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沿报道】可怕!含糖类饮料和果汁竟会增加患癌风险(第9期)

 板桥胡同37号 2019-07-22

1
可怕!含糖类饮料竟会增加患癌风险

(Ps:包括100%纯果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世界的含糖饮料的消费量显著增加,其过渡消费,也让人们付出了相应的健康代价。已有研究表明,含糖饮料能增加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等。最近更是有研究表明含糖饮料与癌症之间也存在着关联!

近日,Eloi Chazelas, intern等人评估了含糖饮料的摄入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发现含糖饮料摄入量增加能增加癌症患病的风险,就连100%的果汁也不例外!这一结论发表在《The BMJ》。

该研究共纳入101257名健康的法国成年人(男性占21%;女性占79%),纳入时平均年龄为4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5.1年,通过使用重复的24小时膳食记录对含糖饮料和人工加糖饮料的消耗进行评估,记录参与者对3300种不同食品和饮料品的消费情况。

结果在随访期间确诊了2193例癌症(主要包括693例乳腺癌,291例前列腺癌和166例结肠直肠癌以及其他类型的癌症),诊断的平均年龄为59岁,且每天增加100毫升含糖饮料的消费,乳腺癌风险增加22%、总体癌症风险增加18%。当含糖饮料被分成100%果汁和其他含糖饮料时,两种饮品的消费都与较高癌症风险相关,也就是说100%果汁与含糖饮料一样,可增加患癌风险!

作者表示,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其具体原因,而且一开始他们并不能排除将饮料错误分类或保证检测到每一例新癌症病例,但随后针对这些潜在影响因素他们进行了调整,再做进一步分析,发现结果基本没有变化,说明该结论相对稳定可靠。

看完这篇文章,检验君心里一怔,放下了手中喝了一半的可乐,思考了半天,然后一饮而尽……痛并快乐着……

文章链接:

https://www./content/366/bmj.l2408
2
中国科学家在天然免疫领域中取得新进展

通常DNA病毒在进入到宿主细胞后,会将基因组DNA排出到细胞核中,触发先天免疫反应。机体如何精准地发现病毒入侵并及时启动抗病毒免疫应答反应以清除病毒,我们不得而知,这也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

近日,中国工程院士曹雪涛团队发现了首个细胞核内病毒DNA免疫识别受体——异质性细胞核核糖蛋白A2B1(hnRNPA2B1),它能识别病毒DNA并诱导抗病毒干扰素产生,进而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反应以清除DNA病毒的感染。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研究人员表示,当机体受到DNA病毒感染时,细胞核内的hnRNPA2B1蛋白会感知相应的病毒DNA并产生均二聚体,然后在第226位精氨酸(Arg226)位点发生去甲基化改变,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hnrnpa2b1易位到细胞质中,激活TBK1–IRF3信号通路,进而诱导大量干扰素α/β的产生,从而激活抗病毒基因的表达,起到抗病毒作用。此外,hnRNPA2B1蛋白促进CGAS、IFI16和STING的mRNA发生m6A甲基化修饰,并向细胞质中转运,增强这些已知的细胞质天然免疫分子后,将进一步激活TBK1–IRF3通路,产生更多的干扰素。

该研究为天然免疫识别及其信号转导的机制研究提出了新思路,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抗病毒天然免疫的认知。

文章链接:

https://science./content/early/2019/07/17/science.aav0758?rss=1
3
HIV感染过程中的新发现

生殖器和肛门的皮肤都含有一层角蛋白细胞组成的复层鳞状上皮,对入侵的病原体形成强大的物理屏障,但研究证实艾滋病毒可以渗透阴道、外宫颈和包皮部等生殖器组织表皮,从而感染人体,但其中机制我们并不完全了解。

