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不识货”,将乾隆文物9万贱卖,捡漏者转了2手卖1.3亿

  平凡的人 2019-07-23

众所周知,我国是文物的大古国,先人留下了很多的古董,因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很多人的生活都相对富裕了不少,大家的生活不仅仅吃饱喝足那么简单了,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多方面的培养,现代就有很多人喜欢上收藏文物,那么收藏文物就要拥有高超的鉴别能力,毕竟中国的模仿技是术实打实的厉害,没有一点鉴别真假的能力在古玩界肯定是要吃亏的。说被骗到倾家荡产也不夸张。

在古玩界还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捡漏”,捡漏就是以低价买回文物,当然能做到文物捡漏的人为数不多,想要做到捡漏,眼光要比古玩界的众多玩家独到和毒辣。那么我国历史上有谁做到了呢?今天就给大家讲述一个收藏家捡漏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只要是拍卖会上的文物都是货真价实的,因为在拍卖会之前,拍卖会的负责人都必须请文物专家鉴别真假的,所以很多文物的收藏者,一般都会去拍卖会竞拍文物,在2005年的时候,居住在北京的古董收藏者秦先生,去参加了一个小型的拍卖会,拍卖会上的东西主要以竞拍普通的古董为主,这些古董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秦先生来拍卖会,也只是抱着老看看的心态,在他观看拍卖会上的古董时,他被清代时期的黄缎子袈裟给深深吸引了,他停下脚步隔着装黄缎子袈裟的玻璃柜不断的研究,工作人员看到秦先生站在黄缎子袈裟的玻璃柜前又开心又惊讶,因为这件黄缎子袈裟,已经被流拍了很多次了,放置到玻璃柜里,在秦先生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会为它停留下来。

工作人员礼貌的走到秦先生秦先生跟前,跟他介绍黄缎子袈裟,还说出了黄缎子袈裟之前的竞拍价格是8万元,秦先生听到价格心中暗想,因为经过他刚才的一番研究,感觉他不仅值8万元,

秦先生为它纠结了很久,纠结的当然不是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纠结的是没有这么多的钱去买下它,当时他只有4万块的积蓄,不过他不想让自己留遗憾,即使没钱也要跟朋友借钱去买,朋友听到他有急需后都豪爽的借给了他,毕竟和他相处这么久了也知道他的为人,所以秦先生很快就筹到了9万块,秦先生拿着钱去找中拍卖会的工作人员,最后秦先生以9万多的买下了黄缎子袈裟。

秦先生把黄缎子袈裟小心翼翼的拿回家中,经过再次研究,他越加的确定黄缎子袈裟的价值,只是对它的历史还存在一定的疑惑。因为黄缎子袈裟是清代时期的文物,秦先生为了解决内心的疑惑,找到了乾隆皇帝的第六世孙人(爱新觉罗.毓从)现在是中国佛教协会弘道大法师。

弘道大法师经过鉴定确认,它就是覆盖在乾隆皇帝身上的缂丝陀罗尼经,袈裟存在的艺术价值不是很高,最有价值的是袈裟上的文字“缂丝陀罗尼经”。

秦先生在得知它的价值所在后,甚是欣喜,不过因为当时他为了买下它,欠了朋友不少的钱,所以他在2008年的时候,他以7205万转卖了出去,因此他的这次文物捡漏,不仅仅还了朋友的钱还大赚了一笔,不过他能有这样的捡漏机会,也多亏了当年参加拍卖会的专家们,没有鉴别出来它的价值,才能让他有这个捡漏机会。

黄缎子袈裟从9万入手,然后又7205万转卖出去,听着都让人羡慕嫉妒,不过后面还有更劲爆的,曾经以7205万入手黄缎子袈裟的收藏家,6年后又以1.3亿元转卖了出去,价格飙升的原因最主要还是有两个,一个当时的专家们都不识货,认为它的艺术价值不高,所以都愿意低价售卖。还有一个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文物越来越值钱,而那些卖家们从入手到转卖也都是间隔几年的。所以能从9万专转卖到1.3亿也是在情理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