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孩子报兴趣班遇到的大多纠结,可以用互联网思维解决

 义乌杨柳青青 2019-07-24

1 报兴趣班的烦恼

现在很多父母都琢磨着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既丰富孩子的生活,也希望培养一下孩子多方位的能力。我也是一样的。

但报班就有报班的烦恼,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1:

有位妈妈给我留言说,孩子5岁了,想给孩子报点兴趣班,同时基于经济和时间等成本的考虑,准备只报一两个就好。

但是,现在市面上的兴趣班太多了,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国学、科技、英语、数学……每一类又有很多选择。实在是不知道该报什么好?

她说,担心报了之后,孩子未来不喜欢,浪费钱。但现在又看不出来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兴趣班?所以,很纠结。问我有没有什么方法能预测孩子会喜欢什么?

案例2:

另一位妈妈给我留言说给孩子报了三个兴趣班(街舞、画画、乐高),每一个都交了一年的学费。

可是上了一段时间,却发现孩子只对街舞一样感兴趣,另外两个兴致不高,上课的时候草草应付了事。

如果让孩子坚持上下去,感觉意义不大,孩子学不到什么;但如果半途而废,交的学费,按照合同只能退回一小部分,经济上会蒙受不小的损失。两头为难。

案例3:

学乐器可能是初期投入最大的兴趣班了,因为涉及到要买乐器。买乐器又涉及到买什么档次的乐器?买便宜的既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又怕用不了多久就得换;要是一步到位买高档的呢,又怕孩子学不了多久,变成落灰的家具。

给孩子报兴趣班遇到的大多纠结,可以用互联网思维解决

我儿子因为学鼓三年了,在周围朋友中算时间比较长的,所以这几年来找我咨询如何买鼓的朋友怎么也有二三十位。家长考虑买鼓通常在孩子开始学鼓一两个月之时,这时往往还看不出来小朋友有没有天赋和兴趣长久学下去。

所以,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买什么档次的鼓,既能满足小朋友未来尽量长时间的学习需要,又能在万一孩子中途放弃之时,尽量降低损失。

案例4:

我的一位好朋友,他们家想让女儿学钢琴。一番考察之后,选了一家知名琴行——星空琴行。这家琴行的业务模式是买琴送课时。简单来说,就是顾客从琴行买一台琴,琴行将售价的绝大部分折合成课时费,用于未来孩子学琴之需,老师也是琴行提供的。

我朋友算了一笔账,虽然这家琴行的琴比别家贵20%,但是折合成课时费,能上两年多了,相当于用了琴价的20%上两年多课。这还是很划算的!于是,他交了几万的购琴款,就在家等着琴行订货送货上门,再开始学琴了。

谁料仅仅过了一周,竟然风云突变。这家全国连锁的知名琴行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了!门店直接关门了!之前联系的业务员说他们也是突然接到通知,而且琴行还拖欠他们工资,他们也是受害者!

我的这位朋友成为最惨的一批客户,因为前面的客户还拿着了琴,只是课上不成了,虽说琴贵了点,但手里总还有东西。而他什么都没有得到,直接白白损失几万元。电视剧都不敢这么写的!

类似以上4个案例,在我的生活中,遇到过很多很多。给我公众号留言咨询这类问题,并表达纠结情绪的朋友也很多!

我个人觉得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因为兴趣班是一件长期进行而且又很难预测的事情,所以不确定性挺高。又因为兴趣班需要不小的前期投入,所以突变发生时,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说白了,就是风险比较高!

我们家同样也遇到这些烦恼,怎么办呢?

2 互联网思维

我作为一个程序员,突然想到近些年来我们软件研发领域流行的敏捷开发、互联网领域流行的精益创业,其中的核心思想,正好可以用在给小朋友报兴趣班这件事情上!

