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读书,边临证”有感之九十五——被弃之不用的良方——大青龙汤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07-23

“边读书,边临证”有感之九十

被弃之不用的良方----大青龙汤

仲景书中对于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共有三条: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暂且不论38条的“太阳中风”与39条的“伤寒”是否错简,也不论清初喻昌“三纲学说”提出的“伤寒六经中,又以太阳一经为大纲;而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风伤卫用桂枝汤,寒伤营用麻黄汤,风寒两伤营卫用大青龙汤”的观点。38条有两层意思:一是列出大青龙汤的适应症: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具备以上证候即可用大青龙汤;二是提出大青龙汤的禁忌症: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筋惕肉瞤。此条条文清晰明了,世人关注此条也最多,但对《伤寒论》39条及《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中大青龙汤的关注就明显少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讲得非常精彩,其中讲大青龙汤证时,提到两个案例,一个是服大青龙汤汗出后再服而大汗亡阳的,另一个是下水后受寒,不汗出而烦躁典型的大青龙汤证。这两个案例都很特别,令人读后多年仍记忆犹新。他认为大青龙汤是经方中发汗最为峻猛的,稍有偏差则可能过汗亡阳,令人心有余悸,不敢使用,如案例一;我们平时临床中很少碰到这么典型的大青龙汤证,如38条中提到的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因而使用大青龙汤的机会几乎没有。

陆渊雷先生是民国时期中医泰斗级人物,著有《伤寒论今释》和《金匮要略今释》,影响巨大,是公认的伤寒派大师。陆渊雷先生认为大青龙汤适应症有五:发热、恶寒、不汗出、口渴、烦躁,即在38条基础上再加上“口渴”,认为需具备以上五症才能运用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有这么可怕吗?稍有差池就过汗亡阳?

大青龙汤适应症这么窄吗?非要同时具备发热、恶寒、不汗出、口渴、烦躁五症才能用?

大青龙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炙甘草、生姜、大枣共七个药组成,可以看成是由发汗解表的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和宣肺利水的越婢汤(麻黄、石膏、炙甘草、生姜、大枣)合方而成。大青龙汤中麻黄用量达6两,是经方中麻黄使用量最大的(越婢汤中麻黄用量也是6两)。

1.关于大青龙汤过汗亡阳问题

中药发汗力大不大,除看发汗药用量以外,还要看其配伍、服法等。大青龙汤中麻黄、桂枝辛温发汗解表,量大则发汗力强。石膏性寒,既清里热,又可制约麻桂的发汗力。因此,如果希望增强发汗解表力度,则加大麻桂用量,减小石膏用量;如想控制发汗力度,可减少麻桂用量或加大石膏剂量。麻黄配伍苍术、薏仁等利水药,亦可控制发汗而使水湿从小便出。北京中医医院许公岩教授创“苍麻丸”(苍术、麻黄、苏梗、莱菔子),认为如果苍术与麻黄等量使用则发大汗,苍术2倍于麻黄则发小汗,苍术3倍于麻黄则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见尿量增多,如果苍术4、5倍于麻黄,无明显之汗利作用,而湿邪却能自化。

此外,仲景用大青龙汤是要“温覆取汗”的,即吃药后要盖被子捂汗,得汗后即“止后服”。服大青龙汤后如果不“温覆取汗”,发汗力会大打折扣。如桂双喜跟师冯世纶教授时谈到:“笔者有幸侍诊冯世纶老师,在临床中他多次提及:方证对应应用大青龙汤时,方中麻黄用量虽然多达10克、18克,如服药后不覆被取汗,亦不能汗出;小儿外感应用大青龙汤,方药用成人量,每服四分之一量,每隔3~4小时服药1次,皆须温覆,总以汗出为度,无汗出则更进,汗出则停。”(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1月3日)

2.大青龙汤非要同时具备发热、恶寒、不汗出、口渴、烦躁五症才能用吗?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所谓溢饮,是指“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溢饮的治疗可用大青龙汤,也可用小青龙汤。其中溢饮夹热用大青龙汤,溢饮夹寒用小青龙汤。

39条是讲大青龙汤治疗水气病的。身体肢体浮肿,水饮泛滥于肌肤腠理之间,因此“脉浮缓,身不疼,但重”,用大青龙汤“发之”,“发之”即发散、发汗之意,使水气从表解。“无少阴证者”,即没有“脉微细,但欲寐”的少阴心肾阳衰表现。本条大意是说,只要没有少阴证,对肢体沉重浮肿的溢饮证,是可以用大青龙汤来发散水气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出现恶寒、发热、口渴、烦躁等症。

笔者浅见,用大青龙汤治疗外寒内热(即寒包火)时,具备表郁而内有热症即可用。表郁最大特点是无汗,不一定出现恶寒、发热、身疼痛。内有热症可以是咽干、咽痛、口干、口渴、思冷、烦躁、舌红苔黄津少、脉洪数等,不必全部具备,有一二症即可。用大青龙汤治疗溢饮(也可看作是太阳湿郁)时,需具备外不汗出,内有热症,如口干、舌红等。临床用药可通过药物配伍来调节麻黄的发汗和利水功能。因个体差异较大,加上大青龙汤发汗力大,故应分次频服,见汗即止后服为好。

下录二则济南费维光先生大青龙汤医案:

1.患者丛×萍,女,三十岁,在自来水站工作,与笔者曾住过同楼隔壁。1989年阴历除夕,忽敲笔者之门,自言发热39℃,而且明日初一加班(工作人员愿意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加班,可得到优厚补助)。诊之,舌红苔白,脉大而数,不恶寒,不自汗,无食欲,四肢无力,与大青龙汤,一剂而愈。次日正月初一,病未再发。

2.患者张×田之妻王××,50岁,患感冒,1989年11月25日经吕姓友人介绍求治。患者发热38 .5℃,平素身体健康,舌红苔微黄,脉浮数,不恶寒,不自汗,恶心,无食欲。与大青龙汤三剂。后知一剂热退,二剂食欲出,三剂痊愈。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交流,不建议患者直接使用,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