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细胞,让我们的肝活起来

 蒙rrpigqpq6iim 2019-07-22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其实就是指弥漫性肝脏纤维化的同时伴有异常结节形成的肝脏疾病。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类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肝脏疾病,是所有肝病的终末期阶段。我国是全球肝硬化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

肝硬化的症状

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肝硬化的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5、循环障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

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7、胆汁淤积

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

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肝硬化的治疗

1

肝移植

肝移植曾一度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大量研究表明移植后的肝细胞在体内存活和增殖十分困难,临床实用价值不大,且由于供肝缺乏、高额的费用及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等限制了其广泛开展。

2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作用和靶向治疗功能的原始细胞。它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器官损伤的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正在成为一种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明显的治疗手段。

医疗专家们在早期成体干细胞对肝脏疾病特别是肝硬化的运用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验。早期成体干细胞的这种免疫调节潜能在肝硬化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0年,日本学者Alison、Theise、Korbling等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向肝实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及移植到体内,可以不断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替代病变坏死的肝细胞,代偿部分肝功能,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分泌细胞活性因子,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从而减缓、阻止乃至逆转其病理过程,使肝硬化、肝纤维化得到缓解。在肝硬化的早期和中期,肝功能损害不明显,此时进行干细胞疗法,更容易减缓、逆转肝纤维化程度。

通过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过程简捷且效果显著。就目前国内外接受此种方法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统计,超过80%接受治疗者在绝大部分关键指标上均取得明显改善。因为干细胞到肝脏后能入乡随俗分化出新的肝细胞,并唤醒自身肝脏干细胞”再生”能力而达到改善肝脏功能的作用。

一般来说,进行干细胞疗法后,在短期内,腹水、浮肿等并发症就会减轻甚至消失。随着新生干细胞的增多和肝组织的修复,3~6个月后,患者的肝功能、凝血机制得到明显改善,谷丙转氨酶降低,总胆红素下降,白蛋白大幅升高,大部分化验指标可趋于正常。

细胞移植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显著,痛苦小,副作用小,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术后不存在肝移植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为肝硬化患者的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