这样的方法在互联网领域用得很多,所以有个词叫“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用来解决报班的问题,神不神奇?(注意,互联网思维和精益创业等并不对等,本文只是借用这个词表示一下)

敏捷开发、精益创业听起来很玄乎,实践起来也确实有很多细节。但用来报班,只需要了解其核心思想就好了。下面我讲几个案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我几年前参加过一个创业活动。几位风险投资人和创业老兵是评委,一群信心满满但还没有融到第一轮钱的创业者一个接一个上台去讲自己的 idea,然后评委们和他交流点评。

一件令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是,上台的创业者们 90% 都被评委批得体无完肤!评委们普遍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你要做的这个产品,你说它做出来会多么多么受欢迎,你怎么知道?

有人做了市场调研,有人分析了同类产品,有人分析了潜在客户……但不管怎么分析,既然是创业,或多或少就是做市场上没有的产品,那你很难拿出确凿的证据说,一个不曾存在过产品一定会赢得市场。

要预测一件从没干过的事情效果好不好是很困难的。创业如此,给孩子报兴趣班也如此。

后来还有一项活动,是几位创业老兵给我们讲他们在创业时遇过的一些困难和经验。

其中有两个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案例1:

公司融了第一笔钱,100万,并且在头两个月看上去发展得不错,招聘的人增多,需要换大办公室。这时,老板面前有两个机会:

第一,以每月2万的房租租一套100平米的商住两用楼,按月付租金;

第二,老板的一位朋友创业失败,正在把手中的写字楼低价转让,150平,剩余10个月租期,转让费共计18万,还包括桌子板凳等,但需要一次付清。

如果你是老板,你怎么选?我们当时在场99%的人都选二号方案。

这位老板和我们一样。他那时一算账,显然二号方案划算得多,而且照公司头两个月的发展速度,未来10个月内肯定会融到下一笔钱,这时花的这点根本不影响啥。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接下来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公司的新产品没有受到预期的追捧,公司也没有在预期的时间,融到下一轮钱。

这位老板说,他当时真的没有办法,资金链紧张,工资都发不出去,他跟员工们一个一个地谈话,动之以情,希望大家接受降薪和增加期权。即使这样公司也走了一大半人。150平米的办公室空空荡荡。

此时,他无比懊悔自己当初图便宜租了大办公室。

他说,如果从来一次,他一定会选择一号方案。如果发展得好,公司顺利融到了下一轮,他再多花点钱租更大的办公室就是了。因为在发展得好的时候,多花点钱完全能承受。在发展得不好的时候,公司因为钱省着花了,留下的现金更有利于公司撑过难关。

他说,我们不能总想着这事未来发展得很好,我们如何如何;而应该想着这事如果未来发展得不好,我们能不能承受。

案例2:

创业阶段,公司请不起足够数量的研发工程师,所以现有研发工程师们都很忙。

产品设计师设计出了一个功能,其核心是使用抽奖的方式激励用户多使用APP。产品设计师信誓旦旦地说,这套抽奖的逻辑一旦上了,必然会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频率。

但是,研发一评估,需要做两周。创业阶段的两周时间,通常比现金还宝贵。

最后,老板想出一个办法——先用最低成本评估一下抽奖是否真能激励用户?

怎么做是最低成本?直接在APP中留了一句话告知用户,如果你满足哪些哪些条件就可以参加抽奖,抽奖方式请加工作人员微信 xxxxxx 。

加这句话需要多长时间?5分钟。

这样做的用户体验好不好?肯定是很不好,肯定会影响转化率。但不影响评估啊!

如果这种方式的抽奖能激励10%的用户,那咱们投入资源来做个好的,估计能激励30%的用户,这就值了。如果这种方式的抽奖只能激励0.1%的用户,那咱们做得再好,也就能激励0.3%,那就没必要费劲了。

这两个案例用一句话来总结其核心思路,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过——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这一思路,强调制定短期小目标,用低成本的手段来达成小目标,并观察其结果。再根据小目标的情况,不断调整后面的小目标和实施路径。最终目的是在通向大目标的过程中,尽量控制风险。

3 和兴趣班有啥关系?

