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八怪高凤翰其左右手均擅书画,《砚史》更是其嗜砚如命的写照

 bjptsg 2019-07-23

关于本文:

本文是高凤翰所著《砚史》系列第三篇,图片为《砚史》第三卷,即第六十四到第九十七。前面两篇已经在本人百家号:“艺术泛舟”中上传,上传的为《砚史》的第一和第二卷,即《砚史》的第一到第六十三。

关于“扬州八怪”及高凤翰所处环境:

对于“扬州八怪”有不同的版本,从“扬州八怪”字面上来看应该是八个人,但是实际归纳研究“扬州八怪”的学者们意见,一种意见是“扬州八怪“是八个人,并有不同的名单,当然郑板桥不管是哪个版本均在里面,另一种意见,”扬州八怪“是一个群体,不是实数,开始之初可能核心代表人物是八个人,但是后来”扬州八怪“形成了一个独特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扬州八怪“文化,并形成一个风格相近的艺术群体。

公认的”扬州八怪“是: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所以有些学者们则认为应该有十六个人。这十六个人把当时活跃在扬州的书画名家大部分列举进去了。“扬州八怪"在美术史又称为“扬州画派”。

实际”扬州八怪“并不是怪,而是进入清代后书画坛阿谀媚俗媚上文化盛行,书画上相对于明代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这时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对于这种现象是非常的厌恶和反感,极为排斥,所以他们就反当时所谓书画的主流文化而行,形成了一种特立独行的书画文化。这种“怪”是相对而言。实际开始说“扬州八怪”除了这些人性格比较特立独行,有自己的个人鲜明特色,绘画也同所谓主流书画文化格格不入,所以开始是带有“贬义”的,但是后来他们的书画不但师古还有创新为当时人们所接受,逐步是带有褒义的意思,也是对他们书画风格的认可和肯定。

当然如果“扬州八怪”的书画放在明代包括明代之前,并不怪,反而是符合当时的书画名家的追求方向。究其原因,也是清代从开始到结束,实际还有很多文人们并不认可满清,但是在高压政策下,文字狱同明代打击异己不同,完全是打击包括官员和平民的所谓“异见”,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做为文人反抗的的下场也非常危险,最终唯有在书画上标新立异寻求精神上隐晦对抗及隐居,不愿意同满清主流的文化而同流合污。

这些从满清的宫廷绘画就能看出来,阿谀媚上、艳俗、粉饰太平就能看出来,而宋代虽有官方的画院,但是宋代的官方画院虽也为宫廷服务,但是更多是寻求艺术上的追求和突破,并没有如满清那么夸张明显的媚上。宋代的两个著名画家同时也是宫廷画家:苏汉臣(北宋)、李嵩(南宋),均绘制过以货郎为主题的绘画就能看出来,宋代对于官方画师的创作是宽容,并没有那么苛求必须粉饰太平之类的。

高凤翰其人其事:

汉族,山东胶州三里河村(今山东青岛市胶州市)人。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有《砚史》,《南阜集》。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曾经同郑板桥一样做过县令,后罢归。

其最为励志而传奇的是,55岁时因病风痹导致右手残疾,也曾经消沉过,但是痛定思痛,改用用左手练习作书画,反而形成了更为鲜明的返朴归真特色,自己也非常的开心,因为他右手要追求返朴风格,却一直不得要法。所以他又号改号半亭、老阜、废道人、尚左生、丁巳残人、尚左生等。

文化成就影响力

高凤翰也是一个全才式的人物,他的书法、绘画、诗作、篆刻和研究砚的成就都令他在中国文化艺术史占据一席之地。诗、书、画、印被人称为四绝。

书法方面:虽然其右手因病致残,但是苦练左手,使得他成为历史最为特殊或许是唯一的左右手书画均有成就的书画家。他的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左手书法上溯魏晋风格,继承元明笔法,气韵流动 、古趣横生,被人誉为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尚无人与之媲美并列。当时能得到其只字片幅不是易事。

画作方面:高凤翰擅长花卉山水,承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艺术造诣十分精湛。高凤翰的传世作品有《牡丹竹石图》轴等,并著有《南阜山人诗集》、《砚史》等书。

篆刻:高凤翰的篆刻以白文为主,早期以汉印为宗,后期白文笔画丰腴。他除了嗜砚如命,收藏很多方砚台研究整理出《砚史》一书,他也是嗜印如命,收藏汉印也不少。

诗作方面:高凤翰的诗成名较早,青年时代即负盛名。并得到当时明代著名文学家王士祯的肯定和认可,虽未没有收为弟子,但是也曾指点过他,并在去世之后遗命为其私淑弟子。

《砚史》文化艺术价值和影响:

高凤翰平生癖好收藏砚石,对于高凤翰以卖字画维持生计,当然他的字画当时价值也应该不菲,这些收入也足以让他过上富足生活,但是他却一生都是比较清贫,也许同他大量收藏砚台和印为有相当大的关系 ,所收入大约都是用于收藏砚台和印了。

据说他收藏的砚台最多时达千余方,并且精心挑选其中的佳品来进行镌刻铭跋,然后再整理拓印,遂著成成《砚史》四卷。

全书收砚165方,所拓砚图112幅,据说最初是用彩墨拓印,并在模糊处用笔勾勒填补。原书设色以浅淡,并配朱墨、藤黄、赭石等色,钤以朱印,色泽古雅可爱。

高凤翰所著《砚史》是依照《史记》表、书、本纪、世家、列传的体例,一一进行编撰,可以说《砚史》是其收藏砚台中的最精品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

更为珍贵和独特的地方是:高凤翰亲自刻砚铭,并交叉使用了不同的书体,或篆隶,或行草,布局酣畅,字体挥洒自然,并对砚的材质品名和制作也一一做了记叙。

高凤翰还将诗、书、画、印与制砚相互渗透交融,熔铸于一炉,完成了他独辟蹊径、自树旗帜的艺术体系,他将诗意入砚,书法入砚,印艺入砚,画意入砚,纵横交织,兼容并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高凤翰在《砚史》对于砚台的挑选除了精品和每个朝代有代表性的砚台之外,对于砚台的造型也挑选的非常有特色,可以说这本书囊括了大部分砚台的造型,或方或者圆或仿古乐器型,或者椭圆,看上去妙趣横生,别具一格。也令我们在欣赏之余,大为叹服古代工匠们、文人们(有很多文人会自己制作砚台造型)对于砚台的热爱和创新。

砚台做为伴随中国古代文人终生的文房四宝之一,而且决定了研墨的质量,也是决定书画创作成败的重要工具,所以历代文人对于砚台的吹捧热爱自然是容易理解的,砚台做为古代文人书桌上的重要文具,自然会追求美观和艺术性,在《砚史》收录的砚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人对于砚台的爱好是超乎想象的。

中国的古代的砚台雕刻花纹,或者铭刻字以寓志,或者雕刻吉祥图纹,或者有些比较俗套的,在砚台雕刻上寓意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的纹理和题字。

所以综上《砚史》的独到之处,这是一本砚台爱好者和收藏者不得不看的重要的珍贵参考资料,也是研究砚台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