热潮涌动不息。坐在那里捧着一本书就是读书人吗?书架上摆满了书就是读书人吗?读了很多书但不求甚解是读书人吗?我想未必,放眼周围有几个真正会读书的人?又有几个人敢称自己是读书人?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起码需要懂得三点:选书、解书、践书。

弄懂这3点你才敢称自己是读书人

一、选书,有所读有所不读。

读书是有选择的,不能随大流。逐利的时代,人心浮躁,写的书也跟着浮躁势利。放眼浩瀚的书海,无不是一些刺激眼球激发欲望的书,没有几本有营养的书。如果不加选择,拿起来就读,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到头来赚的是一阵恶心。多读一些经典的书,多读一些经得住时代考验的书,对于畅销书一定要谨慎又谨慎,否则得不偿失!假如说你是一个学经济学的,怎么读书呢?先研究经济学史,搞懂其中的来龙去脉,然后就是找到其中的感兴趣的分支,仔细研读相关经典著作,然后就关注前沿的经济学的研究报告。既能掌握前辈基础,又能看清如今研究走向,对于自己系统的掌握一门学科大有裨益!

弄懂这3点你才敢称自己是读书人

二、解书,将读的书内化于心。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提条件是这万卷书你已经内化心,否则是没有效果的。读书是讲求方法的,同样的一本书不同人读收效是不一样的。如何做到内化于心呢?帯着问题去读书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因为自始至终你都在寻求问题的答案,既有趣有能达到应有的目标。读完一本书并不是一扔就完事了,一扔的结果就像掰棒子的狗熊,感觉干了不少活,最终却一无所获。读完一本书,我们要把书合上,静静地想

想:这本书的逻辑脉络是什么?作者的费尽心思地想表达什么?联系一下自己的经历,没有相通的地方?最终目的,还是为自己的成长先储备一些精神的粮食。读书,要有所得,哪怕是一个字,足矣!

弄懂这3点你才敢称自己是读书人

三、践书,将读书所得用于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睢一标准,更不用说自己的那点精神储备。自己学了一点方法技巧,学了ー点为人处事的道理,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中要勇于实践。只有经过检验的道理才能真正帮到自己。随着实践的不断加深,对道理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夫妻之间难免会吵架,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对彼此的脾气秉性是了如指掌,伤起对方来那也是深到骨子里。有时就会产生一些思维定势,比如:丈夫吵完架后会想:她就是这样的人了,跟她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有一天,丈夫在读一本讲夫妻相处的书,书中讲道:一切吵架的根源都是没有畅通地沟通。

于是,丈夫在日后跟妻子就加强了沟通,结果吵架少了,但还是会吵架。丈夫就在反思这个问题,最终他悟出一个道理:夫妻之间在加强沟通的基础上要多包容对方,两个人何必非要分出输赢,你主动认输又能怎样?重要的是两个人相互扶持,白头到老。书中的道理拿来就用可能会处处碰壁,但你不要放弃,要不断反思,对自己的精神储备不断复盘,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认知不断完善,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理性无懈可击。

仔细一想读书就行吃饭一样。先要咀嚼把食物送到胃里,选择不好容易肠胃炎,这就是选书。胃要分泌胃液消化食物,一不仔细就会胃胀消化不良,这就是解书。消化的食物到了肠子里吸收,假如没有肠子,前面的工作都是徒劳呀,这就是践书!

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拿着一个手机走天下,没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但是真正让你涨知识增内涵的还是读书,真正让你进步的还是读书,希望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每天读半小时或一小时的书,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