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下半年,关于增长的七个真相

 jijiwiwi222 2019-07-22

来源:CMO训练营

CMO训练营在对2019上半年的行业观察,总结出这几点下半年的“增长真相”,希望能够为CMO启发思路:

“流量逻辑”到“客户运营”,两种不同的算法逻辑

关注增长已经成为每个CMO,乃至营销人的使命。“ROI投入产出效益”和“公司长效成长”已成为两个重要命题,关注消费者资产的累积,而不再只是做品牌建设、消费者触达等传统营销职能。

品牌主从依赖外部获客粗暴的流量变现方式,转向关注企业内生增长的营销方式,从“流量为王”变成“客户为王”。营销效果也有了完全不同的诠释。

“流量为王”时代,“营销效果=流量*转化率*客单价”,但这个公式已不适应2019年, 因为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转化率越来越低时,营销效果就会变得越来越差。

在这种情况下,品牌主转而向内求,眼光从“增量市场”转到“存量市场”。而“客户运营“时代的逻辑是“营销效果=客户总量*引入率*生命周期价值”。“流量总量”变成了“客户总量”,“客单价”变成为“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管理“。这个使得品牌主从粗放式流量运营转向精细化客户运营。

这个趋势在2019年下半年会更加明显。

增长黑客模型的变化

而另一套在互联网领域被广泛认可模型的变化,也印证着“客户时代”的到来。经典的增长黑客体系,叫做“海盗法则”,分别是获取、激活、留存、变现以及推荐。AARRR模型是围绕着每个营销人员最喜欢的增长部分而建立的——拉新获客。

这个模型是McClure在2007年获客成本还比较低廉的时候编写的,而现在流量价格已经很高,获客的成本与日俱增,市场情况和以前完全不同。现在增长的真正关键在于用户留存,而不是获客

增长模型,不再是 AARRR,而是 RARRA。因为传统的AARRR增长模型,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很容易让企业偏离初心,不去追求产品带给用户的核心价值,而是去追求一些无意义的虚荣指标。

品牌的核心价值一定是体现在用户留存上的。留存率是反映用户真正价值的指标——因为用户会真实的每天来使用你的产品。用户会反复地回来使用你的产品,甚至形成习惯,这才能验证你产品的价值。当我们优先考虑用户留存时,其实是正在关注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永久的用户群。

好的推荐流可以带来持续性的增长,因为通过推荐来的用户是原有用户帮你筛选过一轮的,匹配度会高很多。这对很多创业公司特别有利,因为只有验证了产品对用户的价值之后,搞清楚了财务模式和获客效率,再去做变现和获客,失败率会降低很多。

这样虽然会慢一点,但是也会稳一点,后劲会足一点。很多好的企业都是早期做好了沉淀和留存,拥有了很好的口碑,再去做扩张,才能做到真正长久的增长。

不可忽视的“私域流量”

2019年“私域流量“这个词火得不能再火,其实也反应了品牌主对于流量昂贵带来的恐慌。很多微商将个人号玩得很6,甚至顶起了十几亿的盘子,云集电商的上市,这也让很多不懂得如何运营“私域流量”的商家趋之若鹜。

私域流量有两大标准:一个是能够知道我的用户是谁(精细化运营),二是接近零成本的触达、影响和互动。

就拿“私域流量”里说得最多的“个人号”为例:原来9-10个人的销售终端的服务能力,因为微信个人号的兴起,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可能最多每年电话联络3-4次,现在是每个月能互动1-2次,每天都可以发朋友圈,互动更频繁、更精准。

这种即时、低成本、形式多样,还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信任问题,私域流量的能量不可想象,营销的力量已经从高大上的传统媒体变成了“个人的力量”,更接地气,也更有效果。

可以说,2019年没有好好试水“私域流量”的品牌主不是好的品牌主。

媒体平台从“流量价值”走向“用户价值” 

今年5月,BAT相继公布了2019年的首季财报,腾讯和百度的网络广告收入都明显增速放缓。业内人士称这其中除了因为广告主群体构成在发生变化,也与占网络广告半壁江山的BAT流量红利消失相关。

 

衡量一个平台的价值,不是看它现在有多少流量,而是看这个平台能不能持续生产出独特的、优质的内容,尤其是否积累了“用户价值“。

如果通过各种渠道或者机会获取了大量的流量,却没有形成一个持续生产出差异化内容的平台,那也就没有用户价值,这些流量一夜之间就可能回归到初始状态。

搜狐新闻 12 年的时候,通过预装获取了大量的用户,最高的时候达到了 1800 多万,但因为它的内容生态没有建立起来,用户变得越来越少。

抖音、快手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两个平台开始都是一个拍摄工具,通过工具沉淀下来 UGC 内容,这部分的内容别的平台是没有的。

相比抖音来说,快手被很多品牌主看好,是因为它在分发量上对创作者和生产内容更友好,很多人愿意把自己的粉丝拉过来,慢慢形成了社交量,获取用户的成本就比较低。抖音则是去通过广告卖货,品牌主在上面花广告费去买量。

拥有社区庞大用户流量的Keep也在探索“内容营销 用户口碑 技术平台“的融合,在不影响客户的体验的前提下,为品牌主做推广。

因此,品牌主在选择媒体平台时,一定要明确其“用户价值”。

需要重点关注的“Z世代”

