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名医蒲辅周治暑温经验大总结(荐读)

 亲阳曾子 2019-07-23

2019年7月23日10时50分16秒

农历六月廿一

正式进入今年的大暑节气

大暑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的高温天气进入了最后阶段,在夏秋交替之时是暑温病的高发期。

今天小师妹为大家整理了蒲辅周老先生总结的暑温病治疗方法,及小儿暑痉医案一例。

潜心阅读,收获新知。

暑温的治疗,可以张凤逵所主张的“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为基本原则,在这种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地采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辛凉透邪法

此为暑温初起必用的治疗方法。

🔹暑袭肺卫,宜清上焦,可用杏仁、滑石、香薷、通草、丝瓜之属。

🔹暑邪阻于气分,热尚轻者,头痛身热,微渴有汗,脉右大于左,用加味天水散、自制二鲜饮。

🔹热重者,口大渴,汗大出,身大热,面正赤,脉洪大者,主以辛凉重剂白虎汤,脉芤者加人参。

🔹若暑病兼寒,表实无汗,则宜新加香薷饮;表实无汗而有里热,可予黄连香薷饮;若夹湿身重,可予白虎汤加苍术。

通阳利湿法

此为暑温不可偏废的一种措施。

暑必夹湿,治暑重视利湿,斯为必要,而利湿重在通阳,尤为善治。

一般暑病在秋前的证候多偏热胜,则从偏热法治,在秋后的证候多偏湿胜,宜以偏湿法治之。

但若秋后雨多,斯为湿盛;

若秋后雨少亢盛则为热盛,更宜注意常变。

临床上暑之夹于湿者,又有湿热并盛、热胜于湿、湿胜于热三种不同的类型。治疗之法如下:

🔹湿热并盛的可用黄芩滑石汤或五加减正气散。

但五个加减正气散,不仅湿热相并而且夹杂秽浊者,宜分别选用。

🔹热胜于湿可用三石汤。

🔹湿胜于热可用三仁汤,或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方或薏苡竹叶散。

🔹若暑兼停饮,宜五苓散去术加通草、厚朴、苏叶散而利之;若暑兼生冷,宜六和汤加减。

清热解毒法


此为治疗暑温的主要法则。

王孟英:“暑即热也”,并盛赞刘河间创立清热解毒之论,“有高人之见,异人之识,其旨既微,其意甚远,惜后人未广其说而反以为偏”。肯定了清热解毒的重要性。

🔹一般表里热甚、气血两燔者,可酌用清瘟败毒散;

🔹热伤阴分,深入营血者,可用清营汤或清宫汤;

🔹热羁血分,吐血、衄血者,可用犀角地黄汤;

🔹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烦不寐,可用黄连阿胶汤。

🔹若失治、误治,热邪深人下焦厥阴,消渴麻痹,烦躁神迷者可予连梅汤;

🔹消渴、吐蛔、上下格拒者,则可予椒梅汤加减。

这是应变救逆的措施,不属清热解毒之例。

逐秽通里法

此为暑温治疗的紧要环节。

暑病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更怕里气郁结,秽浊阻塞,亦虑热闭火府,水道不通及热遏胸中,大气不利,所以温病虽忌下,但仍有急下存阴的措施。

🔹假若暑秽阻窍,以逐秽开窍为主,安宫牛黄丸、紫雪最妥。

🔹若痰热闭阻者,可予玉枢丹。

🔹若热遏胸中,里气不通,承气合小陷胸汤可以酌用。

🔹若阳明腑实,宜三承气汤随证治之。

🔹若正虚不能运药,邪复实者,新加黄龙汤攻补兼施。

🔹若津液不足,大便不行者,可予增液汤。

镇肝熄风法

此为暑温紧急措施的方法之一。

🔹如热盛风动,邪闭心包,可用钩藤熄风散送局方至宝丹。

🔹如邪热深陷,津液被劫,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宜用加减复脉汤之类。

🔹如邪踞下焦,耗灼真阴,宜大、小定风珠之类。

养阴生津法

此为暑温后期的必要措施。

🔹如胃阴被伤,津液已涸,可用益胃、增液辈或五汁饮。

🔹如暑热伤气,汗多,脉散大,喘褐欲脱,急用生脉散。

🔹如诸证悉减,但头目不了了,可用清络饮。

但当暑瘵为病,寒热,舌白不渴,衄血者,亦可用清络饮加杏仁、薏苡仁、滑石。

🔹若余邪不清,宜竹叶石膏汤。

🔹若气液两伤,寝食不甘,宜用三才汤。

按语

喻嘉言说,夏月人身之阳以汗而外泄,人身之阴以热而内耗,阴阳两俱不足,仲景禁用汗、下、温针,汗则伤其阳,下则伤期阴……故禁之,而其用药,但取甘寒生津,保肺回阳益阴为治。

《灵枢》 云“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所以过用甘温,恐犯补阳之戒,过用苦寒,恐犯泻阴之戒,但用一甘一寒,阴阳而无偏胜之药,清解暑热而平治之。此意亦甚可宗。

暑风痉厥医案一则

杨姓小孩,方一周岁

暑令早起,发现额热,神志不快,少顷即抽搐,目直口噤,四肢拘急,求治于师。

面见微赤,目半开,口噤唇赤,撬牙视其舌,质红而苔黄腻,

呼吸不紧促,胸腹满,按之脘中微硬,四肢微凉,无汗

指纹青紫,脉沉数弦细。

询其未病之前,有心烦,小便赤,大便溏夹水。

师日:此先伤于暑,后伤于饮食,兼感受夜风外袭,卫气郁闭,里热表凉,营卫不利,所谓暑风暑痉即此,是证若作惊风治,予以脑麝则差矣。

治法宜先开其卫气之闭,但因夹食,似有成痢的可能。

处方:

香薷一钱半、鲜藿香二钱

杏仁二钱、金银花二钱

六一散五钱、僵蚕二钱

钩藤二钱、淡豆豉二钱

连须葱白三寸、午时茶二钱

先用乌梅汁搽牙以缓其口噤,再进汤药,频频与之,不拘次数。

数服后,遍身微汗出,而拘挛抽搐渐息,啼笑有声有泪,午后泻红白黏液,似痢,尿仍少,以前方去钩藤、僵蚕、淡豆豉,加黄连八分、莱菔子钱半、扁豆花三钱,又急进一剂。

次日,微汗续出,热退痢减  ,再依原方去香薷、藿香,黄连改用五分,加甘草五分,谷芽三钱,荷叶三钱,扁豆花易扁豆皮三钱,午时茶易建曲二钱。

服后大便正常,尿亦清长,末以五味异功散加谷芽、荷叶调理而愈。

按语

小儿骤发抽搐痉挛,往往误为急惊风,施以脑、麝。

本例患者发病暑令,且见心烦便赤,额热,于暑风暑痉门求治,见效颇速。经云: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临床时慎勿见抽搐 ,便作惊风为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