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疏肝理气机治胃痞(一)

 frelwy 2019-07-23

一.何为胃痞?

胃痞常表现为胃脘部胀满痞闷不舒,压之不痛,按之柔软,外无胀急之形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因其无痛感,或偶尔发作和伴随其他轻微症状,故容易被患者忽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和调理,此病迁延不愈,故易引起全身其他脏腑的病变。

二.胃痞的渊源、病因和病机

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胃痞记载和描述。谓之“否”、“满”“否塞”“否满”等。《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从外在环境和饮食习惯说明了满病的病因是脏寒。《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的“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这里的“否”同“痞”字,说明痞满是脾胃病中的常见病症。《素问.五脏生成》中有:“腹满(月真)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明确指出了脾胃失调是满胀的根源。

《伤寒论》中对本病证的理法方药论述颇详,如“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心下痞,按之濡”,提出了痞的基本概念;并指出该病病机是正虚邪陷,升降失调,且提出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治疗方法,其所创诸泻心汤乃治痞满之祖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胃痞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故治疗原则也应因症因时而异。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共司水谷的纳运和吸收,清升浊降,纳运如常,则胃气调畅。若因表邪内侵入里,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等各种原因导致脾胃损伤,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即可发生痞满。

1.因感受外邪治疗不当,滥用攻下之法,使脾胃受损,外邪乘虚而里结于胃脘,中焦气机阻塞,胃失和降,胃气壅滞,遂成痞满。如《伤寒论》所云: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2.饮食习惯无规律致使脾胃损伤,包括饮食过于偏嗜,饥饱无度,饮食时间不规律等因素都可以导致食谷不化,阻滞胃脘之气,而成痞满。如《类证治裁·痞满》云:饮食寒凉,伤胃致痞者,温中化滞。

3.脾胃素来虚弱,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致使痰浊内生,胃气壅塞而生痞满。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曰: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

4.情志失调,肝、心、脾三脏气机逆乱,升降失职,形成痞满。其中以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致胃气阻滞而成痞满最为多见。即如《景岳全书·痞满》所谓: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

胃痞的病机有虚实之分,实即实邪内阻,包括外邪入里,饮食停滞,痰湿阻滞,肝郁气滞等;虚即中虚不运,责之脾胃虚弱。实邪之所以内阻,多与中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反之,中焦转运无力,最易招致实邪的侵扰,两者常常互为因果。如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既可湿滞生痰,又可食滞内停;而实邪内阻,又会进一步损伤脾胃,终致虚实并见。另外,各种病邪病机之间,亦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形成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的病理变化,为痞证的病机特点。总之,胃痞的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

特别声明

中医调理讲的是辩证施治,因人因症而异。处方不可随意照搬乱用。若一意孤行,后果自负。切记!切记!切记!


    张宏恩大夫精通中医处方、针灸推拿、经络敲打、火疗水疗、正骨复位等技能。对中药炮炙有独到之处。先后在常兴联合诊所、宝鸡自强康复医院、太白山中草药研究所、西安石油仪器总厂医院、扶风慈和医院、北京亚太中医骨科医院、雅诚中医门诊、北京城北龙城医院、东方国医堂、山西运城济世堂、北京万博脑康中医院等接治70多万人次。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肠胃病、男女不育不孕症、骨病、抑郁症、儿科、妇科、癌症等都有独到之处。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