近日,Kirstie M. Bertram等人研究发现,人类生殖器官表皮组织中发现一种免疫细胞——CD11c+,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毒,然后将病毒传播到其他细胞。该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以往我们认为,朗格汉斯细胞(LC)是表皮中唯一的单核吞噬细胞群,它可以检测到病原体并提呈给T淋巴细胞。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却发现表皮中的存在另外一种免疫细胞——CD11c+树突状细胞也有着相同的功能。CD11c+细胞仅存在于人类生殖器官组织中,尤其是阴道、包皮和肛门的上皮层它可以捕捉任何传入的致病病毒细菌(病原体),然后将其传递给CD4T细胞,而CD4T细胞正是HIV病毒复制的攻击的目标细胞作者表示,他们已经证明,新发现的CD11c+树突状细胞比其他已知的树突状细胞更容易感染HIV病毒,同时比其他树突状细胞更有效地与CD4T细胞相互作用,重要的是,CD11c+树突状细胞将病毒转移到CD4T细胞,成为了HIV感染的关键驱动力

树突状细胞通常是HIV病毒感染的第一批免疫细胞,如果能阻止HIV与CD11c+树突状细胞的结合,我们就可以阻止它们将病毒传播到CD4T细胞,在CD4T细胞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可能阻止HIV病毒的传播。这一研究结果为阻断HIV传播提供了新方向。

文章链接:

https://www./articles/s41467-019-10697-w
4
IFITM蛋白抑制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形成促进胎儿死亡

我们知道滋养层细胞融合成多核的合胞体滋养层是胎盘发育的一个关键步骤。该滋养层融合过程由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衍生包膜糖蛋白编码的合胞体所介导。

妊娠期孕妇使用干扰素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最常见的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出现低体重儿甚至流产。干扰素对胎儿的影响是否与滋养层细胞融合过程相关?

近日,Julian Buchrieser等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FITM)能抑制合胞体介导的合体滋养细胞形成,从而限制胎盘发育甚至引发胎儿的死亡。该研究发表在《Science》。

研究人员在人和小鼠的滋养层细胞中研究发现,干扰素诱导的具有抗病毒特性的蛋白——IFITM,可抑制合成酶介导的合体滋养细胞融合过程,从而抑制胎盘的发育过程。此外,在野生型小鼠和IFITM突变型小鼠的研究中,发现干扰素通过诱导野生型小鼠体内聚肌苷的表达,促进胎儿再吸收和胎盘异常,但在IFITM突变型小鼠中则无此作用。进一步证明干扰素诱导的胎儿异常发育的过程中IFITM起着关键作用。该结果为干扰素介导的宫内生长迟缓、Torch(弓形虫病、其他、风疹、巨细胞病毒和疱疹)感染以及某些形式的子痫前期中观察到的胎盘功能异常提供了分子解释。

研究人员表示,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研究IFITM蛋白是否在早期自发性流产和先兆子痫等一些未知病因的胎盘病变中发生作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IFITM阻断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可预防与干扰素相关的胎盘异常。

文章链接:

https://science./content/365/6449/176
5
C反应蛋白可指导COPD中抗生素的使用

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它是一个“有内涵”的指标,可用于感染的诊断与鉴别、预测将来心肌梗塞与中风的危险性、自身免疫或免疫复合物疾病鉴别、预示癌症不良的预后及常提示转移、评估疾病活动性和疗效监控以及抗生素的治疗监测等等。

近日,Christopher C. Butler等人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可用于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中抗生素的使用。该文章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本次研究共招募653例COPD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组别,一组CRP监控护理(CRP指导组),另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组)。通过4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以及COPD相关的健康状况,并根据临床COPD问卷进行测量。结果发现,CRP指导组报告使用抗生素的患者(57%)少于常规治疗组(77.4%)(调整后的优势比为0.31;95%置信区间为0.20至0.47)。2周临床COPD问卷总分调整后平均差为−0.19分(双侧90%置信区间−0.33至−0.05),CRP指导组患者问卷得分相对较好。CRP指导组初次会诊中抗生素处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7.7vs 69.7%,OR=0.31),4周随访处方率依然较低(59.1vs 79.7%,OR=0.30)。

研究人员表示,COPD加重期的患者在CRP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比例较低,即CRP可减少COPD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从而避免抗生素滥用。

文章链接:

https://www./doi/full/10.1056/NEJMoa1803185?query=featured_hom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