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未来社区系列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发起,围绕浙江省未来社区计划主题,立足亚洲高密度城市发展环境,持续邀请国内外未来城市与社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展规划、建设、运营及治理层面的跨界对话,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业界合作,服务地方发展。成为中新双方开展未来社区国际合作研究、交流的协同创新平台。 演讲嘉宾 程天富 副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市与地产研究院院长 程天富博士,设计与环境学院院长讲席副教授,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市与地产研究院院长。程博士目前担任亚洲不动产学会主席,同时担任该学会(2000年至今)及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2008年至今)理事。他还担任美国经济学年会-美国地产与城市经济学会年会程序委员会成员(2013年及2019年)及美国地产与城市经济学会年会会员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2014年)。 演讲现场 (以下内容根据演讲速记稿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我要代表新加坡团队向你们表示感谢,俞教授跟他的团队办了今天的第一次交流会,我们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交流会。感谢办这次活动的背后的团队,希望我们能够擦出火花。 社区是非常重要的载体,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心脏。如果一座城市没有社区就没有活力,一座城市如果缺失了具有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社区,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缺乏归属感的物理空间。打造一个社区非常重要,一个城市不仅是实体的空间,人们在这个社区里面交流,通过社区组织、交互创建和共享的网络平台,也是人们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有了自己的家就有了归属感,新加坡大部分人口都是外来移民,如何把根扎在新加坡,那么有自己的家就非常重要。 未来社区到底是什么概念?如何打造未来社区?可能在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不同社区都有一些想法,每个社区有不同的期望。未来社区有一些要件,包容性、经济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宜居性等。 新加坡2019年发展总蓝图草案的愿景:营造一批包容、绿色的街区,为人们提供社区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创造就业,打造本地枢纽和全球门户;重视历史文化、复兴人们熟悉的地方;提升公共运输水准,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主要是住宅和工作、休闲三个方面。 还有很重要的机构是新加坡房屋发展局,新加坡80%的居民是住在组屋里面,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公共组屋的策略:首先是提供可负担得起的高品质住房,房价跟收入比应该是6到7,但是组屋也必须是高品质的。二是创建充满活力且可持续发展的市镇,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土地缺乏,怎么样在有效的资源里面打造未来城市,这是可持续非常重要的理念。三是推进建设积极和有凝聚力的社区,社区里面要有人的活动,不仅是建造房子住,还要组织社区活动和交流。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如何把三大不同宗教背景的居民融合在同一个组屋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的背景不一样,大家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不是简单地把他们放在同一个组屋里,需要提供一些社区活动,从而变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社区。 构筑未来社区的主要挑战,一是土地稀缺,二是人口变化,三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四是数字革命与共享经济。新加坡是一个小岛,面积是700平方公里左右,能够填海,但是已经达到极限。新加坡的地方很小,也要保留绿色心脏,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提供更优质的住宅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从住宅的策略来看,他们应对的角度是四个方向,一是以社区为中心的新城镇规划;二是社区管理和组织结构,不仅是建造房子;三是房产保值和优质生活,大家也希望以房防老或者资产保值,他们一生的积蓄都放在房子里,不要等到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四是针对性的住房政策,针对一些比较弱势的家庭,针对社会方面的一些政策,如何鼓励人们提前结婚和三代同堂,从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1.以社区为中心的新城镇规划 我先从新城镇规划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怎么样规划一个新的城镇或者市区。新加坡有不同层级,目前来说已经有26个规划的组屋城镇,有三个层级,市镇中心、邻里中心、分中心。一般的市镇中心有13个,人口大概在5万到7万左右,非常明显,在市镇中心可以非常方便地买到一些生活用品,但是其他服务不需要在市镇中心,比如说医疗等等在邻里中心就可以得到满足,有一个层级性的不同区域分布。 这是我们新一代的邻里中心,可以提供日常所需要的服务和活动,甚至还有图书馆,可以把孩子送到这边的图书馆。医疗方面的服务也是有的。