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零《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读记

 尔雅国学报 2020-02-06

但凡做古代学术研究的,汉志总是一篇绕不过的文献。其重要性首先在文献学范围内。文献学作为古代学术研究的方法工具,其领域内重要文献自然也是古代学术研究的重要文献。研究汉志的工作前辈已经作了许多,今读李零此书,到觉得尚不错。因此,我说说自己读这本小书的体会。

本书优长之处有三。第一简明清晰,李零的叙述和点题都比较明白,单刀直入,不作繁琐的引证和脚注。如非必要,不作注释。但有人情味的是对所有给自己提示材料和说法的人都作了注释,以示不掠美。另外,附四篇短文对《仓颉篇》、汉赋的两大类型、成相体和威喜、巨胜为何物作了考证说明。

第二,加入了新出土的简帛文献作为旁证,是为本书一大特色。李零自言简帛研究让他多了一只眼,此言不虚。前人讲读汉志者已有很多,如王先谦、沈钦韩和杨树达专门的《汉书》研究,以及王应麟的《考证》、姚振宗的《拾补》、孙德谦的《举例》、刘光蒉的《前汉书艺文志注》、姚明煇的《注解》、顾实的《讲疏》、梁启超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张舜徽的《释例》《通释》、余嘉锡的《索引》、陈国庆的《注释汇编》、徐文助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与兵书略通考》专门的汉志研究。以上罗列的是李零参考书目的数家,达两位数。所以若非出了新材料,恐怕难以再有突破。不过看书即知,文中所涉及的出土文献也相对有限,并非充斥满篇。这也表明,出土文献是能帮助解决不少问题,但毕竟数量有限。传世文本仍是基础。

第三,不计繁琐地作了统计,方便阅读。汉志列举书目篇卷种家数量较多,又有省重出入的操作,历来计算都不完全一致。尤其是经部类人和书混并的情况不易处理。李零作了统计和说明,相对明白,并单独列出作了附表。便于使用。

书名副标题为读《汉书艺文志》。李零写这样单篇文献的读记,是依用注疏的体例,很好。最近越看前人用注疏体例写的作品,越觉得比单篇论文耐读。大概注疏体需要读者自己提炼观点、整理体系,不用作者喂着吃。

李零在序言里说了引人深思的两句话,一句是:“旁征博引,脚注密密麻麻,当然重要,但删繁就简、由博返约,也一样重要。你吃过的苦,不必让别人再吃;你受过的罪,不必让别人再受。”另一句是:“档次鸿篇巨制君临天下的时代,我很怀念小书。”

我深以为然。简单明了地说明问题,不贪炫学识,对自己是清理思路的过程,对读者则做了夜中提灯的功德。因此,此篇读记也依照这样的想法,努力写短,试图写明白一些。

但是对于刚开始学习的人而言,有些苦一定得自己吃,有些罪一定得自己受。前人走过的路,我们还得走,唯他们披荆斩棘鲜血淋漓,我们则走得坦荡畅通。

对本书不好的感受在于,原书第一版是2011年出的,修订版在2013年,但我粗略对读之后,并没有发现大的改动,且小的错误仍在。(如161页的“下《诗赋略》”,“下”该作“上”)我没有细致全部对读,自然不能下断语,但除了封签多了一叶书名的题签以外,似乎还没没找到其他修改之处,定价反而涨了5块。这年头出版业不好做,是实情。但能买书的人,他们的钱也不易赚。是不是所有修订版、重出版的书都抱着一种目的?我只是怀着恶意如此猜测,本来是不该这样揣度的。

一六年十月十一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