给孩子报兴趣班和创业其实挺像的。

开始之前,往往远大蓝图想得很多,实际困难想得很少。干的都是没干过的事情,很难预测未来的效果。一旦开始,都涉及大量金钱、时间、精力等成本的持续投入。上兴趣班最终成为专业人士的凤毛麟角,创业最终做大做强的九死一生,所以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在某个时间中止。

因此,我们给孩子报兴趣班,及后续投入,都需要用一种有效的手段,来控制风险。

我发现,只要一换成风险控制的角度,兴趣班如何报、如何花钱,就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4 如何应用?

下面举一些应用互联网思维报兴趣班的例子:

问题1:市面上兴趣班太多,不知道孩子会喜欢哪个?所以不知报哪个好?

确实,孩子上某个班之前,很难猜测他的兴趣和天赋在何处?要知道孩子喜欢啥,最直接的办法其实是试。但试是有成本的,花太多成本来试是不能承受的。

我家选了这样一个方法,从我儿子上幼儿园小班开始,我们大批量地给他在幼儿园报了很多兴趣班。

幼儿园的兴趣班主要功能是下午放学可以晚接一小时,请的老师很少有水平高的,所以并不能指望孩子真的学到多高水平。但用来做实验是很好的,因为很便宜。

幼儿园一门课一学期平均在1000元的样子。我们一学期会给孩子报大约5门。这种在幼儿园批量报班的方式,我们家持续了两年。总花费不到三万。在这样的花销下,试过大约20门课,我觉得实在是很划算。

收获也是巨大的!

通过这样子去试,我知道了四件事情,对我们家一直到今天的兴趣班操作,都持续有影响!

第一,老师反馈我儿子在音乐方面有天赋,他自己也反馈很有兴趣。所以,我们后续专门送他去学了架子鼓、声乐、键盘,目前架子鼓和键盘将作为他的长期项目一直学下去。

第二,老师反馈我儿子在绘画、手工等美术方面表现糟糕,他自己也反馈毫无兴趣。所以,我们就尊重他,不再给他报任何美术方面的班了。我这个公众号从来不写美术培养的文章,也是这个原因,我不了解啊。

第三,老师反馈我儿子在体育方面表现极差,他自己也反馈对体育毫无兴趣。但不好意思,体育必须练,没兴趣就培养兴趣,练不好就使劲练。体育这事,练啥项目可以商量,练不练是没得商量的。我知道他极差后,才知道我应该尽多大的努力。在随后的几年中,我用了最多的时间和最多的金钱培养他这块。现在他体育成绩在学校很不错,有的项目能在年级争前三。

第四,如乐高、机器人、科学实验等课程,我儿子有一定兴趣,但我发现这个年龄的孩子,兴趣班教那点东西,还不如我在家教的深入。所以,我跟孩子商量,这类的以后就不出去学了,我偶尔教教他就行。

现在他小学一年级了,学校也有各种兴趣班,有的甚至是免费的。但我们家1个也没有报。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我儿子的天赋和兴趣在哪里了。经过不断调整,他现在只剩下4个兴趣班了,这4个中,至少有3个我们未来一定是会让他长期和深入地学下去,他本人也有明确的意愿要学下去。

如果我一开始就给孩子选了这4个,是不是会节省成本呢?一定是。

但我们一开始怎么可能选得那么准呢?仔细想想,选错的风险其实蛮高的。所以,我们低成本地试过一圈,就知道往那几个方向去努力更值得了。这样就控制了风险。

问题2:孩子学乐器,买什么档次的乐器好?