市场营销专家曾指出,美国本土的Z世代人数已超千禧一代,在总人口中达到最大占比。中国的Z世代人群大约有1.29亿人,到2020年Z世代将占据整体消费力的40%。

在整理了10份权威研究机构或者媒体发布的Z世代相关报告,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 Z世代的三大消费动机:社交、人设、悦己。靠“社交”买社交和认同表达,靠“人设”完成自我重塑,靠“悦己”是买当下爽感和幸福感的直接方法。

  • Z 世代消费者期望与全面数字化的企业进行无缝的品牌互动。他们希望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看法,与品牌进行合作和共创。

  • 智能手机设备营造的环境让Z世代能够随时随地查看产品。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在做什么,他们都能寻找产品,将多任务处理发挥到极致52%的Z世代在吃饭/看电视/与朋友或家人闲逛时在线查看产品,38%的Z世代在坐车/旅游时在线查看产品,34%的Z世代在学校或大学时在线浏览产品。他们在做出决定之前还会进行仔细研究——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通过在线研究获得最佳产品价格,通过前往实体商店体验产品获得最佳产品质量。

  • 70%的Z世代通过在线浏览找到最佳价格,67%的Z世代利用互联网查看产品详情和规格,65%的Z世代利用互联网查看产品评价。

  • 几乎每两个Z世代中就有一个宅人,宅人中女性、90后、上班族的比例更高。他们大部分时间更喜欢待在家里或宿舍里,并且认为自己属于“宅男或宅女”。情绪低落时,宅人们更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来排解,“找他人倾诉/聊天”的需求明显低于总体人群。理想情况下,超过4成宅人愿意宅在家中超过一个月。

  • 通过对一到三线城市的95、00后进行调研,结合近三年的社交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交和洞察解决方案提供商AdMaster发现:社交媒体上动漫讨论热度不断上升,且人群规模持续增长,年轻人社交语言动漫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品牌主需要深度洞察Z世代年轻人的变化,更有针对性的研发产品,进行营销。

相得益彰的“大数据“和”小数据“

大数据的产生,简化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通过将人的行为转化成为无数个可以量化的数据节点,从而为人提供了一个“数据画像”。比如:行为数据、人口统计数据、交易数据和共享数据时,这些数据往往仅仅反应了品类动态的概况。

然而,目前的一些大数据应用还停留在标签化的层面,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容易导致千人一面的结果。

而很多企业成功的秘诀取决于用小数据(如一手资料研究、访谈、人群志研究和定量研究)来给大数据分层。

小数据与大数据的区别在于,小数据更加追求用户的原始需求,更加短平快的触动用户的核心欲望,而企业要做的并不是彻底看透用户、分析用户,而是切切实实的满足用户所需才是企业根本,让生意回归本质。

如果说大数据关注的是总体和大致规律,那么小数据关注的则是个体和细腻的事实。和大数据相比,小数据的价值在于它来源于各类社会行为的细节,更贴近人们的个体感受,对需求的呈现也更精准。比如,按照大数据画像,婴儿尿布可能会和奶粉、玩具等商品相关联,啤酒的消费者可能会同时选购花生米、薯片等零食。而国外一家零售商依据小数据的分析显示,男性顾客在购买婴儿尿片时,常会顺便搭配几瓶啤酒来犒劳自己,于是尝试推出了将啤酒和尿布摆在一起的促销手段,竟然取得了成功。

因此,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小数据时代的结束,大数据与小数据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会终将保持统一的。

CDP(客户数据平台)兴起,组织结构成为最大限制

CMO的职能逐步转变为消费者资产衡量管理,很多企业也纷纷开始上线CDP平台以进行客户数据的管理。

根据 Gartner 给出的定义,“客户数据平台”CDP是由营销人管理的客户数据库,将来自不同渠道、不同场景的实时和非实时的客户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分析和应用,以实现客户建模、设计营销活动、提升营销效率和优化客户体验的目标,从而促进企业业绩及利润的增长。

CRM和CDP是不同时期,企业希望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本营销下的产物。

CRM擅长通过过去的数据积累进行分析、预测。但不少品牌希望可以实时跟进用户的每一个决策过程,比如在用户点击广告查看产品信息后,更换广告内容,用促销等手段促进其下单;而当用户将产品加入购物车却未付款时,也可通过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尝试将其唤回。这都是利用CDP所倡导的实时大数据系统才能做到的事情,它会将用户的行动实时更新至数据后台,方便营销应用。

CDP可以处理的数据流可以来自交易或呼叫中心;网站、应用程序中的行为数据;人口统计数据,并将他们转换同一个身份的画像中。同时,CDP中的数据及分析结果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不仅限于精细化的营销管理,还可用于用户体验、产品定价优化、广告投放、个性化推荐甚至可以协助一些非营销部门的业务拓展。

现在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企业的CDP系统跟CRM的融合,都是“一把手工程”,很多品牌内部的营销组织或是营销管理是人为切割的,比如一家饮料企业会分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线上销售只占饮料整体销售的2%左右,线下有98%,这也是很多品牌主的现状。

这是我们的合作伙伴Convertlab总结出来的,在数字化运营中的组织问题。

因为种种原因,CDP目前在国内仍属于早期发展阶段,推出相应服务平台的企业并不多,而且大多数仍是聚焦于数据管理与数据展示的层面,还没有深入到数据洞察、数据整合、数据应用等层面。

参考文章:

分子优联夏济老师分享PPT

岳建雄:《以抖音、快手为例,拆解用户增长的四大环节和八大能力》

尼尔森大学:《大数据调研 小数据分析 = “全数据时代”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