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增儒:数学解题的四个水平

 六神有主 2019-07-23

文/罗增儒

回顾我从当学生到当教师的几十年解题实践(特别是当教师以来的40年),我看到了一条清晰的“学解题、教解题”线路:由“记忆模仿、变式练习”开始,经过长期的“自发领悟”,已经进入到“自觉理解”的阶段。这里的四个关键词:模仿、练习、领悟、理解,正好体现为数学解题的四个水平。

如果题目不会解、解不出来那就还没有显示出水平。从能得出题目答案开始算,如果只会记忆模仿那是水平1,如果能够完成变式练习那是水平2,如果能够通过解题获得思维感悟那是水平3,如果能自觉通过解题分析去增强数学理解、提高数学素养那是水平4。趁此《高中数学解题研究》(第10辑:2019高考精彩压轴题)出版的机会,我将其作为“一个中国解题者的学习案例”或“一个中国学习者的解题案例”总结为经验性的认识(辅有具体案例),就教于广大数学同行。

1、学解题四个水平的认识。

(1)数学解题的记忆模仿阶段(水平1)。

这一阶段的表现是,模仿着教师或教科书的示范去解决一些识记性的问题,能套定理公式,但稍一变化就会思维受阻;解题常常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解题的目的就是获得答案;题目解完之后没有反思自己是怎么想的,也说不清用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

这一步中,记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由记到忆,是指信息的巩固与输出的流畅,要解决好:记忆的敏捷性(记得快),记忆的持久性(记得牢或忘得慢),记忆的准确性(记得准),记忆的准备性(便于提取)。停留在这一阶段的记忆主要是机械记忆,缺少自觉的理解记忆。

记忆和模仿都是必要的,学写字从模仿开始,学写作从模仿开始,学绘画从模仿开始,学音乐舞蹈也都从模仿开始,每节课后的数学作业基本上都是模仿性练习。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序言中说:解题“只能通过模仿和实践来学到它”,张景中在《帮你学数学》(第46页)中说“摹仿是学习的开始”。至于“不要死记硬背”的告诫,也不是要否定“记”而是要否定“死”。但是,仅仅停留在记忆模仿阶段是不够的,还需要领悟和理解,有些同学“课堂上讲的还能够听懂,课后作业常常遇到困难”,个别老师“课堂上讲过的题目,过上几周学生来问,自己都不会了”,就是停留在记忆模仿的水平上。

(2)数学解题的变式练习阶段(水平2)。

这一阶段的表现是,做数量足够、形式变化的习题,本质上是进行操作性活动与初步应用。其作用首先是通过变换方式或添加次数来增强效果、巩固记忆、熟练技能;其次是通过必要的实践来积累理解所需要的操作数量、活动强度和经验体会。许多学生经过充分练习之后,题型积累有所增加,解题操作更加熟练,确实能解决一些形式变化的问题了;还有学生在获得答案之后也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用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有的题目亦能进行一题多解。多数学生和广大教师能达到这个水平。

“变式”是防止非本质属性泛化的一个有效措施,中国的数学教育有“变式教学”的优良传统,“变式练习”是这一传统在解题教学上的重要体现,它作为一种学科活动可以成为感悟解题思想、接近数学实质、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和通道。

记忆模仿、变式练习主要体现了“模式识别”的解题策略。它是学生获得本质领悟的基础或必要前提。但是,“没有理解的练习是傻练,没有练习的理解是空想”。因此,对学解题而言,更重要的是跨越模仿和练习而产生领悟。

(3)数学解题的自发领悟阶段(水平3)。

这一阶段是在变式练习的基础上产生初步感悟,表现为个体经验的生成。如:对解题思路的探求能够开始有意识的设计;解题不仅要获得答案,不仅能说出自己的思路,有时还能领悟当中的解题思想、解题方法和问题的深层结构,间或还能一解多题,并作出一些推广。但是,这种领悟带有自发的性质和隐性学习的特征,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三个阶段,体现了“接受记忆知识——练习巩固知识——顿悟形成理解”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是传统教学所熟悉的。能够进入“自发领悟”阶段也标志着数学学习的一种觉醒,即已经感悟到解题学习需要“理解”(如同不仅会用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而且能去理解方法的无穷三段论本质)。但是,这种领悟长期停留在自发的和个性化的层面上,表现为一个漫长而又不可逾越的必由阶段(会存在高原现象),目前的很多学生就被挡在、或停留在这一步。我自己也总在这一阶段上挣扎,但已经认识到:为了缩短被动、自发的过程,为了增加主动、自觉的元素,解题教与学还应该有第四阶段。

(4)数学解题的自觉理解阶段(水平4)。

这一阶段表现为,能在领悟解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数学问题的迅速识别,解题思路的主动设计、知识资源的理性配置、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解题策略的适宜调控,解题过程的自觉反思,努力通过解题去获得数学的理解,使认识进入深层结构。能从数学操作和正确答案中看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应用,能从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中看到数学思想和思维策略的指导,能从数学思想和思维策略中提炼(DNA)数学核心素养,获得态度、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问题是怎样通过解题获得理解,我的建议是:自觉的解题反思,通过分析“怎样解题”而领悟“怎样学会解题”。操作上通常要经历整体分解与信息交合两个步骤(参见拙著《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自觉的解题反思与检查验算是有区别的,它不仅反思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合理、思维是否周密、解法是否还有更多更简单的途径等,而且要提炼怎样解题和怎样学会解题的理论启示。

当前的重点应是加强第四阶段的教学与研究,这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创造空间。

2、学解题四个水平的案例。

下面,通过一组涉及组合数的题目来做说明。

(1)体现水平1的解题。

(2)体现水平2的解题。

进入“水平2”应该能够胜任诸如下述的“变式练习”。

(3)体现水平3的解题。

下面的问题可能就要进入解题的第三阶段了。

(4)体现水平4的解题。

最后看一道追求“自觉理解”、进行“自觉分析”的例子。

以上的例子及其处理,到底能不能说明四个水平?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深刻认识和深度把握?可不可以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问题等等,我都留给大家去思考、评判和实证。

我只能为祖国的数学教育而自豪了,愿祖国为你们的数学教育而自豪。

第10辑将于8月底上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