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身体里缺了什么营养素,可以通过饮食、膳食营养补充剂等方式补回来,但是骨骼中的骨量流失了,便很难补回来,也就是说,对于骨质疏松症而言,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 一般认为,人体骨骼中的骨量在35岁时达到顶峰,随后会不可避免地逐渐减少,但减少的速度却与很多因素有关,有下列8种情况的人需要更加提高警惕,及早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应记住三大法宝: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充足的阳光。 合理膳食指的是营养均衡,一方面应多吃海产品(尤其是虾皮、银鱼)、豆制类、乳制类及坚果蔬菜类等富含钙、镁的食品,另一方面要减少盐分摄入,同时戒烟限酒并控制茶、咖啡、等刺激食物的摄入。 合理膳食还包括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美国抗衰老暨再生医学科学院认证专科医生成长博士指出,维生素C缺乏是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因,维生素C严重缺乏时可导致骨质破坏,矿物质丢失加速,补充维生素C可以减轻体内的氧化应激,刺激成骨细胞的生长发育,抑制破骨细胞,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适当的运动是为了给骨骼一定的负重强度并给肌肉“加码”。有句话说,中年以后存钱不如存肌肉,因为肌肉是骨骼的“保护神”,所谓“骨肉相连”,只要肌肉强健,即使跌倒,也不容易发生骨折。 而充足的阳光可以给身体补充维生素D。研究显示,没有维生素D,摄入再多的钙也无用,因为无法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人皮肤里的维生素D原可转化为维生素D。成人每天需要进行 20~30 min的日照来获取足量的维生素D。 除了三大“法宝”,定期检测骨密度也是必要的。国务院下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明确提出,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应包括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双能X射线吸收法)这项检查是目前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它具有无创、辐射量极低、快速准确等特点,方便快捷。 一般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骨密度,以切实了解自己的骨量情况。而上述高危人群,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提早筛查,这样才能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赶走骨质疏松这个可怕的沉默杀手。(编辑/袁挺 主审/陈志恒) 参考文献: 1、甘丹娜、王灿茂. 骨质疏松症的成因与防治[J]. 哈尔滨医药. 2018 年 8 月第 38 卷第 4 期:385-386 2、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2557-25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