因为土地稀缺,新一代的邻里中心是比较综合的,你可以从同一幢楼获得各种需求,少年、中年、老年都可以在这边享受日常生活服务。 榜鹅绿州台,在轻轨站旁边,交通很方便,可以到这边购买日常用品,可以看医生,还可以把小孩放在托儿所,还有花园,可以在这边散步运动。一般的邻里中心,服务的是周边一万左右的居民,不需要到市镇。以后会往邻里中心模式来发展,比较综合性。 这个公共组屋是达士岭组屋,有50层,因为土地非常欠缺,把好几个老的建筑拆掉,然后建了组屋。这个组屋具有标杆性意义,新一代组屋,更绿色,在同一块土地里面居住更多居民。50层高,有7栋,每一栋都由空中天桥连接起来。之前的组屋规模都是非常规范,非常简单,他们的考量就是成本的问题,而杜生阁组屋融入了很多新的想法,非常绿化,有空中花园,花园里面的组屋,看起来就像是私人组屋。它们的售价是50万到60万左右,而私人组屋要四倍以上。 我们规划的一个新的市镇,叫登加新镇,也叫森林新镇,目前已经有26个市镇,登加新镇是最新的一个,为什么叫森林新镇?因为它原本是一个森林,在空军基地附近。这个森林非常有价值,要保留森林绿色。登加新镇打造了五个特色的住宅区,田园区、绿苑区、园林区、红砖区及山景区,有中央公园、森林通道,还有一个特点是无车市镇中心,减少排碳、减少用车,不是说完全没有车,就是把人行道和车辆分开,车辆在地下,行人在上面。除了这些住宅设计,也规划的社区农场,鼓励人们种植,充分利用这些空间,绿化空间也可以农耕,培养情感,增加邻居交流的机会。 2.社区管理和组织结构 不仅是建造房子,社区管理在新加坡是非常重要的,人民选出来的代表来管理这个社区,管理得不好会被换掉。民选代表为民服务,团结民众,沟通社区。社区发展理事会与市长,这些市长都是选民选出来的,他们管理不同的社区,根据不同社区的文化特性来打造不同的社区特色。社区发展理事会的主要作用是团结民众、沟通社区、帮助弱势群体,除了社区方面的管理,他们也成立了市镇管理会,市镇管理会的职务主要是管理公共设施、清洁、维修方面的工作。目前新加坡可以分成16个市镇理事会,都是由专业人士在管理这些市镇理事会,每一个市镇理事会大小不同,管理规模不一样。这16个市镇理事会跟他们的选区相挂钩,有国会议员,不同的市镇理事会合起来叫社区委员会,每一个社区委员会有自己的市长,社区委员会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管理每天的事务。 他们不仅要管理公共空间,还要制定法规。这是其中一个例子,左手边的图片,原本的设计是一个楼梯,这个居民把楼梯打造成了一个鱼缸,到底好不好?很多居民觉得好,增添了特色,有些居民是反对的,那么就由市政管理会决定,要不要支持这个家庭把楼梯改造成鱼缸,以后发生火灾的时候怎么办?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讨论,很多居民都支持把鱼缸留下来,很有特色,小孩可以来这边看鱼,最后因为公共安全的原因,还是把它拆掉了,恢复成楼梯。 市镇会的组织结构和财政,市镇会有主席、副主席、民意代表,还有不同专家。从管理的资源来看主要是维修费跟政府津贴来支出管理费用。 3.房产保值和优质生活 房产保值和优质生活。房产保值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好好维修,价值会立即下降。如果房子非常老旧,电梯没有办法运作,每天都漏水,怎么保值?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计划,包括房产增值和旧城改造的计划。 一是再创我们的家园计划 把一些老旧的市镇中心重新翻新,改善设施。 二是邻里更新计划 增添了一些新的景点,花园、休闲场地。 三是电梯翻新计划 老的房子里面不是全部都有电梯,也不是每一层楼都有电梯,有些居民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政府通过电梯翻新计划增加了每层楼都有电梯。 四是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 有些房子40年、50年了,根据各个地方的特性来决定,政府就推出了整体推进计划,必须75%以上的居民答应参与整体重建计划,把他们搬迁到周边新的政府组屋,给他们一个替代组屋,然后把这些老的拆掉,把比较低密度的房子拆掉,建得更高密度。你把20层楼的房子拆掉,建设40-50层楼的房子,可以容纳的居民人数已经超过了1倍多,同样一块土地增加住宅面积,不断地扩充新的组屋建造方式。 五是自愿提早重建计划 这是去年刚刚提出来的,因为重建计划的成本非常高,不可能每一幢楼都参与重建计划,那么怎么选择哪些优先重建、哪些推迟重建,现在就有一个自愿提早重建,这个社区里面的居民如果都答应参与重建计划就提早申请,只要超过75%以上就可以,自愿重建计划有一个条件是房龄必须70年以上,每一个屋子有99年的契约,70年以上的房龄等于还有1/3的契约,你可以提出提早重建。 六是家居改进计划 排水管、电线等等,30年以上的房子就要参与家具改进计划,政府有津贴,各个家庭付得比较少。 最后一点是乐龄易计划 因为老龄化的问题,有些房子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人口年龄的问题,现在年纪大了以后如何面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乐龄易计划可以做一些防滑地砖,帮助旧的房子来改造。 社区事务署,大家可以协调解决社区管理的问题。 4.有针对性的住房政策 最后一点是有针对性的住房政策。这点也非常重要,目前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低下、单身族增加,我们人口没有办法急剧增加,我们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政策,尤其是鼓励年轻人提早结婚生育,育儿优先配屋计划、第三胎优先购屋计划、已婚子女优先抽签计划、多代同购优先计划,还有近居购屋津贴、三代同堂组屋单位,你居住在离父母三公里之内就可以享受近居购屋津贴。
提一下数码化的问题,智慧家居与智慧房产,如何增加比较智慧的功能,减少资源浪费。智慧功能是其中一点,科技可以改善人的生活,但是投入的成本非常高。我们有智能用水计量器,在试验之前我们做了一个调研,问500个家庭每一次洗澡的时候用多少水,答案是从2公升到100公升,大家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水,我们给他一个计量器,然后再问他们的问题,那么给我们的答案就比较接近。我们这个设备非常特别,鼓励你减少用水。 最后是专为老年人设计建造的“退休村”综合项目,应对老龄化的问题,能够在同一个建筑里面把一些兴趣相合的人放在一起。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
|
来自: sunlighthe24xk > 《绿色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