经常有朋友问我,学钢琴买真钢好还是买电钢好,买架子鼓买真鼓好还是买电鼓好,买真钢买什么档次的好……当然这里面有很多考虑因素,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价格。

花很多钱买了一台高档的乐器,但孩子没学多久就不学了,这自然是浪费。

那咱们从控制风险的角度上来说,我建议买现阶段够用的档次就好。当这个阶段过去了,如果孩子还要学,就升级成高一个档次的,也别升级太多,就升级一个档次就好,老的乐器上二手市场卖掉即可。如果孩子不学了,就把最后这个阶段的乐器留在家里,以备孩子未来哪一天万一想玩玩呢?这样也不会浪费更多的金钱。

举例来说,我儿子学鼓,我给他买了一个哑鼓套装。打上去是没有声音的,只能练技术,不能练歌曲。如下图所示:

给孩子报兴趣班遇到的大多纠结,可以用互联网思维解决

这个哑鼓套装,我儿子用了一年,然后升级换成了电鼓。电鼓也仅仅买了满足他未来一定时间内学习要求的最低配。

很多朋友不理解,问我,哑鼓套装这玩意用一年就得更新换代,多麻烦啊!为啥不上来就直接买电鼓呢?

哑鼓套装我买成1200,用了一年之后卖掉,卖了1000元。电鼓花了13000。两者的价格差距10倍以上。

如果我儿子第一年学得好,我也就多花了200元,我承受得了。如果我儿子第一年学得不好,后面不学了,那这损失我也完全能承受。所以,我控制了风险。

用哑鼓套装学习的效果有电鼓好吗?肯定是没有。但刚开始的那一年都练的最基本最基本的技术,两者也差得不远。如果孩子一年后学得好,对自己多花的这点时间,也完全能接受。

买电钢和真钢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你在考虑这事,就说明真钢的价格对你来说不是一件很容易接受的事情。那从控制风险的角度来说,我就建议你购买电钢。

电钢的手感有没有真钢好?肯定没有。但前两年学的那些东西,用两者练习差得也不远。

先学电钢,再切换成真钢,是不是需要额外的适应时间?肯定是需要。但真到那时候,一定是孩子自己明确要学下去,他大概率能接受这额外的适应时间。

问题3:刚开始学乐器,是上大课好,还是上1对1好?

从教学效果来说,肯定是1对1好。但大课会便宜很多。

如果你在思考这个问题,说明小课的课时费对你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那我建议就先上大课。先用低成本的方式,让孩子感受一段时间。如果学得好,孩子有兴趣,再换1对1不迟。

这样做控制了风险!

5 总结

给孩子选兴趣班和现在的互联网创业其实是蛮像的。互联网领域控制风险的方法,我觉得还是挺好的。本质上,是对未知的事情保持怀疑态度,不断用低成本的实验进行小目标的验证,再不断地调整下一步的目标和路径,以达到控制风险的效果。

我本人这几年在兴趣班这一点上一直是如此给孩子实践的。

不知道孩子喜欢和擅长哪类兴趣班?报便宜的大课试一圈。

不知道孩子会接受哪个体育项目?一个项目报几次课,带他去挨个试课。

不知道给孩子买了乐器,以后会不会落灰?那就买每个阶段刚好适合这个阶段的。到下个阶段再升级。

不知道这位老师合不合适?那就先报两个月的课,上了不合适咱们就换。

……

这么做看上去多花了金钱和时间,但长远来看,控制了风险。人生是马拉松,也没必要抢开头那点,长期走稳更重要一些。

我前面提到的我那位被琴行坑了好几万的朋友。后来还是让孩子学了钢琴。他后来选择的方案是租了一台钢琴,然后找了一个一次只需要交10节课课时费的地方学琴。

如果孩子学得好,学的时间长,租琴肯定是没有买琴合适,一次多买点课肯定也是更优惠。但现在这样,抗风险能力更高!不管是来自孩子的风险,还是来自外部的风险。如果中途出了变故,他承受得了。

所以,当大家遇到这类问题时,不妨从控制风险的角度,用互联网思维来考虑一下。可能会有全新的发现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