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墓在苏州吗?

 苏迷 2019-07-21

  陈其弟

  在指导苏州工业园区编修乡镇街道志时,发现胜浦的稿子中有称王羲之墓在境内,这倒是之前没听说过的。追问依据?称清道光《吴门表隐》有记载:“王墓镇,晋王羲之筑圃于此。”而《吴门表隐》所注明的出处是“长洲旧志”。

  为了查证此事的真伪,本人以“王墓”为关键词,查了现存最早的《隆庆长洲县志》,发现有王墓湖、王墓村,并云“王墓,去县东二十里”“王墓、斜塘、唐浦,在二十五都”“麋王墓,在平门外武里”。不论是湖名还是村名,王墓似乎均与王羲之无关,相反,倒可能是“麋王”或者其他什么王的墓。

  再查“王墓镇”,发现《乾隆苏州府志》载:“大通桥,在王墓镇。”王墓镇当是由明代的王墓村发展而来。

  查“王墓湖”,《乾隆元和县志》载:“独墅湖,湖之西为朝天湖,湖之北为王墓湖,湖之东为尹山湖,每遭风波几至断渡,东南最险处也。”《东吴水利考》:“黄天荡,在长洲县觅渡桥之东、尹山湖之西,亦受太湖水,东为独墅湖,为王墓湖,为朝天湖,三湖连缀,实一水也。以此水深阔似江中黄天荡,故名。”

  显然,在上述几部志书中提到的“王墓”,均未提及王羲之。照此说来,哪怕王羲之真的曾经“筑圃于此”,也不能证明他死后一定就葬在此处。

  唯一可能作为证明的是卢熊的《洪武苏州府志》记载:“王墓,《虚舟客话》云:郡城东三里,有水乡曰王墓。父老相传为晋右军王逸少之墓。按右军《与弟书》云:坟墓在临川者,行欲改移就吴。吴中终是所归。”

  这则记载的可信度怎样?它用了“父老相传”,也就是传说。其“按”文引用的是王羲之给他弟弟的信,信中所言“坟墓在临川者”当指他们的祖坟,不可能说他自己的坟墓。因为南朝宋人苟伯子,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道:“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王羲之在临川(今江西抚州)为官,其父母随之到其任所,卒葬临川还是说得通的。

  《民国吴县志》倒有两则记载与王羲之有关,其一:“王将军庙,在下十七都二十四图太平桥,祀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创建无考。清光绪中里人重修。”《民国相城小志》也有类似记载:“王将军庙,祀晋王羲之,在太平桥。”又云:“王羲之祠堂,即太平桥王将军庙。”显然,这个“王将军庙”是在相城镇境内。而相城之所以会有王羲之的祠堂,是因为那里是三槐堂王氏后裔的聚居处,宋王皋祠堂,就在镇上的王巷关帝庙内。王羲之作为王氏家族(其实王羲之是山东临沂人,属于琅琊王氏)比王皋更早的名人,在王氏族人聚居地相城建个祠堂就顺理成章了。

  其二:“张嘉,字子胜,吴郡人,官至光禄大夫,善隶书,羊欣云:‘嘉师于钟氏,胜王羲之在临川也。’子澄,字国明,光禄大夫,正书,有钟氏余风。澄子彭祖,官至龙骧将军,善隶书,右军每见其缄牍,辄存而玩之。”这则张氏祖孙三代的传记,引用的是《书断》和窦蒙《述书赋注》记载,说张氏家族师承钟氏钟繇一派,其作品甚至胜过王羲之,王羲之也非常看重他们的墨宝。

  《同治苏州府志》:“巴城湖,在县西北二十里,其地有古巴城,又有巴王墓,湖因以名。西接包湖,东连雉城湖,今包湖、雉城已成民田。”由此看来,这个“王墓”很有可能就是巴王墓,与王羲之毫无关系。考据界有句行话叫做“孤证不立”,不能因王羲之曾经“筑圃于此”的记载,就认为叫王墓的一定是王羲之墓。推断当然更不行。

  那么,王羲之墓到底在哪儿?在今绍兴市嵊州城东20多公里的金庭乡瀑布山。据南宋高似孙撰《剡录》载:“王右军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剡录》是宋代名志,即嵊县志,因嵊县古称剡县,故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