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徐汇文脉|武康路40弄4号: 颜福庆旧居

 cxag 2019-07-21

武康路40弄4号,是一幢英国乡村别墅式的住宅。这幢别墅的建筑体量不是很大,建造标准在武康路上也不算最高,也就是砖木结构的假三层普通西式民居。

那一天是徐汇区文化局为武康路申办“全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论证会,我们前往踏勘名人故居,当知道这一幢就是颜福庆(1882—1970)在1950年前的住宅,大家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颜福庆旧居在武康路上初看不是亮点,但是按旧主人一生造福于上海人来说,这幢普通民宅的价值和意义,超过了他的邻居黄兴、唐绍仪、陈果夫、陈立夫。

颜福庆旧居

颜福庆是我们这座城市不能忘记的恩人,“颜氏三杰”(惠庆、福庆、德庆)都对中国新式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颜惠庆(1877—1950)是外交家、慈善家,曾任北洋政府总理;颜德庆(1878—1940)是著名工程师,中国铁路事业先驱;颜福庆则是一生从事医学事业,他给上海留下的是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和上海医学院。

忽然想到,颜福庆可与马相伯相提并论,后者给上海留下了震旦大学、复旦大学。马相伯是百年树人,颜福庆是治病救人,做的都是积善积德的事业。这样一些有教会背景的新派大家族,对上海和中国的意义不可估量,没有他们,现在的上海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据《颜惠庆自传》,颜氏祖籍厦门,祖父清源在开埠前就孤身一人逃难来上海,娶了崇明沈氏,已是落籍于上海十六铺的本地人。颜永京、颜如松就读于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举办的学校,永京一家住在虹口,如松一家住在江湾,都是做牧师。

如松早逝以后,永京成了家庭支柱,颜氏兄弟的成就,都受了他的悉心培养。颜永京(1838—1898)于1854年出国留学,1862年回上海,任上海英领署翻译。后于1878年协助美国圣公会筹建圣约翰书院(1906年更名为圣约翰大学),任学监;1881年继任校长。他又把儿子、侄子再送去美国留学,全都回国服务,成就了后来上海滩上十分有名的颜氏家族。

颜福庆,出生在江湾镇,六岁丧父后由伯父颜永京抚养。1899年,颜福庆进入颜永京当监院的圣约翰书院学医学;毕业后,又进入舅舅吴虹玉创办的同仁医院当医师。1906年,考取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插班到二年级,并于1909年以优秀生毕业,是第一个受完美国专业医学训练的亚洲医师。

1910年,直接进入耶鲁大学在湖南创办的湘雅医学院,担任院长;1927年,因才华出众、成绩出色,又被具有国际水准的北平协和医院聘为院长。然而,颜福庆最想做的事情,是在上海办一家第一流的华人医院和医学院,与天主教的广慈医院、新教的仁济医院一比高下。

颜福庆在上海市区有固定的住宅,从长沙、北京和吴淞回来,都是住在自己家里。按照文物普查资料,颜福庆1943—1950年在现武康路40弄4号居住。也就是说这一段时期之外,颜福庆还有别的房子居住。然而,从《颜惠庆日记》记载的情况看,颜福庆的住处至少在1937—1950年没有改换过。也就是说,颜福庆住在福开森路的年份要长得多。

战争期间,做过北洋政府总理的颜惠庆,几乎天天在霞飞路(今淮海路)上散步,与他人无异。1944年10月22日《颜惠庆日记》记载:颜惠庆和妹妹在国际礼拜堂做了晚礼拜后,和颜福庆一起步行回去福开森路住宅。“去教堂做礼拜,同福庆、妹妹去福开森路。”那时候,颜德庆刚刚得了重病,兄妹们在教堂里为他的健康做了祈祷,然后回家商议治疗方案。

7月19日,颜惠庆还专程去“参观靠近中山医院的福庆新居”。颜福庆为了中山医院,离开环境舒 适的福开森路,去“乡下”枫林桥居住,就是为了他的那份事业心。他卖掉的房子,就是福开森路住了几十年的这幢英国乡村式别墅。

作者:李天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