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身作则诠释最美家风,来听张银珠、叶德奕、庄安泰家庭的“最美”故事

 乐康居 2019-07-23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好的家风

是一个家庭的无价之宝

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文明和发展的特殊基因

有一种信念,因坚守的意志而愈发坚韧;有一种使命,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一路向前;有一种责任,始终为公奉献不忘初心;有一种担当,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闪光;有一种自豪,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建党98年来,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不同时期的共产党员都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唯一不变的是每个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那颗初心。

△在庆祝建党98年之际,7月2日,福建省妇联、海峡都市报以“弘扬家国情,礼赞新时代”为主题,推出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系列专题之《以身作则 诠释最美家风》,讲述张银珠、叶德奕、庄安泰3户党员家庭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暖心故事

张银珠
公益是全家人最美的事业

在三明市宁化县有个公益之家,家庭成员都长期坚持志愿服务,心里总是想着困难群众,脑子里装着“爱心导航图”,这就是张银珠的家庭。

张银珠(左)带女儿张恺俐(中)走访慰问贫困女童

张银珠是宁化县城郊乡妇联副主席,受父亲影响,她从小便懂得长大后要回馈社会。2011年,宁化县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刚成立时,她就主动报名成为第一个志愿者。

自那之后,她的私家车一半里程走在公益路上,每个周末她都把休闲娱乐的时间拿来做公益。她听说连屋村里有个连盐和味精都要借钱买的贫困户,于是她专程开车去了解情况。破旧的小木屋里,住着12岁的小女孩和她70多岁的残疾奶奶,屋里只有一盏15瓦的电灯,遇到雨天,屋顶漏雨,祖孙俩常常被滴在脸上的雨滴惊醒。了解情况后,张银珠和一批志愿者大力筹资、宣传,得到了各方爱心人士的支持,最终祖孙俩得以迁入新居。

她的丈夫张凌鸿也是一名党员,他不仅全力支持妻子做公益,自己也投身其中。每逢业余时间,夫妻齐上阵,一起策划志愿服务活动,丈夫还在走访中当起了“义务司机”,身体力行做公益。夫妻俩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都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登记,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随时等待着伸出援助之手。

女儿张恺俐受父母影响,也早早成为爱心公益队伍的小成员。高中时,张恺俐成为宁化一中的红十字志愿者联络人,她集聚了一批同学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到困难老人和贫困孩子家中进行帮扶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募捐及遗体器官捐献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去年,她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仍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师大的各种志愿者组织,成为学生志愿者中的“领头雁”,更帮助了许多山区贫困儿童。

“公益是全家人最美的事业,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9年来,张银珠团结了500多位志愿者,对接省简单助学公益、恒申慈善基金会、蚂蚁力量、壹基金等公益组织,经常性开展捐资助学、关爱贫困母亲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360多个贫困孩子和130 多个贫困母亲渡过难关,争取了100多万元的物资和资金支持。同时,她还参与大病救助宣传、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0小时。

叶德奕
幸福的“傻子”

他是一名普通的供电工人,20多年来,他义务帮扶孤寡老人,自掏腰包为敬老院送去电视、洗衣机等用品从不留名;先后为80多个贫困学生提供免费住宿和三餐,省吃俭用资助省内外学子20多人,金额超10万元;他的电话号码是小县城的服务热线……别人说他是“傻子”,他却笑言自己是幸福的“傻子”,他就是叶德奕。

叶德奕为市民家检修电路

叶德奕是国家电网周宁县供电公司装表接电班班长。在任职的20多年里,每次出门,他总会随身带着自己的名片,上面印着他的名字和从未变更过的手机号,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村民有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从未推辞半句,而这个号码如今已成为当地许多人的“求助热线”。

叶德奕不仅助人为乐,还是一个敬老爱老的好党员。十多年来,只要逢年过节,他都会提着水果、牛奶等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他还先后为敬老院添置洗衣机、电热毯等电器,买了DVD和碟片丰富老人的生活,光是在敬老院的花费就达5万多元。在这样的交心相处下,敬老院所有的老人都将他当成了“儿子”。

