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洄溪医案》有感

 frelwy 2019-07-23

  几天前开始翻看《洄溪医案》,我所读的这本是王孟英先生编次而成。读时书中可谓案案精彩,酣畅淋漓。每每读到徐先生起死回生,转危为安时,我总拍案叫绝,心中感慨这才是大国医呀。

正如王氏所评“余读之如获鸿宝,虽秘本而方药不甚详,然其穿穴膏肓,神施鬼设之伎,足以垂予鉴而活苍生。爰为编次,窃附高窥,用俟高明,梓以传世,余殷望焉。”下面我简单的谈谈徐氏的学术心得。

1.善辨阴阳。大凡为一个名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善于辨阴阳。如徐氏治一妇人患寒疾,服附子数十斤而寒愈剧,此时徐氏据《内经》“热深厥亦深”、“热极生寒”之理。用芦根数两而愈。又如徐氏在治痰厥亡阴时言“盖亡阳亡阴,相似而实不同,一则脉微,汗冷如膏,手足厥逆而舌润。一则脉洪,汗热不粘,手足温和而舌干。但亡阴不止,阳从汗出,元气散脱,即为亡阳。然当亡阴之时,阳气方炽,不可即用阳药,宜收敛其阳气,不可不知也。亡阴之药宜凉,亡阳之药宜热,一或相反,无不立毙。”这无不给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经验。

2.善用五运六气学说。徐氏在雍正十年瘟疫大行之时根据运气学说用芳香寒凉之药救多人。如徐氏言“凡治病不可不知运气之转移,去岁因水湿得病,湿甚之极,必兼燥化,《内经》言之甚明,况因证用药,变化随机,岂可执定往年所治祛风逐湿之方,而以治瘟邪燥火之证耶。”这让我想起了在上世纪60年代北京乙脑流行时,时医用白虎汤治疗无效,后蒲老根据运气用白虎加苍术汤治愈。所以《内经》“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之言非为妄语。然现在的中医懂得运气学说可谓聊聊无几,能够运用这更是少之又少,真是可悲可叹!

3.重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徐氏治脱血时言“大凡脱血之后,断不可重用人参升气助火,亦不可多用滋腻以助痰滞胃。要知补血之道,不过令其阴阳相和,饮食渐进,则元气自复,非补剂入腹,即变为气血也。若以重剂塞其胃口,则永无生路矣。况更用温热重剂,助阳烁阴而速之死乎。”可见徐氏对脾胃的重视,重视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

4.重视仲景之心法。徐氏治疗一伤寒失下,昏不知人,其喘舌焦断然用大承气汤而愈。又如徐氏治疗翻胃病时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而渐安。可见徐氏对仲景心法运用地可谓轻车熟路。

5.重视汉唐之方。如徐氏善用千金方中小续命汤治疗风中经络,又徐氏治疗一妇人产后血鼓时用唐人方大黄,人参,黄连,肉桂,五灵脂等药获得奇效。这无不显示徐氏对汉唐之方的重视。

6.善用西瓜汁。徐氏有一句名言“用药如用兵”,从徐氏在治疗暑病时用西瓜汁常获佳效便可看出徐氏精于用药。而王孟英先生则是继承此处经验,并言其为天然白虎汤,而且还创下治疗气阴两伤之暑病的王氏清暑益气汤。

7.治病遵从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如徐氏治疗一个素阴虚体质患者外感内饮表现为痰喘时断然先用小青龙,待痰喘平后用滋阴法固其本。

8.善用大活络丹。 徐氏在治疗流注时常用古方大活络丹,常有佳效。这个大活络丹有五十味药之多,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治单纯病时只要辨证准确,可用数味药甚至单味药便可获得奇效。然当其病机复杂之时,则需要多法多药综合调之,方可获得佳效,而这时更能考验一个中医人的功力。

9.长于外科。徐氏治外科继承陈实功先生的大法——内外并重,内以消拖补为法;同时徐氏又表现出思维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举一案“苏州一小童,背上肿大如覆碗,俯不能仰,群谓驼疾也。或戏余曰:君能治奇疾,若愈此,则我辈服矣。其父母以余为果能治也,亦力求焉。余实不知其中何物,姑以腐药涂上,数日皮开肉烂,视其肉,如蚯蚓者盘结数条。细审之,乃背上之筋所聚也。余颇悔轻举,急以舒筋收口丸散,外敷内服,筋渐散,创渐平,肤完而身直矣。” 于此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