认识叶德奕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但他舍不得买运动鞋,被朋友们称为“赤脚大仙”。可是,节俭的他却是一个“月光族”。在他陈设简单的家中,有满满几个抽屉装着他近三十年来捐资助学的汇款单收据:少则几十元,多则六千多元。他的爱心也感染了妻子叶梅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她与丈夫省吃俭用资助省内外学子并为单亲家庭、家庭困难的孩子和孤儿提供免费吃住,最多的时候家里住着十一个孩子,少则五六个,每个房间得摆三张床,有些孩子一住就是七八年。“最苦最穷的时候,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只能跑到镇门口去卖衣服挣钱来补贴。”回忆起那段日子,叶梅美仍心生感叹。但她觉得,再苦再累只要听到孩子们那一声“妈妈”,一切都值了。

对于叶德奕的举动,很多人无法理解,有人说他是傻子,也有人觉得他另有所图。对此,他总淡然一笑:“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只想着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要以能够服务社会为荣。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在叶德奕坚持助人的影响下,身边说他“傻”的人越来越少,和他一起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自发成立了“叶德奕服务志愿队”“叶德奕党员服务队”和“叶德奕爱心基金”,团结起来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庄安泰
民间的调解“明星”

在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有一位年逾半百、身体残疾的专职人民调解员,他十几年如一日,甘当千家万户平安和谐的守护者,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安哥”。

庄安泰(左)现场向居民了解情况

“安哥”名叫庄安泰,从小患有腿疾,街坊邻居一直以来的关照让他倍感温暖。长大后,他心怀感恩,热心帮助街坊邻居化解矛盾纠纷。2006年,他所在的锦祥社区开始招聘人民调解员,热心肠的他第一个报了名,虽然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但凭借着往日在街坊邻里的好名声,他一下子就脱颖而出。

泉港区山腰司法所调解室的名字叫“安泰调解室”,是以庄安泰的名字命名的。这是福建省首家以调解员名字命名的调解室。十多年来,凡经过他调解的矛盾纠纷绝大多数都能调解成功,因此街坊有一句顺口溜:“有'安哥’,大家都安心了。”

今年3月份,山腰街道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中学生小李(化名)骑电动车与老人的代步车相撞,老人头部着地,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老人家属要求小李家人赔偿70万元。而小李家里条件很困难,家人前不久又刚住院花去一笔不菲的开销,这无疑让小李家庭“雪上加霜”。安泰得知情况后,多次前往事发现场了解,他得知两方在事故发生时,都存在过错,最终这一说法得到交警的确认。因此,他约来小李家人及死者家属,现场晓之以理,经过4天的协调,最终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由小李家人出9万元,并由街道、社区补助,共赔偿13万元,化解了双方矛盾。

“做调解工作难在一碗水端平,只有处事公道才能说服当事双方。”庄安泰说,做人民调解员要具备“六心”,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陈述要耐心、调查事实要细心、处理问题要公心、为民解难要尽心、对待工作要恒心。拿“公心”来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实事求是,不偏袒任何人。因此,即便有腿疾,行走不便,他也总是坚持到纠纷现场、到当事双方家里了解情况,尽可能站在中正的立场去调解每一起纠纷。

记者了解到,自担任调解员以来,庄安泰已成功调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仅达成调解协议的就有18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9%。多年来,为了让自己的调解工作更具专业性和说服力,他认真学习有关人民调解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政策法规,“啃”下了《人民调解法》《婚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学习笔记塞满了一整个抽屉。在调解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法律问题,他便去司法部门和律师事务所,向专业人士请教取经。现在,作为泉港区首席专职调解员,庄安泰经常受邀或自发为该区各镇(街道)村级调解员和热心群众讲课,毫无保留地分享调解经验和技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